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帕加維那雅加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帕加維那雅加廟

圖片來自trip

聖帕加維那雅加廟英語: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位於新加坡如切錫蘭路,是一座主供印度教神明伽內什的廟。[1]

歷史

1850年代,一座維那雅加(Lord Vinayagar)的雕像在附近一個池塘中被發現。後來在一棵香蘭木泰米爾語為「聖帕加」Senpaga)樹下興建了一座廟,得名「聖帕加維那雅加廟」(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2]

一位錫蘭泰米爾人Ethirnayagam Pillai先生在附近印度工人的幫助下,率先建了一座簡易的亞答式屋頂(attap roof)的小廟。這是該廟最早的形式。

1909年,當地的錫蘭泰米爾人已增長到300個家庭,他們成立了新加坡錫蘭泰米爾人協會(Singapore Ceylon Tamils』 Association,縮寫SCTA)。1913年,一個由四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Management Committee)成立,以便為數量業已增加的印度教徒翻建該廟。1923年,新加坡錫蘭泰米爾人協會為幫助該廟而買下了如今該廟所在的土地。一座更大的廟在該片土地上建起來。新廟裡有一位印度教祭祀(稱為pandaram,意為「淨白」)度化祈禱者(稱為poojas)並舉辦其他宗教典禮。

自1923年起,新加坡錫蘭泰米爾人協會成為這座自主管理的廟宇的正式所有者和管理者。自該年起,廟務委員會成員從該協會成員中遴選產生。1924年,廟務委員會決定對該廟進行升級改造。1926年,在S. Muthukumaru先生擔任主席期間,升級改造計劃得以完成,一位雕塑家也被請來。1929年,該廟混凝土建築完工。

1930年2月3日,在主席的慷慨捐助下,第一次大獻祭(Maha Kumbhabishegam)得以舉行。許多有較高地位的社區領袖以及印度教徒答應在該廟周圍空地上興建若干新的聖壇。這些聖壇包括濕婆(Lord Shiva)、Ambal女神(Goddess Ambal)以及蘇布拉馬尼亞姆、陪臚、Nageswarar(Lords Subramaniam, Vairavar and Nageswara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顆炸彈毀壞了該廟。重建工作在主席Dr. P. Thillainathan的領導下於1949年展開。1955年7月7日,信徒們迎來了該廟又一次開光典禮。

2003年,該廟舉行過一次大型宗教儀式。此後直到2015年1月26日才又在剛剛翻新的該廟舉辦一次大型宗教儀式,這次翻新是為廟宇的壁畫重新上色並增設全自動廚房設備。這次儀式也獲得附近宗教團體的支持,共有約5000人參加儀式,其中包括新加坡前總統納丹、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律政部長兼外交部長尚穆根、人力部長陳川仁、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花蒂瑪副教授。該廟主席德萬仁(Theyvendran)主持儀式。[3][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