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這壇酒(朱文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耒陽這壇酒》是中國當代作家朱文科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耒陽這壇酒
耒陽這壇酒,醞釀了三千年,又封存了兩千兩百多年,其味柔和,其香迷醉,其意雋永。飲之,則浸入你的肌膚靈魂,化作終生揮之不去的思念。
這是一壇神奇的酒。任何一條河流,或發源於雪山冰川,或起源于山泉溪澗,奔騰山川平原,縱貫歷史時空,最終孕育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耒水亦然。它從遙遠的先秦和秦漢一路流來,從美麗的耒山走來,走過萬水千山,孕育出一壇厚重歷史文化的酒。耒陽這壇酒,是神農炎帝用親手播種的五穀釀造。耒陽這壇酒,是紙聖蔡倫用他發明的第一張植物纖維紙封存。耒陽這壇酒,是耒水兩岸的山川靈氣和純淨清泉浸潤的日月精華。炎帝釀着這壇酒,「揉木為耒,教民耕耨,」開啟了農耕文化之先河。蔡倫封存這壇酒,站在蔡子池邊,用雙月藏下了湖湘文化的密碼。一方地域,一條河流,承載了人類兩大發明創造,是歷史的機緣,是上天的恩賜,彌足珍貴。一壇發酵千年的酒,從無到有,由淡到濃。你只要品味一口,就能品到歷史的蒼茫與厚重、歲月的恢弘與曠遠;再品一口,就能品出衛颯的清新之風、胡騰的忠義之德、劉巴的文采之美、羅含的哲學之光;品第三口,谷永、谷朗、龐統、張飛、杜甫、韓愈、王昌齡、王安石、歐陽修、秦少游、周敦頤、文天祥、胡文璧、徐霞客……這些文人學士,就會從你眼前飄逸而過,讓你抓不着、讀不透,讓你覺得神秘莫測,飄飄欲仙,如痴如醉。
這是一壇醉人的酒。在耒陽,每處勝跡景點,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河,每一塊遺落的歷史碎片,都是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酒,散發着一種懾人心魄、令人心醉的魅力,伴隨着新時代的清新氣息,悄悄掀起每個遊客心中溫潤的漣漪。置身東洲島上,滿目蒼翠,曲徑通幽,花草芬芳,鳥語蟬鳴。杜甫葬身於此,留下最後的絕唱,給耒城增添了幾分憂傷色彩。遙看對岸環秀樓,宛如大隱於鬧市的隱者,默默品嘗着這壇千年酒的幽香。它常常是醉着的,眼睛卻一直睜開的,目睹了耒陽古城的巨變。獅子嶺之典雅、馬阜嶺之清秀、鹿岐峰之俊美、青龍塔之挺拔、環秀樓之璀璨、順湖公園之靈動、西湖遊園之精緻,無不化為一杯杯美酒,醉了你,醉了我,醉了藍天的雲朵。在這一杯杯郁香的酒里,蔡池是最讓人迷醉的一杯。池中拱橋橫臥,亭閣相映,祠內藏有蔡倫造紙搗料用的石臼。你若是黃昏在此散步,屹立於紙聖墓前,就能感受着歲月的滄桑。你也可以在朗朗晴日,去發明家廣場,置身由綠色和藍色濃筆描繪的水彩世界,絨絨如毯的草坪令人神思縹緲,輕風帶着松香撲面而來,盤桓百位科技發明家英姿勃勃的群雕,在肅然起敬的同時,我相信你最敬佩的還是蔡倫,敬佩他在風口浪尖中的那份堅定,以及創新的膽氣與勇氣。你還可以去七十里外的蔡倫竹海,潛入竹濤洶湧的深處,一邊喝着這壇酒,一邊體驗蔡倫古法造紙的工藝。哪怕酒醒三日之後,依然唇有餘香。
這是一壇烈性的酒。外地人稱耒陽人總愛喊「耒牯子」,因為耒陽人天性倔強、霸蠻,像牯子牛般有股拼勁,闖勁、不怕死的犟勁,無論做什麼事兒,只要較上勁了,就是十頭牛牯子也拉不回。這種牯子牛精神,實質就是苦幹、實幹,不畏艱難,砥礪奮進。遙想一九二八年春,朱德坐鎮耒陽古城,領導了震驚中外的湘南起義,八千血氣方剛的耒陽兒女,跟隨他走上了井岡。他們在槍林彈雨里衝鋒陷陣,敢打惡仗硬仗,最後絕大部分血染他鄉。耒陽人在土地革命、紅軍時期、八年抗戰犧牲的烈士,居湖南省之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耒陽人敢沖敢殺、剛烈、膽大不怕死的性格。很多人犧牲前經受了敵人嚴刑拷打、折磨和摧殘。賀恕、蔣嘯青、鄧宗海、曹成娘都是滿門忠烈,在敵人的屠刀面前,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曹成娘母子三人落入敵手後,在獄中經歷酷刑,押到刑場後,敵人故意不命中三人要害,向每人各打三十槍,三人罵不絕口,直到氣絕而亡。鄺鄘被捕後,敵團長勸他寫份自首書,他的雙手已被敵人打折,就用腳趾夾住毛筆,在地面鋪好的紙上寫下「殺了鄺鄘,還有鄺鄘!」八個大字。臨刑前,鄺鄘高呼着:「共產黨是殺不絕的,十八年後鄺鄘又是一條好漢!」敵人砍下鄺鄘的頭顱,用一根鐵絲橫穿兩耳,懸掛在路旁示眾。劉霞被俘後,關押在耒陽監獄一年多,嚴酷的刑罰摧不垮鋼鐵般的意志,威武不屈,壯烈犧牲。耒陽先烈們的性格,不正說明耒陽這壇酒是烈性的嗎?每當夜深人靜的夜晚,扯下一片明亮的燈光,細細品味這壇烈酒,不由得不感嘆,就是耒陽這壇酒,創造了耒陽人英勇無畏、敢於犧牲的鬥爭精神,也創造了光輝的昨天和巨變的今天。
這是一壇趣味的酒。耒陽人自古好客,愛釀造米酒,釀酒工藝獨特,民間俗稱「醐子酒」。耒陽這壇酒,盛滿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世說新語》記載,東晉,耒陽大才子羅含在外做官,仍然保留着以醐子酒待客的習慣。權臣恆溫想彈劾謝尚,派羅含去做臥底。羅含天天跟謝尚一起喝醐子酒,兩個名士喝着喝着,喝出了感情,惺惺相惜,後來恆溫問起來,羅含機智地保護了謝尚。三國,劉備討厭鳳雛龐統貌丑,把他打發到耒陽當縣令。龐統一到耒陽就被醐子酒迷住了,一日三餐離不開醐子酒,陶醉在酒香與山水的雅趣之間,快活得三個月不理政事。劉備接報大怒,派張飛來耒陽督查問責。龐統囑咐各家各戶端出醐子酒款待貴客。張飛酒量驚人,喝上幾天幾夜未醉,「邑人奇之,遂名其酒為張飛醐酒」。其後龐統升堂斷案,把積壓百日的案件半日斷完,劉備方知看走了眼,調龐統任副軍師,耒陽這壇酒喝出一段歷史佳話。晚唐,杜甫避臧玠之亂,進入耒水,南下郴州投靠舅舅崔偉。不料經過耒陽時,天下暴雨,耒河突漲洪水,杜甫困在方田驛,饑寒交迫之中,耒陽聶縣令派人乘船冒險趕來,給杜甫送去牛肉乾和一壇醐子酒。杜甫感激聶縣令在他急難中的慷慨,當場作詩。杜甫樂極生悲,病逝於舟中,耒陽人將其安葬於縣衙北郊耒水河畔(今耒陽一中院內),引得後世文人墨客前來祭奠、追念,韓愈長詩《題杜工部墳》對杜甫的才情推崇備至。新中國成立後,耒陽人改進傳統釀酒工藝技術,釀出的醐酒獲首屆中國酒文化博覽會「長城杯獎」,行銷省內外。到了一九九五年,組成張飛酒業有限公司,生產「張飛醐酒」,與蕌頭、茶油、醐子酒、江頭貢茶,並稱耒陽土特產「四寶」。從此,耒陽這壇酒,香飄四海。
耒陽這壇酒,古老,厚重,沉鬱,封存了幾千年,沉澱了幾千年,醉美了幾千年,意深藏厚,馨香綿長,一啟封便飄着久遠的氣息,洋溢着勃勃生機,充滿了活力、魄力。 [1]
作者簡介
朱文科,湖南耒陽人。中國民協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衡陽市民協副主席,耒陽市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