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弗朗西斯科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弗朗西斯科河[1](葡萄牙語:Rio São Francisco)河長2914千米,是南美洲第4大水系,也是河道全部在巴西境內中最長的河流。發源於米納斯吉拉斯,然後向北流,在伯南布哥與巴伊亞附近轉向東流,最後注入大西洋。
名稱
以亞西西的方濟各命名。由於它歷來是巴西沿海與西部地區之間、東北部和南部地區之間的交通幹線,因此被稱為「全國團結之河」。最早歐洲人在沿海以外的地區以及聖弗朗西斯科河流域掠奪行為,還包括在印第安人中圍捕以成為其奴隸。19世紀前除了某些分散的牧場主外,人們對這些內地很少給予注意。1938年瘧疾流行後,在巴西東北部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以至1940年這種疾病在上述地區得到有效根治。
航運
聖弗朗西斯科河發源於米納斯吉拉斯,然後向北流,在伯南布哥與巴伊亞附近轉向東流,最後注入大西洋。聖弗朗西斯科河幹流可通航里程大致只有1500千米,而且只能通較小的內河船舶,在其下游段,由於河口泥沙淤積礙航,吃水深的海輪亦不能進入內河。聖弗朗西斯科河中游在索布拉廷諾以上將來還要建幾個梯級電站,這些梯級電站雖不是專為航運而建,但建成後無疑將會改善通航條件。河源至皮拉波拉市700千米的上游,有幾處急流段。在皮拉波拉市附近有一個7米高的瀑布,瀑布以下至彼得羅利納市為中游段,長1290千米。除一段9千米長的河段(在彼得羅利納市上游40千米處,稱之為"索布拉廷諾險灘"),其水面比降超過0.5米/千米外,其餘河段水面比降一般僅有0.09米/千米,所以,長期以來一直為通航河段。中遊河段彎曲度很小,大約只有10%;整治前最小水深0.7米,疏浚後,最小水深增至1.5米。洪、枯季水位變幅高達10米,枯水期河道狹小,洪水期河寬達6-20千米。它的若干條支流,下游段可以通航。彼得羅利納市以下至伊塔帕里卡瀑布一段,長440千米,稱為次中游。雖然該河段水面比降屬於中等,並未禁止通航,但由於有許多險灘和小瀑布,並不適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