肝火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肝火草
【藥材名稱】爵床[1]
【拼音名稱】Jue Chuang
【別名】爵卿、香蘇、 五累草、六角仙草、觀音草、疳積草、肝火草、倒花草、山蘇麻、四季青、蚱蜢腿、野萬年青、毛澤蘭、屈膠仔、麥穗紅、六角英、大鴨草、六方疳積草、蛇食草、水竹筍、麥穗癀、鼠尾癀、陰牛郎。
形態特徵
爵床(原變種)草本,莖基部匍匐,通常有短硬毛,高20-50厘米。
葉橢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1.5-3.5厘米,寬1.3-2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面常被短硬毛;
葉柄短,長3-5毫米,被短硬毛。穗狀花序頂生或生上部葉腋,長1-3厘米,寬6-12毫米;苞片1,小苞片2,均披針形,長4-5毫米,有緣毛;
花萼裂片4,線形,約與苞片等長,有膜質邊緣和緣毛;
花冠粉紅色,長7毫米,2唇形,下唇3淺裂;雄蕊2,藥室不等高,下方1室有距,蒴果長約5毫米,
上部具4粒種子,下部實心似柄狀。種子表面有瘤狀皺紋。
【科屬】該品為爵床科爵床屬植物爵床的全草。
【產地】分布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北、四川、雲南、廣東、福建及台灣等地。
藥源相關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唐本草》:爵床,似香榮,葉長而大,或如茬且細。生平澤熟田近道旁。
②《綱目》:爵床,原野甚多,方莖對節,與大葉香蕾一樣,但香蕾搓之氣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為別。
③《綱目拾遺》:小青草,五月生苗,葉短小,多莖,不甚高,開花成簇,紅色兩瓣,
與大青同,但細小耳。《綱目》『小青』條集解下引《圖經》,生福州,三月生花,
亦不載其形狀,未免失考,且主治亦別。《圃事須知》小青一名淡竹花, 比則另是一種。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治腰背痛、創傷等。本品在東漢前已載入《神農本草經》,但宋代以後很少入官藥而淪為草藥。
【性味】【性味、歸經】咸,寒。歸肺、肝、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截瘧。
【中成藥】共有 9 種中成藥使用爵床: 健兒糖漿 清熱感冒顆粒
清熱感冒沖劑 青黛 清熱通淋片 清熱通淋丸 通淋片 清熱通淋膠囊 婦膚康噴霧劑 清熱通淋膠囊等。
【應用】
1、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痛,以及水腫等症。
小青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故可用於外感發熱、咳嗽、咽痛,可與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葉等同用。
本品又有利尿退腫作用,可用於小兒腎炎水腫,可每天用鮮草一至二兩,煎服,連續服用,腫退後,再根據辯證,服藥調治。
2、用於瘧疾等症本品有截瘧作用,治療瘧疾,可單用本品一兩(或鮮草三兩),煎服,於瘧發前3~4小時服下。
3、用於疔瘡癰腫,扭傷腫痛。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有活血止痛功效,對於疔瘡癰腫,或扭傷腫痛等症,既可煎湯內服,有可搗爛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脾胃虛寒者禁服。
【採收加工】8至9月盛花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
【炮製工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鹼。還含有爵床定C和D等木脂體。含爵床定A、B,山荷葉素,新爵床辛A、B,台灣杉素E甲醚,爵床辛,異爵床辛。
2、藥理作用:抑菌試驗表明,爵床素煎劑對金黃色葡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臨床應用】
1、治跌打損傷:爵床鮮草適量。洗淨,搗敷患處。(選自《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口舌生瘡:爵床一兩,水煎服。(選自《湖南藥物志》)
3、治腎盂腎炎:爵床三錢,地菍、鳳尾草、海金砂各五錢,艾棉桃(寄生艾葉上的蟲蛀球)十個。
水煎服,每日一劑。(選自《江西草藥》)[2]
4、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兩,地錦草、龍泉草各二兩,車前草一兩半,
小號野花生、狗肝菜各一兩(後二味可任選一味,如龍泉草缺,狗肝菜必用)。
上藥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
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劑,至少以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或於尿轉正常後改隔日一劑,維持三個月,以鞏固療效。(選自《全展選編·傳染病》)
5、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錢。加豬肝或羊肝同煎服。(選自《浙江民間草藥》)
6、治瘧疾:爵床一兩。煎汁,於瘧疾發作前三至四小時服下。(選自《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鈎端螺旋體病:爵床(鮮)八兩。搗爛,敷腓腸肌。(選自《雲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