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肅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是中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總面積2.38萬平方公里(2014年)。

人口37579人(2014年),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完成生產總值28.14億元。有祁豐文殊寺景區、明花鄉旅遊景區、皇城景區馬蹄寺風景名勝區等著名景點。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先後獲得了「全國少數民族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雙擁模範城縣」、「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等稱號。[1]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許多民族在河西地區活動,這裡曾是烏孫、月氏遊牧地,後為匈奴所據。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先後擊敗了占據河西 地區的匈奴王休屠和渾邪,於公元前111年設張掖郡,祁連山一帶正式歸入中原版圖。其後河西回鶻(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隨後占據河西走廊西部,並立國,設牙帳於張掖,統治河西約1400餘年。

辛亥革命後,設甘涼道和安肅道,肅南地區大部分屬安肅道管轄,隸屬酒泉、高台、臨澤、張掖、民樂各縣。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今肅南縣所屬的祁豐、明花、大河、康樂、馬蹄等區都以原有的各少數民族部落為基礎,建立了區、鄉基層人民政權,區、鄉行政領導人從各民族中的優秀分子和部落頭目、宗教上層人士中選出。

1952年,黨和政府就開始進行這一地區民族自治地方機構的籌建工作,並成立了中共肅南縣工作委員會。

1953年7月18日,決定在裕固族聚居的原高台縣第六區、酒泉縣祁明區、張掖縣康樂區的基礎上成立裕固族自治區(縣級)。

1954年2月14日至20日在紅灣寺召開了首屆人民代表會議,正式通過成立肅南裕固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縣級),標誌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正式成立。

1957年,又將原屬民樂、張掖管轄的馬蹄區劃肅縣。

1959年,肅南與青海省的行政區划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將肅南的陶東部、八字墩、友愛的草劃歸青海省,將青海省的城灘草原移交肅南縣。

2004年,撤銷了6個區公署建制,將原來的23鄉1鎮撤併為祁豐、明花、大河、康樂、馬蹄及白銀等6個鄉,紅灣寺和皇城2個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轄2個鎮:紅灣寺鎮皇城鎮,6個鄉:馬蹄藏族鄉、康樂鄉、白銀蒙古族鄉、大河鄉、明花鄉、祁豐藏族鄉。[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位於張掖市的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整個區域橫跨河西五市,同甘青兩省的15個縣市接壤,處於東經97°20′~102°12′、北緯37°28′~39°04′之間。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總面積2.38萬平方公里(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土地分為四塊,主要部分南界為青海省,西與西北連酒泉、嘉峪關市,北靠高台、臨澤、民樂縣和甘州區,明花區在高台縣西部,皇城區在山丹縣東部,大泉溝鄉在民樂縣中南部。

地形地貌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部地區處於祁連山地,在境內長達400公里,一般海拔2000-3500米,許多山峰高達5000米以上,山勢陡峻巍峨,祁連山主峰達5547米。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山地,終年積雪,有冰川分布,是河西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明花區處於走廊中部,平均海拔1600米左右。

水文環境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河流分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河水用於灌溉,並建有大小電站多座。

氣候環境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氣候大部屬高寒山地半乾旱氣候,只有明花區屬溫帶乾旱氣候。氣候特點是冬春季長而冷,夏秋季短而涼爽。

自然資源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有草原170萬公頃,有耕地7萬畝,是甘肅高山細毛羊基地縣;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31種,分布在262處;有河流33條,總流域面積2.15萬平方公里,年出境水量4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04萬千瓦。祁連山橫貫全境,冰川總儲量159億立方米,有水源涵養林33萬公頃,是河西地區乃至內蒙古西部的"生命線"和"綠色水庫"。[3]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共14554戶37579人,其中農牧業人口2.55萬,占68%;少數民族人口2.12萬,占56.5%;裕固族人口1.02萬,占27%。

民族詳情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居住有裕固族、藏族、漢族、蒙古族等16個民族。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完成生產總值28.14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16.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萬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3:70:17;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08億元,比2012年下降2.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8億元,比2012年增長20.35%,完成財政支出12.05億元,比2012年增長5.8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480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8%和21.2%;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6億元、貸款餘額8.06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07%和21.2%,貸存比為45.8%。

第一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甘肅高山細毛羊基地,擴大細毛羊養殖比重。設立綠色畜牧業發展基金,帶動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870多萬元,新建養殖小區15個,暖棚2000座,儲草棚140座,農畜產品交易市場1個;完成機械剪毛20萬隻、羊毛分級整理1730噸。"賽美努"商標獲得"甘肅省著名商標"稱號,甘肅高山細毛羊地理標誌獲得國家農業部認證。發展雙孢菇、高原葡萄、中藥材等特色種植,試點種植雙孢菇養殖棚40多座,種植戶戶均收益4000元以上。配置各類農機具512台(件),新組建專業合作社87個。

第二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四方鐵選廠等20項重點工業項目開工建設,興榮銅選廠、三益氟化工、寺大隆一級電站等11個項目建成投產,山東中能50兆瓦光伏電站建成併網發電。酥油口石灰石、八號溝銅礦資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資源整合煤礦已有8戶取得採礦證,收回6個多年占而不建的水電站開發權。祁青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大河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2013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規上企業達到24家。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8億元、工業增加值18.2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打造馬蹄寺、文殊寺、玉水苑和中華裕固風情走廊4個重點景區。成立裕固風情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及3個分公司。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完成馬蹄寺景區大門、停車場建設,開工實施馬蹄寺石窟群安防工程、文殊山石窟群危岩體搶險加固工程。2013全年接待遊客122.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2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32.5%和32.7%。[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成10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全縣廣播覆蓋率、有線電視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5%、54%和90%。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表彰了獲得"神鹿獎"的一批文藝作品,舉辦了"祁連玉杯"青年歌手大獎賽;新建2個鄉鎮體育健身廣場,舉辦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底,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所,其中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1所,城鎮小學1所,幼兒園1所,九年制學校5所,六年制學校5所,建成寄宿制學校11所,共有教職工546人,在校學生(含幼兒園)4885人,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98.1%。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馬蹄學校教師周轉宿舍,明花、康樂2個鄉鎮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

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成縣醫院門診樓、明花、皇城中心衛生院住院樓,配備各種醫療設備652台件;2011年共有衛生醫療機構24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8名,各鄉鎮均有中心衛生院。計劃生育率達到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啟動鄉鎮衛生院職工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新建縣衛生業務樓、2個衛生分院和2個村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在張掖濱河新區修建肅南裕苑職工和遊牧民定居住宅1000套,在鄉鎮定居點修建遊牧民定居住宅1460套12.9萬平方米,改造農牧村危舊房400戶;建成皇城鎮、康樂鄉、明花鄉蓮花片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建1個城市便民市場和11個平價蔬菜及肉類直銷店,開工建設肅南縣糧食儲備中心。新農合重大疾病住院報銷封頂線提高60%,門診特殊病報銷病種增加到34個。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28%,養老金髮放標準提高6.5%、鄉村醫生工資標準增長18%,村級獸醫保健員暨草原生態管護員工資標準增長60%,2013全年落實困難群體社會救助資金2150萬元,新增就業1126人,下崗職工再就業778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1%以上。[5]

歷史文化

名優特產

宰羊剖腹後,把羊腸取出來洗乾淨,然後從羊腹腔靠脊骨兩側,用刀割下脆嫩的裡脊肉,再割下羊脖子上的肉,把羊脖肉和裡脊肉切碎後拌上食鹽、花椒麵等調料,再撒下一些炒麵,裝進肥腸煮熟即可。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裕固族待客的上好食物,選擇一隻肥羊宰殺,用肉切成大塊,冷水下鍋,鍋燒開後用勺子撇去血沫,放入食鹽、花椒麵、薑片等調料,肉剛熟就出鍋,這種肉叫開鍋肉,鮮嫩可口。因為肉塊大,只能用手抓着吃,故叫手抓羊肉。

西北大菜

西北大菜又稱"香飯",是張掖城鄉筵席的主菜。香飯製作精細,用豬或羊的肝、肺、心、血剁碎,加精製豆粉與水調和。佐以蔥、蒜、薑末等各種調料和成團,搓成拇指粗細、五寸短的條,用上好清油炸熟,謂之"卷杆子"。再將五花豬肉煮至八成熟後切成薄片,加蔥、姜、大料、花椒擺放整齊置於碗中。將"卷杆子"切成寸段裝碗,加肉湯蒸熟後扣於盤中。

羊肉麵片

把羊肉切碎煮爛,調入姜粉、花椒麵等調料,再把和好的面擀薄,揪成面片下到羊肉鍋里,煮熟時放點食鹽、蔥花。[6]

風景名勝

祁豐文殊寺景區

祁豐文殊寺景區俗有 "小西天"之美譽,文殊寺石窟群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 自治縣祁豐藏族鄉境內,距西漢勝跡酒泉、天下雄關嘉峪關僅十餘公里。文殊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石窟始建於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

明花鄉旅遊景區

明花鄉旅遊景區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是肅南縣又一神奇的旅遊勝地,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戈壁美景。明花大漠風光景區主要包括:四五個疙瘩墓群、草溝井古城遺址、明海古城遺址、明海寺、東西海子等景點。

粗體文字皇城景區

皇城鎮位於肅南縣城東南325公里處,南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毗鄰,北接武威市和永昌縣,東連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靠中牧山丹馬場,東西長約95公里,南北寬約72公里,總面積約為3972平方公里,歷史上,皇城又稱夏日塔拉(史料中也寫作"西拉塔拉")。

馬蹄寺風景名勝區

馬蹄寺旅遊景區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的祁連山北麓,距張掖市65公里。景區集自然風光、石窟藝術、民族風情、宗教文化於一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