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肅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北兩側,縣域分南山和北山兩個不相連的區域,總面積66748平方公里,周邊與一個國家、三個省(區)三個縣市接壤。下轄2個鎮、2個鄉,總人口1509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其中蒙古族4446人,占37.9%。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

肅北縣境在先秦時期就有遊牧民族活動;西漢時併入中原王朝版圖,屬敦煌郡;後戰事不斷,歸屬屢易,地方政權、遊牧民族勢力範圍犬牙交錯,中央政權控制力較弱。清代起屬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設肅北設置局。1950年7月解放,1955年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

肅北縣南北自然環境差異極大,南山地區南部祁連山區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團結峰海拔5826.8米,為甘肅省最高峰;山麓為沙礫戈壁傾斜高平原區。北山地區為中低山和殘丘地貌,戈壁廣布。旅遊景點有黨河峽谷、透明夢柯冰川、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肅北人民公園、五個廟石窟等。

肅北縣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主要飼養絨山羊、氂牛、駱駝等牲畜,另有少量耕地;煤炭、黃金、鐵礦及有色金屬資源豐富,採礦業為肅北縣經濟支柱。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62億元。[1]

區劃沿革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轄2個鎮、2個鄉鎮:黨城灣鎮、馬鬃山鎮,鄉:石包城鄉、鹽池灣鄉。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黨城灣鎮,郵政編碼:736300,電話區號:0937。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晉時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晉已設縣,之後歷朝都在這裡設鎮置縣。民國25年(即1937年)設肅北設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資源環境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域遼闊,是甘肅省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全縣共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4189萬畝,占草原面積的89.5%。主要飼養的家畜有絨山羊、高山細毛羊、氂牛、馬、駱駝等,各類牲畜25萬多頭(只)。年產絨毛近50萬公斤,肉類125萬公斤,畜產品以駱駝絨、山羊絨享有盛名。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畜牧、礦產、水利、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厚,古文物遺址分布廣泛,具有發展牧、工、商、旅遊業的廣闊前景。全縣現有耕地1.2萬畝,林地10.97萬畝,農作物以春小麥、蠶豆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品質優良,產量較高。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縣境內有黨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條常年河流,年徑流量14.5億立方,水能資源蘊藏量達26萬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設水電站5座,年發電量將達到6000萬度。自治縣境內野生動物分布廣、數量多,已查明的有174種,占甘肅野生動物分布種類的25%,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2種之多,主要有野馬、野駱駝、白唇鹿、盤羊、岩羊、野牛、雪雞等。1988年經省政府批准開闢了哈什哈爾國際狩獵場,常年接待國外客人前來狩獵。自治縣境內還分布着大量的岩畫、石窟、壁畫、浮雕、彩塑、城堡遺址和塞牆、烽燧等文化古蹟。現已發現的有75處,其中被列入省級保護文化點的有5處。以黨河峽谷為龍頭的生態旅遊業正在興起。肅北縣北部馬鬃山地區與蒙古國接壤,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開通了甘肅省唯一的邊境對外貿易口岸,成為省、市、縣對外貿易的窗口。

縣境內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煤、鐵、鎢、鉻、銅、金、鉛鋅、菱鎂礦、石英岩、蛇紋石、紅柱石、煤礦等30多個礦種300多處礦點。其中北山地區的煤年產量40多萬噸。南山地區的七十二道沙金溝在省內外馳名。近年來又先後開發了北山地區的南金山金礦和小西鄉金礦、南山地區的鷹咀山金礦,黃金年產量達1.5萬兩。大道爾吉鉻礦為全國第三大鉻礦。豐富的鐵礦資源吸引着眾多客商。[2]

經濟發展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有少量的種植業。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384萬元,牧農經濟全面發展。

自治縣地方工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充分依託資源優勢,擴大開放,外引內聯,走藉助外力求發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興辦企業,形成了以黃金、鐵礦、原煤、水電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

文化、衛生、科技、教育、金融、郵政電信等交通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

交通運輸

縣城所在地黨城灣鎮距國道215線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馬鬃山地區由橋馬邊防公路與國道312線相連距離154公里。境內鄉鄉通公路,出入方便。全縣鄉郵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齊全,方便快捷,靈活高效的郵電通訊網絡。

基本概況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兩側,周邊與1個國家接壤3個省區,8個縣市接壤,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全縣總面積6.93萬平方公里,約占甘肅省總面積的14%,總人口1.18萬人,轄2鎮1鄉25個村委會,是甘肅省人均占有面積最大的縣份之一。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晉時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晉已設縣,之後歷朝都在這裡設鎮置縣。民國25年(即1937年)設肅北設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域遼闊,是甘肅省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全縣共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4189萬畝,占草原面積的89.5%。主要飼養的家畜有絨山羊、高山細毛羊、氂牛、馬、駱駝等,各類牲畜25萬多頭(只)。年產絨毛近50萬公斤,肉類125萬公斤,畜產品以駱駝絨、山羊絨享有盛名。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有少量的種植業。2005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5億元,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牧農經濟全面發展。自治縣地方工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充分依託資源優勢,擴大開放,外引內聯,走藉助外力求發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興辦企業,形成了以黃金、鐵礦、原煤、水電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

文化、衛生、科技、教育、金融、郵政電信等交通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縣城所在地黨城灣鎮距國道215線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馬鬃山地區由橋馬邊防公路與國道312線相連距離154公里。境內鄉鄉通公路,出入方便。全縣鄉郵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齊全,方便快捷,靈活高效的郵電通訊網絡。

改革開放以來,肅北縣各族人民奮發圖強,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率先奔小康,成為甘肅省第一個實現小康的民族自治縣。

自然資源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域遼闊,是甘肅省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全縣共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4189萬畝,占草原面積的89.5%。主要飼養的家畜有絨山羊、高山細毛羊、氂牛、馬、駱駝等,各類牲畜25萬多頭(只)。年產絨毛近50萬公斤,肉類125萬公斤,畜產品以駱駝絨、山羊絨享有盛名。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畜牧、礦產、水利、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厚,古文物遺址分布廣泛,具有發展牧、工、商、旅遊業的廣闊前景。全縣現有耕地1.2萬畝,林地10.97萬畝,農作物以春小麥、蠶豆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品質優良,產量較高。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縣境內有黨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條常年河流,年徑流量14.5億立方,水能資源蘊藏量達26萬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設水電站5座,年發電量將達到6000萬度。自治縣境內野生動物分布廣、數量多,已查明的有174種,占甘肅野生動物分布種類的25%,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2種之多,主要有野馬、野駱駝、白唇鹿、盤羊、岩羊、野牛、雪雞等。1988年經省政府批准開闢了哈什哈爾國際狩獵場,常年接待國外客人前來狩獵。自治縣境內還分布着大量的岩畫、石窟、壁畫、浮雕、彩塑、城堡遺址和塞牆、烽燧等文化古蹟。現已發現的有75處,其中被列入省級保護文化點的有5處。以黨河峽谷為龍頭的生態旅遊業正在興起。肅北縣北部馬鬃山地區與蒙古國接壤,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開通了甘肅省唯一的邊境對外貿易口岸,成為省、市、縣對外貿易的窗口。

縣境內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鐵、鎢、鉻、銅、金、鉛鋅、菱鎂礦、石英岩、蛇紋石、紅柱石、煤礦等30多個礦種300多處礦點。其中北山地區的煤年產量40多萬噸。南山地區的七十二道沙金溝在省內外馳名。近年來又先後開發了北山地區的南金山金礦和小西鄉金礦、南山地區的鷹咀山金礦,黃金年產量達1.5萬兩。大道爾吉鉻礦為全國第三大鉻礦。豐富的鐵礦資源吸引着眾多客商。[3]

經濟概況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有少量的種植業。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384萬元,牧農經濟全面發展。

自治縣地方工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充分依託資源優勢,擴大開放,外引內聯,走藉助外力求發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興辦企業,形成了以黃金、鐵礦、原煤、水電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

文化、衛生、科技、教育、金融、郵政電信等交通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縣城所在地黨城灣鎮距國道215線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馬鬃山地區由橋馬邊防公路與國道312線相連距離154公里。境內鄉鄉通公路,出入方便。全縣鄉郵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齊全,方便快捷,靈活高效的郵電通訊網絡。

肅北縣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等指標在全省、全市位居前列,其中人均GDP在全國120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中名列第一,被國家統計局國情研究所評為"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31名,位列甘肅入選縣市第一位。

旅遊景觀

雪山明鏡

在肅北為數不多的湖泊、天池中德若淖爾象一面明鏡清澈、燦爛,她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群嶺中,面積約三萬多平方公里,湖水及其兩岸的景色是原始、粗獷、質樸的,而且湖水吸引了很多候鳥,周圍是典型的高原牧場,羊群象珍珠灑在那裡,兩邊的雪山上長着雪蓮、當歸等名貴藥材。湖邊風景宜人、氣候涼爽,每年的6-8月間這裡成為人們避暑、觀光、游弋自然的理想地。"德若淖爾"是蒙古語,馬鐙湖的意思。關於這名稱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說湖形象馬鐙子的:從兩邊的高山上往下看去,湖形的確象一個巨大的銀鐙。湖水呈鐙眼,湖岸成鐙邊,從西面的山谷間流入湖水的小河象一條熟牛皮的鐙繩,河水正好又繞過湖邊的一座小山,恰似把鐙繩堅固地拴在那兒。也有人說湖水正好在高山的的一個巨大的台階上,好似踩着上馬的銀鐙,堅固而閃光。無論如何德若淖爾湖的名字都與蒙古人及他們的圖騰--駿馬有着直接的聯繫。故事也很多,其中老人們講的有一個傳說很生動、感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沒有人煙、沒有水、沒有草,只有光禿禿的山脊和戈壁沙丘。那時,在遙遠的雪山之鄉有一位蒙古族英雄為保全自己部落的草原,與其他部族的人進行爭奪結果未能獲勝,反而部落中身堅力壯的男人被戰死,女人們全被搶走,草場和牲畜被占領了。這位英雄領着老人和孩子們翻山越嶺尋找生存的地方,可是所到之處沒有水、沒有植物,走了三天三夜,老人累了、孩子哭了,駿馬渴了,人們開始失望了。面對這樣的悲痛局面,英雄果斷地說:"大家不要悔心,只要等着我你們就能找到生存的地方",便跨上駿馬獨自一人經過茫茫戈壁走向那山的方向…

他在這座山里整整走了一天,還是沒有找到水。終於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在一個山谷中發現了一塊濕地。駿馬用四蹄、英雄用雙手開始採挖濕地,挖了半夜,馬蹄被磨破了,十指被磨斷了,挖出來的濕土堆成了山,還是沒有找到水源。他倆沒有退縮,英雄從馬鞍上解開一對銀鐙,鐙繩拴在腰帶上,踩着銀鐙又用雙腳挖,駿馬乾脆用下顎去挖。當第二天的太陽出山時,英雄的腳下噴湧出神潔的雪水。這水漲滿了整個山谷,變成了一面湖,湖水又順着馬蹄蹤印,流向戈壁沙丘,流到了老人和孩子們等待的地方。人們終於有了水,在這裡生存了下來。可是那位英雄和他同甘共苦的駿馬,再也沒有能力去迎接部族大眾,在湖邊踩着銀鐙,遙望遠方,等待他們的到來。

第二年,冰雪化了、戈壁綠了,人們來到湖邊時,英雄和駿馬已經象雕塑一樣安詳地走了。人們把湖邊的濕土一把一把地蓋在他們的身上,很快在湖邊出現了一座小山,上面開滿了野花。從此,這個用英雄和駿馬的生命換來挽救了部族大眾生命的湖水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動聽的名字-德若淖爾,馬鐙湖。湖水滋潤了群山戈壁,使荒無人煙的地方變成了繁衍生息的草原,使漂泊遷徒的孩子扶上了肥膘的駿馬。千百年來這湖水像一面鏡子反射着草原兒女的艱辛足跡和結晶汗水,講述着英雄民族的傳奇故事,蕩漾着幸福生活的凱歌。

平草湖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約四十公里處,有個平草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只有本地或曾到過此地的人才知其雅號。平草湖,地處黨河南山和野馬南山之間,寬約三公里,長約六公里,是沉積寬谷,黨河河水至此變寬,分岔形成湖狀沼澤地,坦蕩如砥,水草豐美,為歷代良好的天然牧場。倘若你置身於平草湖牧場中,仰望黨河南山主峰北麓,就會看到一派四季景象:山頂白雪皚皚,山腰一片金黃;山腳下牧草如茵,百花繽紛。銀光閃射的雪山之下,溪流縱橫,湖水蕩漾,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具有一派雪山牧場的獨特風光。

平草湖的芳草,濃郁芳香,沁透心脾,香得外來人一到黨河南山腳下,河湖畔上,頓覺飄飄然無酒自醉。

到過平草湖的人,對這銀峰、碧湖,對這爭艷斗芳,千姿百態的花草,尤其是對聰慧歡樂、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誰不着迷,誰不神往,誰不引吭高歌呢!遇到平草湖風和日麗的日子,這裡湖平如鏡,牧歌悠揚,牧群來來往往,有的跑到湖邊低飲,有的又遠遠離去。白色的天鵝兀立湖濱,凝視湖面。碧空如洗,萬里無雲。陽光撲到牧人身上,熱烘烘的,宛如揉軟的羔皮輕裘暖身一般。

端坐雲霄的石包城

蔬勒河谷東西兩側的群山之中,有一處橢圓形的小盆地,在這裡人們一眼就能看到美麗的四季風光:群峰的雪冠,氣勢磅礴,銀光閃爍;山腰的裙褶,一片金黃,百花爭艷;腳下的草場,溪流縱橫,牧草如茵;遠的山水,近的牛羊,彼此凝望,無語安詳……這裡便是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石包城鄉。來到石包城草原的人們,在領略了草原的迤邐風光,品嘗了風味手抓羊肉,傾聽了酒香四溢的醉人牧歌之後,大都會看見端坐於鄉政府西面小山岡的石包城遺址。無論是朝陽沐浴傲視一切的姿態,還是浸透夕陽孤獨矗立的情景,都會使人眼前一亮,心頭震顫。這端坐於雲霄的歷史城廓,在廣袤的戈壁上突兀聳立,雄偉壯觀,仿佛是冰川腳下的海市蜃樓,又似石包城草原的精神領袖,讓人望而生畏,近而卻步,禁不住對它的來由和歷史產生探究的興趣。

石包城又名壅歸鎮,漢為敦煌郡廣至縣轄,魏襲漢制,晉歸宜安縣轄,隋隸屬敦煌郡制,唐歸瓜州常樂縣管轄。據《中國歷史圖集》和唐代《隴右道東部》中同時標記"子亭鎮"(黨城)、"新鄉鎮"(石板墩)、"壅歸鎮"(石包城)三處。宋時,曹氏六鎮中,子亭、壅歸為邊塞重鎮,有"非親不能贗其重寄也"之說。又見《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之《西征小記》中所述,石包城宋歸西夏王朝的西平軍司轄,元歸沙州路領,明歸罕東衛制,清歸沙州衛領,民國初歸安肅道安西州轄。從晚唐到整個五代十國時期的近200年間,張氏曹氏均將石包城看做與黨城同等重要的邊塞要衝,設有貴戚將帥鎮守。就是到以後諸朝,石包城也是護衛肅州乃至整個河西的屏障。《肅州新志》記載:"石包城路通青海,高峻險厄,比於鐵峽金墉,登臨極望,洵足雄視邊傲"。《安西新志》記載:"雍正七年,清廷工部侍郎馬而泰巡視邊關時作詩寫序讚頌石包城之雄偉時雲:"雍七年,予奉命督巡安西,沙州各城堡,工務逮,六年秋告竣,巡視新建十三台墩。周圍二千餘里,見布魯湖、昌馬河、石包城、白顏墩四處,地處極邊,尤為安西、沙州要隘……石包城,地居險隘,前代壘石為城。高居絕壁,制奇扼要,殆非人力所致。"真可謂:"高踞峰頭接紫霄,難尋碑碣認前朝。煙塞萬里余空碧,月盡三更靜夜刁。繞部平沙駝臥穩,迷天秋草雉飛驕。況逢苜蓿花紅處,攬韁寧知馬足遙。"

古城堡遺址坐落於今石包城鄉政府西南部3公里處高約50米的山崗上,城堡東西長144.4米,南北寬77米,城門面南而開。城牆為就地取材的花崗片麻頁岩和石灰岩壘砌而成,城垣殘高6-9米,寬1.7-5米,城牆四角呈四方形。從殘留的痕跡來看,早期這裡建有瞭望塔樓,後期曾作過修葺。城牆以三層土坯間夾一層草層壘起。石城四周挖有護城壕,離城牆約20米,壕寬約20米,深約15米,壕沿用石塊夾白茨築成。城門東側有一土夯台,疑為後代所築。城後(北面)小山頭上開出一平場,場面略呈方形,每邊約60米,可能是當時習武練兵的校場,其邊緣也用麻岩壘砌。城內分布房屋建築20多處,現僅留牆垣殘跡,房牆也用石塊壘砌,殘高0.5-1米不等。屋內地面多遺留有木柴灰燼層,厚約0.4-0.8米,當地群眾曾在城內採到青銅箭頭、鐵製寶劍及夾砂紅陶和灰陶片,其紋飾多為繩紋、垂帳紋。這樣的石城,在甘肅僅此一處。城內埋藏遺物,目前尚未發掘。根據城的結構和地面暴露的遺物分析,初步斷定相當於東漢至魏晉之間的建築,可能是對羌人作戰的軍事設施。

壅歸鎮

石包城又名壅歸鎮,漢為敦煌郡廣至縣轄,魏襲漢制,晉歸宜安縣轄,隋隸屬敦煌郡制,唐歸瓜州常樂縣管轄。據《中國歷史圖集》和唐代《隴右道東部》中同時標記"子亭鎮"(黨城)、"新鄉鎮"(石板墩)、"壅歸鎮"(石包城)三處。宋時,曹氏六鎮中,子亭、壅歸為邊塞重鎮,有"非親不能贗其重寄也"之說。又見《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之《西征小記》中所述,石包城宋歸西夏王朝的西平軍司轄,元歸沙州路領,明歸罕東衛制,清歸沙州衛領,民國初歸安肅道安西州轄。從晚唐到整個五代十國時期的近200年間,張氏曹氏均將石包城看做與黨城同等重要的邊塞要衝,設有貴戚將帥鎮守。就是到以後諸朝,石包城也是護衛肅州乃至整個河西的屏障。《肅州新志》記載:"石包城路通青海,高峻險厄,比於鐵峽金墉,登臨極望,洵足雄視邊傲"。《安西新志》記載:"雍正七年,清廷工部侍郎馬而泰巡視邊關時作詩寫序讚頌石包城之雄偉時雲:"雍七年,予奉命督巡安西,沙州各城堡,工務逮,六年秋告竣,巡視新建十三台墩。周圍二千餘里,見布魯湖、昌馬河、石包城、白顏墩四處,地處極邊,尤為安西、沙州要隘……石包城,地居險隘,前代壘石為城。高居絕壁,制奇扼要,殆非人力所致。"真可謂:"高踞峰頭接紫霄,難尋碑碣認前朝。煙塞萬里余空碧,月盡三更靜夜刁。繞部平沙駝臥穩,迷天秋草雉飛驕。況逢苜蓿花紅處,攬韁寧知馬足遙。"

古城堡遺

古城堡遺址坐落於今石包城鄉政府西南部3公里處高約50米的山崗上,城堡東西長144.4米,南北寬77米,城門面南而開。城牆為就地取材的花崗片麻頁岩和石灰岩壘砌而成,城垣殘高6-9米,寬1.7-5米,城牆四角呈四方形。從殘留的痕跡來看,早期這裡建有瞭望塔樓,後期曾作過修葺。城牆以三層土坯間夾一層草層壘起。石城四周挖有護城壕,離城牆約20米,壕寬約20米,深約15米,壕沿用石塊夾白茨築成。城門東側有一土夯台,疑為後代所築。城後(北面)小山頭上開出一平場,場面略呈方形,每邊約60米,可能是當時習武練兵的校場,其邊緣也用麻岩壘砌。城內分布房屋建築20多處,現僅留牆垣殘跡,房牆也用石塊壘砌,殘高0.5-1米不等。屋內地面多遺留有木柴灰燼層,厚約0.4-0.8米,當地群眾曾在城內採到青銅箭頭、鐵製寶劍及夾砂紅陶和灰陶片,其紋飾多為繩紋、垂帳紋。這樣的石城,在甘肅僅此一處。城內埋藏遺物,目前尚未發掘。根據城的結構和地面暴露的遺物分析,初步斷定相當於東漢至魏晉之間的建築,可能是對羌人作戰的軍事設施。

在石包城鄉南約200米處,還有一座被當地群眾叫做"墩莊堡子"的土築遺址。城堡呈長方形,周長約320米,高約8米,城門向西迎石包城而開,門前築有一方形土墩,墩底邊長約10米,高15米,城堡內原設有倉庫和房屋,民國期間多為群眾臨時居住現今房屋破損嚴重。解放後,石包城的個別居民亦先後在此居住過。1974年有人曾在城裡掘出過陶片,現城堡猶存,城門前的土墩被群眾采土時創掘,毀掉了原來的面貌。

羊徑石道

順着城堡西邊的羊徑石道,踩着散落在山坡上的石塊,約摸攀岩半個小時,便登上了石包城遺址。迎着呼嘯的天風,立於城頭,整個石城的雄姿便展現在眼前;放眼望去,視野遠天遠地。向東,遠處是祁連雪水匯集的榆林河,橫穿鄉境;近處是泉水涌動的小溪,淙淙流淌。向南,遠處是直穿雲霄的疏勒山、野馬峰,白雪皚皚;近處是綠色鋪展的草原,牧歌悠揚。向西,遠處是雲絲無掛的蒼穹,湛藍澄明;近處是繁草羈絆的沼澤,雲雀飛竄。向北,遠處是蜿蜒迤邐的鷹咀山,霧氣氤旎;近處是各具姿態的山丘,怪石林立。在對這裡的自然美景發出由衷喟嘆的同時,在盤旋的鷹翅展開的空曠中,緩緩閉上雙目,耳畔又會傳來神秘的天籟之音:遠古的夕陽中,寂靜的戈壁上,軍隊在緩緩前進,微風中,戰旗獵獵,受驚的馬嘶聲打破寂靜,狼煙四起,金戈鐵馬,古戰場的陣陣鼓點和聲聲廝殺……

平草湖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約四十公里處,有個平草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只有本地或曾到過此地的人才知其雅號。平草湖,地處黨河南山和野馬南山之間,寬約三公里,長約六公里,是沉積寬谷,黨河河水至此變寬,分岔形成湖狀沼澤地,坦蕩如砥,水草豐美,為歷代良好的天然牧場。倘若你置身於平草湖牧場中,仰望黨河南山主峰北麓,就會看到一派四季景象:山頂白雪皚皚,山腰一片金黃;山腳下牧草如茵,百花繽紛。銀光閃射的雪山之下,溪流縱橫,湖水蕩漾,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具有一派雪山牧場的獨特風光。

平草湖的芳草,濃郁芳香,沁透心脾,香得外來人一到黨河南山腳下,河湖畔上,頓覺飄飄然無酒自醉。

到過平草湖的人,對這銀峰、碧湖,對這爭艷斗芳,千姿百態的花草,尤其是對聰慧歡樂、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誰不着迷,誰不神往,誰不引吭高歌呢!遇到平草湖風和日麗的日子,這裡湖平如鏡,牧歌悠揚,牧群來來往往,有的跑到湖邊低飲,有的又遠遠離去。白色的天鵝兀立湖濱,凝視湖面。碧空如洗,萬里無雲。陽光撲到牧人身上,熱烘烘的,宛如揉軟的羔皮輕裘暖身一般。

鎖陽

以天然鎖陽為主要原料,配以枸杞甘草,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取其精華,精製而成,富含人體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八種氨基酸、花色甙、維生素、無機鹽、鐵、鋅、鎂等多種微量無素,以及B-谷甾醇、熊果酸、胡蘿蔔甙等多種生理活性成份。經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營衛功檢字第98--083號)檢驗,鎖陽春系列保健飲品可有效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是上好的益補和保健佳品。目前研製開發的主要產品有:鎖陽春沖劑、鎖陽春膠襄、鎖陽春口服液、鎖陽酒。產品質量完全符合標準Q/SV001--1998。其中,批量上市的"仁貴寶"鎖陽春沖劑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跟蹤檢驗,各項指標連續多年合格率達到100%,暢銷全國各地。歡迎四海客商參與經銷。

蓯蓉

蓯蓉,又名肉蓯蓉,形似鎖陽,味甘微溫。據《本草綱目》記載,蓯蓉主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現已開始人工種植,是一種待開發的名貴中藥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