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齋志異·畫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畫皮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獨奔,甚艱於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生曰:「卿何愁憂?或可效力,不辭也。」女黯然曰:「父母貪賂,鬻妾朱門。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將遠遁耳。」問:「何之?」曰:「在亡之人,烏有定所。」生言:「敝廬不遠,即煩枉顧。」女喜,從之。生代攜襆物,導與同歸。女顧室無人,問:「君何無家口?」答云:「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憐妾而活之,須秘密勿泄。」生諾之。乃與寢合。使匿密室,過數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陳,疑為大家媵妾,勸遣之。生不聽。

偶適市,遇一道士,顧生而愕。問:「何所遇?」答言:「無之。」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生以其言異,頗疑女;轉思明明麗人,何至為妖,意道士借魘禳以獵食者。無何,至齋門,門內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則室門亦閉。躡跡而窗窺之,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於榻上,執彩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於身,遂化為女子。睹此狀,大懼,獸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跡之,遇於野,長跪乞救。道士曰:「請遣除之。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乃以蠅拂授生,令掛寢門。臨別,約會於青帝廟。生歸,不敢入齋,乃寢內室,懸拂焉。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自不敢窺也,使妻窺之。但見女子來,望拂子不敢進;立而切齒,良久乃去。少時復來,罵曰:「道士嚇我。

終不然寧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壞寢門而入。徑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號。婢入燭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陳駭涕不敢聲。明 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即從生弟來。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遠。」問:「南院誰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現 在君所。」二郎愕然,以為未有。道士問曰:「曾否有不識者一人來?」答曰:「仆早赴青帝廟,良不知。當歸問之。」去少頃而返,曰:「果有之。晨間一嫗來,欲傭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與俱往。仗木劍,立庭心,呼曰:「孽魅!償我拂子來!」嫗在室,惶遽無色,出門欲遁。道士逐擊之。嫗仆,人皮劃然而脫,化為厲鬼,臥嗥如豬。道士以木劍梟其首。身變作濃煙,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蘆,拔其塞,置煙中,飀飀然如口吸氣,瞬息煙盡。道士塞口入囊。共視人皮,眉目手足,無不備具。

道士卷之,如卷畫軸聲,亦囊之,乃別欲去。陳氏拜迎於門,哭求回生之法。道土謝不能。陳益悲,伏地不起。道土沉思曰:「我術淺,誠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往求必合有效。」問:「何人?」曰:「市上有瘋者,時臥糞土中。試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習知之。乃別道士,與嫂俱往。 見乞人顛歌道上,鼻涕三尺,穢不可近。陳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愛我乎?」陳告之故。又大笑曰:「人盡夫也,活之何為?」陳固哀之。乃曰:「異哉!人死而乞活於我。我閻摩耶?」怒以杖擊陳。陳忍痛受之。市人漸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陳紅漲於面,有難色;既思道士之囑,遂強啖焉。覺入喉中,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胸間。乞人大笑曰:「佳人愛我哉!」遂起,行已不顧。尾之,入於廟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後冥搜,殊無端兆,慚恨而歸。既悼夫亡之慘,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願即死。

方欲展血斂屍,家人佇望,無敢近者。陳抱屍收腸,且理且哭。哭極聲嘶,頓欲嘔。覺鬲中結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驚而視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猶躍,熱氣騰蒸如煙然。大異之。急以兩手合腔,極力抱擠。少懈,則氣氤氳自縫中出。乃裂繒帛急束之。以手撫屍,漸溫。覆以衾裯。中夜啟視,有鼻息矣。天明,竟活。為言:「恍惚若夢,但覺腹隱痛耳。」視破處,痂結如錢,尋愈。 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

譯文

太原府有個姓王的書生,大清早出門,在路上遇見一個女子,懷裡抱着包袱,獨自奔走,步履十分艱難。王生加快步伐趕上她,見她有十五、六歲的樣子,長得非常漂亮,於是起了愛慕之心。他問女子:「為什麼一大清早就獨自一人行路?」女子說:「趕路的人,不能做伴解愁悶,何必煩勞多問?」王生說:「你有什麼愁悶就說出來,也許我能效力,不會推辭的。」女子神色慘澹地說:「父母貪圖錢財,把我賣給富豪人家,大老婆非常嫉妒我,一整天地不是罵就是打的,我實在忍受不了這羞辱,所以打算走得遠遠的。」王生又問:「你準備到哪裡去?」女子說:「逃亡流落在外,還沒個去處。」

王生說:「我家離這兒不遠,只要願意,可委屈暫住。」女子很高興地答應了。王生幫她提着包袱,領她一塊到了家裡。女子看看屋裡沒有別的人,就問:「您怎麼沒有家眷?」王生答道:「這是我的書房。」女子說:「這是個好地方,如果您同情我,讓我生活下去,必須保守秘密,不要對別人說起。」王生滿口答應,就和她同居了。王生讓她藏在密室,過了好多天也沒人知道。後來,王生將這事悄悄告訴給妻子陳氏,妻子疑心這女子是大戶人家的小妾,勸丈夫將她送走,王生根本不聽。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生在市上,碰見一個道士,道士看到他後,現出驚愕的神色。問他:「你遇見過什麼?」王生說:「沒有遇上什麼。」道士說:「你身上邪氣環繞,怎能說沒有遇見什麼?」王生極力辯解。道士只好離去,臨走時還遺憾地說:「糊塗啊!世上竟有死期就要臨頭還不覺悟的人!」王生因他話裡有話,不得不懷疑起那女子。又轉念一想,明明是個美麗的姑娘,怎麼會是妖怪,猜想是道士借鎮妖除怪來賺取幾個飯錢吧?一會兒功夫,他就回到書房,一推門,發現裡邊插着,進不去。於是起了疑心,就翻牆進去,而房門也緊關着。他躡手躡腳走到窗前朝裡面偷看,只見一個惡鬼,臉色青翠,牙嶙峋猶如鋸齒一般。那鬼把一張人皮鋪在床上,正拿着一支彩筆在上面描畫着,很快就畫好了,把筆扔在一旁,然後雙手將人皮提起來披在身上,頃刻間化成一位女郎。看見這情景,王生嚇得膽顫心驚。一聲也不敢吭,像狗一樣伏下身爬了出去,慌慌張張去追趕道士。然而,那道士早已不知去向。

他到處去找,終於在野外碰見。王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向道士哀求救命。道士說:「讓我替你趕走它。其實這鬼也怪可憐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替身,我也不忍心傷害它的性命。」於是他把蠅拂交給王生,叫他拿回去掛在臥室的門上,分手時向王生約定有事到青帝廟去找他。 王生回到家裡,不敢去書房,晚上就睡在內房,並將道士給他的蠅拂掛在門上。約莫到了一更時分,他聽見門外有戢戢的聲響,王生自己不敢去看,卻叫妻子去偷偷看,只見那女子來了,望着門上的蠅拂不敢進屋。女子在門外咬牙切齒,站了很久才離去。過了片刻卻又來了,而且嘴裡罵着「道士嚇唬我,我總不能把吃進嘴裡的食物又吐出來!」於是便將蠅拂取下來弄碎,竟然破門而入,徑直闖到王生床前,剖開王生的腸肚,雙手抓起王生的心臟離去。王生的妻子嚇得大聲呼叫。丫鬟端着蠟燭進來一照,見王生已死,胸腔到處血跡模糊,陳氏嚇得連哭都不敢出聲。

第二天,叫王生的弟弟二郎趕去告訴道士。道士發怒說:「我本來是憐憫它,它竟敢這樣!」當即就跟着二郎一起趕來。但那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頭環顧四周,說:「幸好沒走遠。」又問道:「南院住的是誰家?」二郎說:「我住在那裡。」道士說:「它現 在就在你家裡。」二郎一聽很詫異,認為沒有。道士又問:「是不是有個陌生人曾經來過?」王生回答說:「我一大清早就到青帝廟去請您,確實不知道,我可以回去問問。」二郎去了一會兒,就回來說:「果然有人來過,早晨來了個老婦人,想在我家做僕人,我妻子把她留下了,還在家裡。」道士說:「正是這鬼怪。」當即和二郎一起前往。道士手執木劍,站在庭院中央,大叫一聲:「大膽孽鬼,快快還我蠅拂來!」老婦人在屋裡嚇得大驚失色,正要出門逃路,道士急追過去,一劍將她擊倒在地,人皮嘩啦一聲脫落下來,立地還原成一個惡鬼,躺在地上像豬一樣地嗥叫着。

道士用木劍削了它的頭,那鬼頃刻間化為濃煙,在地上盤旋成一團。道士拿出一個葫蘆,拔開塞子,將葫蘆放在煙霧中,眨眼間就將那煙霧全都吸進葫蘆里。道士塞住葫蘆口,將葫蘆收好裝進袋子。大家去看人皮,眉眼手腳都很齊全。道士像卷畫軸似地將人皮捲起來收好,正要告別離去,陳氏跪在門口,哭求道士讓他把丈夫救活。道士推辭無能為力。陳氏哭得更加悲傷,伏在地上不起來。道士沉思了一下說:「我法術太淺,實在不能起死回生。我指給你一個人,他也許能救你丈夫,你去求他一定會有結果的。」陳氏問:「什麼人?」道士說:「街上有個瘋人,常常睡在糞土裡。你去試着向他求告,他若要發狂侮辱你,你千萬不要氣惱。」二郎也知道有這麼個人。於是辭別了道士,和嫂嫂一起上街去找。

他們見有個乞丐正在路上唱歌,鼻涕流有三尺長,滿身污穢叫人無法接近。陳氏跪行向前,那乞丐笑着問道:「美人兒愛我嗎?」陳氏向他說明來由。乞丐又大笑着說:「人人都可以做丈夫,救活他有什麼用?」陳氏堅持苦苦地哀求。乞丐說:「真是怪了!人死了乞求我來救活,難道我是閻王嗎?」說完,怒氣沖沖地用拐杖打陳氏。陳氏含淚忍受着疼痛和侮辱。街上看熱鬧的人漸漸雲集過來,在四周圍成了人牆。乞丐咳痰唾涕弄了滿手,舉到陳氏嘴邊說:「吃了它!」陳氏漲紅着臉,但她想起道士的囑咐,就強忍着吞食下去。她只覺得那東西進到喉嚨里梗得像一疙瘩棉絮,格格而下,隨後鬱結在胸口不動了。乞丐大笑着說:「美人愛上我啦!」說完,就起身走了,連頭也不回。他們追隨其後,進到廟裡,想再去求他,但卻不知他在哪裡。他們在廟前後找遍了,也不見他的蹤影。

陳氏羞愧萬分地回到家裡,憐念丈夫的慘死,又回想起在大街上當着眾人的面吞食乞丐的咳痰唾涕,真是倍感奇恥大辱,難受得俯仰痛哭,恨不得即刻死掉。她正要擦去血污收屍入棺,家人站在一旁望着,沒人敢到跟前去。陳氏抱屍收腸,一邊收拾一邊痛哭。直哭得聲音嘶啞時,突然想要嘔吐,只覺得胸口間停結的那團東西直往上沖,哇地吐出,還沒來得及看,那東西就已經掉進丈夫的胸腔里。她很吃驚地一看,原來是一顆人心,已在丈夫的胸腔里「咚咚」地跳了起來,而且熱氣蒸騰,像煙霧一樣繚繞着。陳氏感到十分驚異,就急忙用雙手合住丈夫的胸腔,用力往一塊擠。她稍一鬆手,熱氣就從縫裡冒出來。於是她又撕下綢布當帶子,把丈夫的胸腔緊緊捆住。她再用手去撫摸屍體,已覺得慢慢溫暖了。然後她又給蓋上被子,到半夜時掀開被子一看,竟然有了呼吸。第二天天亮時,丈夫終於活過來了。一甦醒他就說:「我恍恍惚惚,就像在夢中,只覺得肚子在隱隱作痛。」他們再看肚皮被撕破的地方,已經結了像銅錢大的痂,不久完全好了。 異史氏說:「世人啊太愚蠢!明明是妖怪,卻把它當成美女。愚人啊糊塗!明明是忠告之語,卻看作是妄言。然而,貪戀別人的美色,並企圖占有她,自己的妻子就要甘心情願地吞食別人的痰唾。天道善於報應,而那些既愚蠢又糊塗的人不省悟罷了,太可悲啊!」

注釋

1.抱襆(fú)獨奔:懷抱包袱,獨自趕路。襆,同「袱」,包袱。奔,急行,趕路。 2.甚艱於步:走得很吃力很困難。 3.趁:趕上前,湊上去。 4.二八姝麗:十六歲上下的美女。姝,美女。 5.夙(sù)夜:早夜;天色未明。 6.踽踽(jǔ):孤獨貌。《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7.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你一個過路人,又不能幫式解決憂愁,何必來問。 8.卿:你。 9.黯(àn)然:神情沮喪的樣子。 10.貪賂(lù):貪財。賂,用作收買的財物。這裡指納聘的財禮。 11.鬻(yù):賣。 12.妄:古久婦女的自稱。 13.朱門:指富貴人家。從前富貴人家的大門多半漆成紅色,故以朱門作為富貴人家的代稱。 14.詈(lì):罵。 15.楚辱:鞭打侮辱。 16.何之:準備去哪裡:之,去。 17.在亡:處於逃亡境地。 18.敝廬:對自己家的謙稱。 19.枉顧:請別人來自己家的客氣話。 20.齋(zhāi):書齋,書房。 21.如憐妾而活之,須秘密勿泄:你如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千萬不要泄漏這個秘密。 22.過數日而人不知也:過了幾天而沒有人知道。 23.微:稍稍。 24.媵(yìng)妾:古代諸侯嫁女所陪嫁的姬妾;見《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即後世所謂通房丫頭。 25.適市:到街市上。適,到。 26.力白:竭力辯解。 27.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糊塗啊,世界上竟有這樣死到臨頭還不醒悟的人! 28.魘(yǎn)禳(ráng):鎮壓邪祟叫魘,驅除災變叫禳,均屬道教法術。 29.獵食:伺機攫取所需,俗稱騙飯吃。 30.垝(guǐ)垣(yuán):殘缺的院牆。垝,坍塌。垣,外牆。 31.躡(niè)跡而窗窺之:放輕腳步,靠近窗前窺視它。 32.巉巉(chán):山勢高峻貌,用以形容女鬼牙齒長而尖利。 33.獸伏而出:如獸伏地,爬行而出。 34.遍跡之:到處找尋他。跡,追蹤尋找的意思。 35.清遣除之:讓我把它趕跑吧! 36.甫能覓代者:剛剛能夠找到代替自己的人。甫,剛,才。 37.蠅拂:又名拂塵;用馬尾之類製成的拂子,用以驅蠅,拂塵,俗稱馬尾(yǐ)甩子。舊時道士常手持之。 38.青帝:據《周禮•天官•大宰》「禮五帝」賈公彥疏,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五位天帝,青帝是主宰東方的天帝。後來道教供奉五帝為神,稱東方之帝為「蒼帝」;見《雲笈七籤》卷十八《老子中經》。 39.戢戢(jí):形容鬼怪來時的響聲。 40.終不然寧入口而吐之耶:終不會寧願把吃到嘴裡的東西再吐出來吧!終不然,終不會這樣,提示下面所說的情況不會發生。 41.狼藉(jí):《通俗篇》引《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此指血跡模糊。 42.陳駭(hài)涕不敢聲:陳氏嚇得只會哭,不敢出聲。 43.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我本來可憐它,誰知這個鬼竟敢這樣。 44.室人止之:我的妻子把她留下了。室人,妻。止,留。 45.惶(huáng)遽(jù)無色:因害怕而立即臉色變得慘白。 46.劃然:猶言「嘩的一聲」,皮肉撕裂的聲音。 47.厲鬼:惡鬼。 48.臥嗥(háo)如豬:倒在地上像豬一樣吼叫。唪,野獸吼叫聲。 49.梟(xiāo)其首:砍下他的頭。古代斬人首懸於高竿,藉以宣罪警眾,叫梟首。 50.匝(zā)地作堆:旋繞在地,成為一堆。匝,環繞。 51.瞬息煙盡:一會兒煙就消失乾淨了。 52.謝不能:推辭無能為力。謝,推辭。 53.合:可以。 54.膝行:跪着用雙膝行走。 55.人盡夫也:人人可以成為你的丈夫。《左傳•桓公十五年》:「人盡夫也,父一而已。」 56.閻(yán)摩:迷信中的閻羅王。 57.盈把:滿滿的一把。 58.吻:嘴。 59.強啖(dàn):強忍着噁心吃下去。 60.尾之,入於廟中:跟在道士的後面,見他進入一間廟宇里。 61.迫而未之,不知所在:追過去找他,不知他躲在哪裡。 62.冥搜:深入細緻地反覆找尋。 63.珠無端兆:沒有一點頭緒和蹤跡。 64.展血斂(liǎn)屍:擦去血污,收屍入棺。展,展抹,拂拭。 65.鬲(gé)中:胸腹之間。鬲,通膈,胸腔腹腔之間的膈膜。這裡泛指胸腹部。 66.突突:形容跳動的樣子。 67.少懈(xiè):稍為放鬆了一點。 68.氤氳(yīn yūn):熱氣上升的樣子。 69.乃裂繒(zēng)帛(bó)急束之:就撕開一匹綢子急忙把傷口包紮起來。 70.衾(qīn)裯(chóu):被。 71.中夜:半夜。 72.漁:貪取;這裡指漁色,即貪婪地追求和占有女色。 73.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他的妻子也會把吃別人的痰唾當作甜美的事。 74.天道好(hào)還:《尚書•湯誥》說:「天道福善禍淫。」《老子》說:「其事好還。」「天道好還」,指天道往復還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寓有警戒世人不要作惡之意。天道,天理。還,還報。 75.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只是愚蠢而又糊塗的人不醒悟罷了,可悲呀!

賞析

《畫皮》這篇小說是《聊齋志異》中較有影響的篇章之一。小說通過一個「愚而迷」的書生因貪圖美色,招引來路不明的女子進家同居,後被惡鬼挖去心肝害死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騙人害人的兩面派的蛇蠍心腸和鬼蜮伎倆,告誡人們要善於識破害人精形形色色的偽裝,避免上當受騙。

在我國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神鬼妖魔之類荒誕不經的故事廣泛流行。這篇故事所寫的獰鬼畫皮,偽裝美女,王生貪色,遂遭挖心之禍,以及後來的道士收鬼、瘋顛乞人使之起死回生等等,亦屬荒誕不經的故事。但它和那種以鬼嚇人的迷信故事不同。作者通過離奇的情節,表現他長期觀察生活所得到的獨特感受:社會上存在各看爭吃人的鬼物,有的以猙獰面目出現,有的卻把真實面目掩蓋起來。這後一種鬼物不僅兇殘可惡,而且具有前一類所沒有的欺騙性。《畫皮》里的擰鬼之所以能夠騙人吃人,就在於它懂得「畫皮術」的妙用,本是青面獠牙的獰鬼,卻化為妖艷動人的美女,使那些心存邪念、喪失警惕的人上當受騙。

這篇小說藝術上結構完整,有頭有尾,情節離奇,耐人尋味。小說開頭寫王生早行,遇一女郎,由於貪色,竟把她帶進自己的書齋以此展開情節;接着寫王生適市,道士指其遇邪,王生半信半疑,造成懸念;進而寫懸念解除,王生窺見獰鬼自行畫皮,情節頓生波瀾;然後寫王生求道士除鬼,道士以蠅拂授生。蠅拂能否治鬼,再生懸念;接下去寫懸念解除、惡鬼碎拂害生,裂腹掬心而去,把情節推向高潮;最後才是道士收鬼,陳氏乞救王生,矛盾徹底解除。整篇小說,情節緊湊,一環緊扣一環。懸念橫生,波瀾迭起,牢牢地抓住讀者,收到了勾魂攝魄的藝術效果。

這篇小說在藝術描寫上相當細緻、形象逼真。不論現實的還是幻想的情節或場面,都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如開頭寫惡鬼偽裝的女郎,「抱幞獨奔,甚艱於步」;接着寫王生問她,她還故意作態,不肯回答,說什麼「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再問,則黯然曰:「父母貪賂,鬻妾朱門。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將遠遁耳。」這些都寫得非常真實可信、細緻入微。其他如女鬼碎拂、道士誅鬼等幻想性的情節,同樣寫得形象、逼真,使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描寫才能。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仿照司馬遷《史記》的寫法,以「異史氏」的名義發了一番議論:「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寤耳。可哀也夫!」可知他寫這篇小說是為了勸誡「愛人之色而漁之」的「愚而迷者」,並拉扯到「天道好還」的因果報應上去。[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