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耶穌為童貞女所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耶穌為童貞女所生,外文名:Virgin Birth of Jesus,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馬太福音一章,以及路加福音一至二章有關耶穌誕生的記載而來的教義,指出耶穌基督是從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這教義成為了討論基督的本體與本性的中心,道成肉身及兼具神人本質的整個觀念,均以此歷史事件為基礎。同時,理性論者和文學評鑑學者因其明顯的超自然成分,以及所謂的「神話」形式,而認為這是首要否定的聖經事件之一。

類似的異教故事

主要的來源是希臘神話。那些相信這理論的人,主張早期教會首先提出這信念,說耶穌是神的兒子,然後用類似的希臘故事來加以證實。在希臘神話里,丟斯和其他神祇都從人類生下許多兒女,包括波修斯和赫拉里克。這些神人的後裔也是一些英雄人物。此外,有些故事關乎一些歷史偉人的誕生神蹟,如柏拉圖(他的父親是阿波羅)或亞歷山大大帝(他的父親馬其頓的腓力被禁止與妻子圓房,直至她從丟斯所懷的孩子出生)。有趣的是,早期教父常在他們的辯論中,引用這些故事來駁斥希臘的反對者,以顯示在希臘思想中,童女生子也並非那麽難以置信。然而,在童女生子的事件中,異教形式與基督教形式的分別實在太大。其一是異教諸神淫逸的濫交,跟新約所顯示那屬靈的單純,全不相符。此外,異教故事並沒有強調「童女」的觀念。總之,那是神人肉體結合,與耶穌為聖靈感孕是不同的。

佛陀也是由童女所生的,因為最古老的記載說,有一頭「白象」(代表生子之靈)在夢中進入瞿曇(即釋迦牟尼)母親的身體內;但真正童女生子的故事,是在基督教出現以後才有的。在波斯的神話里,瑣羅亞斯德或米特拉從石所生的故事中,都沒有童女生子的觀念。巴比倫的故事裡則有母神伊施他爾,但也沒有強調其童貞,事實上她的童貞也是值得懷疑的。總括來說,雖然耶穌由童女所生的事實跟一些異教故事有點相似,但我們始終不能把兩者相提並論。聖靈感孕這教義乃源於歷史事件,而不是文學上相類的故事。

舊約預言

以賽亞書七章14節說:「必有『童女』(或『少女』)懷孕生子──以馬內利」;馬太福音一章22-23節明確地指出,這預言已在耶穌的降生中應驗了。這段經文一直備受爭議,尤其因為有譯本把「童貞女」改為「少女」。「童女」一詞在希伯來原文和七十士譯本中都是含糊的。希伯來文的almah一般指一個已過了青春期,即已屆適婚年齡的少女。這詞沒有強調她的童貞(希伯來文有另一字bethulah),但在當時的文化背景里,這樣的少女應指童貞女。七十士譯本中的parthenos確是指童貞女,但我們不能證明譯者確實知道這是指童女生子。

上述語文上的研究,帶出了以下的理論。

1.那「童女」(賽七14)是亞哈斯的新婦,所生的兒子是希西家,但這預言是指向未來的,而亞哈斯登基時,希西家已9歲了。

2.這童女是以賽亞的妻子,所生的兒子是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這說法似有可能,因為almah之前的指定冠詞似乎是指以賽亞和亞哈斯都認識的一個婦人,並且15、16兩節似乎指出這預言會在以賽亞的日子應驗。但這理論所產生的問題在於以賽亞的妻子已生了一個兒子,因此不可能稱為almal。

3.此預言純粹關乎彌賽亞。這是傳統福音派的立場,建基於孩子的名字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以及經文(賽九6、7,十一1-5)是指一個神性的個體。不過,近期許多福音派學者都採取了第四種立場,這立場緩和了歷史派和未來派的爭論,那就是雙重應驗。學者留意到第15、16節暗示歷史上的應驗,同時也承認馬太福音一章22-23節所指那未來的應驗。

福音書的記載

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都沒有記載基督的出生;事件的始末只載於馬太和路加兩卷福音書里。兩卷書均記載一位「童貞女」馬利亞蒙聖靈感孕,生下了兒子耶穌。馬太福音的記載較簡單而直接,指出彌賽亞是由神而生,並強調基督降生的意義。在家譜中(太一1-17),馬太以14個人物為模式,3次強調耶穌的彌賽亞身分中隱含祂是大衛的子孫(14是「大衛」在希伯來字母中之數值的總和)。在耶穌降生的一幕中(太一18-25),馬太進一步把事件連於出埃及的事蹟,並且帶出了基督的名的意思(「拯救者」,第21節),以及其神性的含義(「神與我們同在」)。馬太加插了約瑟意圖暗地裡把馬利亞休棄的片段,是為了加強馬利亞受孕的神蹟性。博士的故事(太二1-12)強調君王彌賽亞的降生背後具有神性的啟示,希律的惡謀(太二13-23)則帶出神的保護及神那得勝的能力。簡單地說,耶穌被視為大衛的後裔和神的兒子,由父神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博士)啟示,並在耶穌的受苦中有神的保護。舊約的應驗把這些主題串連起來,同時又特別指出這事件乃神所授命的。

路加的記載比較複雜,他同時向不同的方向發展。這記載中統一的主題,是聖靈的見證,藉以顯出嬰孩彌賽亞的真義。次要的主題是敬拜;故事主要發生在聖殿,而在作者筆下(由路加福音至使徒行傳),基督一直遵守聖殿的敬拜禮儀。最後,路加的記載顯示了耶穌與施洗約翰之間相似之處。首兩幕是關乎施洗約翰(路一8-25)和耶穌(路一26-38)快要誕生的喜訊,第四和第五幕則描述兩者的出生、受割禮和起名(路一57-66,二1-21)。中間的插段由「尊主頌」(路一39-56)組成,敘述兩位母親的相遇。這樣,在與那為祂預備道路的一位相比之下,彌賽亞未來的工作便顯明出來了。耶穌每一次都被升至較高的位置;約翰是自然地從人類的父母所生,但路加在一章27節則兩次指出馬利亞是「童貞女」。報喜訊的天使說約翰「被聖靈充滿」,並且「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耶穌則是「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直到永遠」(15-17節;參32-33節)。約翰出生的時候,撒迦利亞稱頌神(路一68-79,撒迦利亞頌);耶穌出生時,則有「天兵」來讚美神(二13、14)。在最後一幕──在聖殿裡把耶穌獻與神(路二22-40),總結了先前每一幕所對比的神學。西面和亞拿的預言都與撒迦利亞較早對於施洗約翰的工作所作的預言相近,但他們這些預言都建基於天使先前的宣佈,因而總結對基督道成肉身的敬拜和讚揚。最後,路加展示了真正敬虔的以色列人伏在耶穌腳前敬拜祂,這情景可見於牧羊人,以及西面和亞拿對耶穌的敬拜。

近代的異議

有些學者根據文學方面的研究,主張聖靈感孕的觀念是要在神學方面顯出耶穌的重要性,而不是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他們提出了兩項論證:聖經沒有確實的證據,即其他書信沒有提及此事,也沒有看見此事的見證人;在事件的細節上,有矛盾之處,如兩段記載有不同的情節(馬太福音有博士來朝和逃往埃及的記載;路加福音則有天使報喜和在聖殿中把耶穌獻與神的插曲),同時也有相異之處(有兩段家譜,路加省略了他們的家鄉伯利恆),以及歷史記載上的錯誤(屠殺孩童的事件,在坊間的歷史文獻中並沒有提及;至於報名上冊,路加福音所載的日期,比別的記載早了10年)。根據這些研究,耶穌誕生的故事並非真實的歷史,而只是捏造出來的米大示式故事,把舊約一些故事改寫而已(例:博士的故事類似巴蘭的事件;希律的屠殺類似法老的行為等)。

福音派學者寫了許多著作,來對這些異議作出回應。首先,其他新約著作中的所謂「緘默」,並不可作定案的論證。雖然那些書卷沒有明確地提及此事,但其中卻有一些句子暗示了,如馬可福音的「木匠」(可六3)和馬太福音的「木匠的兒子」(太十三55),或保羅的「為女子所生」(加四4)。許多人認為一些頌讚基督道成肉身的頌歌,例如腓立比書二章6-8節,也假設了基督是由童女所生的。若說其他新約學者對此教義一無所知,那是極之令人懷疑的;即使自由派學者也承認,此教義在保羅(並尤其是約翰)傳道時,已是眾所周知的,而這事件並沒有在其他書卷中提過,主要因為它們是要宣告這在神學方面的意義──福音,而不是一些歷史資料。其次,在歷史方面不一致的記載,只是對事件的錯誤解釋。這裡只可以說,不可把上述消極的結論看為是正確的。聖靈感孕的歷史性是可以合理地得到確證的。

神學含義

從最初期開始,聖靈感孕的教義已是一個高等基督論的基礎。許多人指出,最早期的教父也許強調這事件過於其他,以證實基督的道成肉身和神性。游斯丁和伊格那丟在二世紀初期,曾在反對者面前為聖靈感孕而辯護,而且即使在當時,這似乎已是一個確定的教義。在其後3個世紀的激烈辯論中,聖靈感孕成為一個觸目的論題。諾斯底派(例:馬吉安)主張基督是直接從天上降下來的,因此祂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另一方面,那些否定基督的神性的人,如亞流主義者都否定耶穌為童女所生,指出耶穌在受洗時,才「過繼」作神的兒子。主後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中,斷定耶穌是真正的神,其後在主後451年的迦克墩會議中,宣稱耶穌兼具人性和神性,是真正的「神人合一」。在五世紀的使徒信經中,概要地說明了這些定論,其中宣稱:「我信──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從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大部分的信條中,聖靈感孕與耶穌無罪的本性相提並論,因為祂的道成肉身與神性的本質,使祂無罪。

從開始,如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及早期教父著作所證明的,聖靈感孕已是教會的基本教義。這也活生生地象徵了我們的主雙重的本性,祂由聖靈和婦人所生,並把人性和神性結合在道成肉身的神人耶穌基督身上。新約在這些教義上有清晰的教導。

——Grant R.Osborne

參:「基督論」;「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道成肉身」;「耶穌基督的家譜」;「童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