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耄耋鐵筆繪晚照的晉如祥老師(14)(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耄耋鐵筆繪晚照的晉如祥老師(14)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耄耋鐵筆繪晚照的晉如祥老師(14)》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耄耋鐵筆繪晚照的晉如祥老師(14)

晉如祥老師,山西省平定縣南關人,1928年生,家境貧寒,在烽火戰亂的童年裡,小小年紀就堅持工讀不懈,1946年通過考試受聘為教師,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51年提拔為校長。在為師7年後的1953年考入山西大學中文系,因其品學兼優,畢業時被領導決定留校任教。可才不逢時,因為說真話,脖頸硬,在「學而優則斗」的反右運動中被劃成了右派,以至於壯年坎坷,殃及家人。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9年方才摘掉右派帽子,獲得新生。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枯木逢春,在1981年,50歲的晉如祥老師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時,出任了平定一中校長,至60歲離休,在短短的10年中,晉老師以他的高尚人品和樸實作風,用他的超群智慧和重厚學養,雞鳴在其起床後,犬眠在其熄燈前,躬耕荒蕪了許久的平定一中那方田園,創造了平定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培養出上千計的悻悻學子折桂枝跳龍門。他也因此成為了平定縣的教育功臣,山西省的特級教師。

離休之前的晉如祥老師,在學校里是身先士卒的校長和學富五車的學者,也是具有真知灼見的教育問題的發現者、研究者和解決者。在社會上則是享有盛名的社會活動家,是依法代言老百姓,真話直說評議時政,監督一府兩院的省、市、縣人大代表。離休之後的晉如祥老師,曾被聘為山西省教育廳和陽泉市政府的督學。幾十年來,他作為專家,曾到全省和全市各地督查工作,所到之處,實事求是,兩袖清風,他逆俗流而不辱使命,當欽差而不親錢財的高風亮節在山西教育界倍受尊崇。

自1993年起,晉如祥老師始任平定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至今,親自組建起了一支有100多名「五老」參與的不要報酬,只做奉獻的關工委隊伍。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有晉老師和「五老」們的身影。他們的足跡遍及全縣的角角落落,各盡所能,積極策劃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有關活動,特別是把「中華魂」讀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有效。晉如祥老師還吸引來身居北京的老科技工作者為家鄉的學校捐款助教。他本人曾多次被評為省市縣的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

晉老師筆耕不輟,十分熱衷家鄉的文化事業建設,離休之後參加了平定縣多項教育文化建設工作。被市縣特聘為顧問,參與了《陽泉市志》、《平定縣誌》、《陽泉礦區志》、《南坳鎮志》、《娘子關志》、《平定縣人大志》、《平定晉商》等方志的編審、編輯以及撰寫工作。策劃、主編了《滄桑巨變話平定》、《平定兒女耀中華》、《千秋基業》、《平定一中校志》等文獻。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上百萬字的章節出自晉老師之手。《霜葉集》則是他的個人專著,收集的是他多年來所積累文稿其中的一部分,洋洋灑灑40多萬字,讀後讓人感嘆不已。

《霜葉集》共包括《自述篇》、《教育篇》、《閱讀篇》、《人物篇》、《序跋篇》、《議事篇》、《史志篇》、《回憶篇》、《懷念篇》九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圍繞一個重點,讓人開卷得益。《自述篇》講述作者的家世源流,回憶自己的父母親情,回望過去的不凡經歷。字字真情,篇篇實感,所感所悟,情透紙背,刻骨銘心。《教育篇》是他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實踐記錄,他樂於為人師表,敢於創新改革,他是有思想的教育家和肯獻身的實踐者,而不是庸庸孩子王和碌碌教書匠。《閱讀篇》中的文字,造詣深厚,彰顯的是作者獨特而卓越的學養功底。晉老師閱讀的功力可謂爐火純青,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無疑是後人永遠的表率。《人物篇》收集的是晉老師特寫人物的篇目。在晉老師的筆下,有作古的大家,也有當今的高人、好人,還有他的同行,甚至晚輩,但都是平定籍,或者與平定有關的人。晉老師不是輕易讚美別人的人,他之所以為他們歌功頌德,是因為他們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晉老師的筆下高大起來的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作者成人之美的寬廣襟懷。《序跋篇》不只包括晉老師為別人勞作的序言和跋題,也包括他纂寫的碑記,或為公益廟堂,或為私人創作,每一篇都蹊徑獨劈,一絲不苟,行文倜儻,恰如其分,不落俗套。進而綱領其要點,光彩其精華,給所序、所跋、所記之作品錦上添花。《議事篇》是晉老師作為一個有良知、有責任的知識分子,順應社會的召喚,肩負時代的使命,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晉老師飽經滄桑,但他憂國憂民的國士情懷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得失而放棄,他直諫剛烈的風骨氣節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沉浮而衰失。對於中國共產黨,他是忠誠的黨員;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赤子;對於老百姓,他是代言人。他是個永遠的戰士,更是晚輩的榜樣。《史志篇》中收集有不少珍貴的史料,晉老師不是專門的史學家,但腦袋裡卻不缺乏史學的知識,他不是單純的方志纂寫着,文稿中卻有豐富的方志史料。他飽學古今,既注重文史資料的積累,也勤於把經歷過的特別事件加以記載,其中的文章自然也豐富了平定的方志內容。《回憶篇》雖然寫的是作者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但也是作者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縮影。作者文章中的親身經歷,耳聞目睹,所感所悟,無不言詞鑿鑿。就連時間、空間,人名、地名也不含糊。晉老師寬宏大量,他不記私仇,不泄私憤,字裡行間,無不充滿着自己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摯愛之情。確如作者所言「歷史永遠是一面鏡子」,但願這面鏡子永遠光潔。《懷念篇》則是作者對故人的追憶。裡面寫到石評梅,也寫到作者的老師。晉老師筆下的張瑾瑤、楊貴丑、蔡守惠等人是我也曾經見識過的領導和仰慕的前輩,領略作者對他們的敬意,也更讓我體悟到晉老師的若谷胸襟和高尚情操。

他的《霜葉集》,可謂八旬之真言,望九之華章。奇峻如高山的獨特文筆,暢意如流水的樸實文風,辭彩多姿,谷音重重,勝酒似茶,可讀可范,底蘊厚重,很有價值。大凡能成就幾本有價值的書,其根基離不開作者對人生命運感悟的累積,其枝葉則是對靈感覺悟的舒展和升華,言語和文章是其外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才是其靈魂,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霜葉集》無疑是晉老師諸多作品的代表作,是晉老師多半生心血的結晶。厚積方薄發,根深才葉茂。秉直筆,寫實事,抒真情,揚正氣,是晉老師的做人本分,也是《霜葉集》的人文特色,讓人開卷得益,給人仰山賞水,觀雲品茶的感覺。賞之仰止,蘊意悠長。可謂:坎坷半世志不衰,為師耕耘七十載。八旬真言《霜葉》美,耄耋鐵筆煥異彩。

如今九十歲高齡的晉老師,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歷史活字典,教育真專家,文化好導師。近幾年來一直指導和幫助着《平定教育志》的編寫。老人家身體硬朗,每天堅持走路,堅持閱讀,堅持寫作,思維清晰,頭腦清醒。晉老師為人方正,為師功高,眾口成碑,堪稱楷模。又一個教師節到來了,我衷心地祝福他老人家節日快樂,心不老,壽過百,繼續書寫歷史,繼續建樹輝煌。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