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高》中國當代作家周傳奇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高

聽說張書記高升的消息,眾屬如飛蛾般向他撲來,看似匯報工作、串門敘舊,實則獻殷勤,討好巴結。張書記心知肚明,瞭然於胸,但心裡依然惦記着老高,怎麼不見他呢?

說起老高,真是一個干實事的憨厚人。這幾年,他風雨無阻地深入鄉下一線調研、扶貧、宣傳,尤其加班加點撰寫的十幾篇關於家鄉的通訊報道,在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引起了強烈反響,其轟動效應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山區老縣的面貌煥然一新,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去年被省委評為先進縣委,個人評為優秀縣委書記,不久還將調任新的工作崗位。

平時各自忙於工作,他只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的實誠人,從沒麻煩過自己。每每想到這些,張書記內心有愧。本想閒下來找他聊聊,可見不上他,怎麼好說呢!

張書記思慮多日,「主動出擊」 的想法突然浮現。

「對!」就這樣,他情不自禁地拿起電話。

「喂!高科長在嗎?」

「書記好,他又下鄉採訪去了!」

「回來讓他來我辦公室一趟!」

「好的!」

下午快下班時,老高拖着疲憊的身體才從鄉下返回。王幹事熱情地迎上去,主動靠近他的耳邊低聲說:「科長,上午張書記打電話找你呢,讓你去他辦公室一趟。」說完似乎還意猶未盡,「據說最近找他的人或他找的人都有好事,他與人閒談時還多次誇你呢,還不快去見他!」

「嗯,我知道了!」老高漫不經心地吱了一聲,順手取來當天的報紙仔細瀏覽,卻沒動身。

以前錯過了,如今有這等好事,別人求之不得,可他怎麼不上心呢?真是榆木疙瘩,難怪大家稱他「老憨」。王幹事撓撓頭,匪夷所思。

說他老憨,一點也不為過,只知謀事,不知謀人,更不知謀己。每每提起老高,凡與他共過事的人都為之惋惜,也為之人品所敬佩。

據說20多年前,他下鄉陪同考察幹部時,有個預選對象是領導的親戚。有人向他吹風說,那位領導掌握人事大權,你好好把握喲。可基層反映此人能力弱,官欲強,愛假公濟私。考察後硬是沒簽「同意」二字,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自此以後,不是說他年齡大,就是學歷低,更有「憨笨」無名頭的藉口,錯過多次重用的機會。然而,那位鄉幹部異地重用,多年來一路高升。

對此,大家替他打抱不平:說他年齡偏大沒錯,但工作能力強尚可挽救重用;說他學歷低並不代表能力弱,以成績突出獲獎無數為證;說他老實憨笨卻並不木訥,反而聰明並不傻,只是對名利反應遲鈍而已。    說起他的聰明才智,是有目共睹的,絕不是空穴來風,浪有虛名。你想呀!一個竟然連初中還沒畢業,從基層土生土長,一級級向上爬,能夠在人才濟濟的政府大院扎住根,立穩足,談何容易,沒有兩刷子能行嗎?

就是這麼個「有才」的人,怎麼不「開竅」呢?事後有人說,如果當年他靈活變通一下,憑他的實力早已在市局謀得一官半職,可他……有人嘆息屈了才,有人搖頭不可理喻,有人問他後不後悔?他卻擲地有聲:堂堂正正,談何後悔

當然,在那個盛行「領導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的年代,深受其害的他仕途不順,於是自慚形穢,無形之中養成了怕見人,尤其怕見熟人或領導的毛病。

「老憨,崗位動了沒?該動一動了!」多年前,他去市里領獎。當年的同事老鄭遇見他風趣幽默地開着玩笑。老高又是嘿嘿一笑,無奈地說:「還沒呢!」說完似有急事緊步快走,一溜煙兒的功夫不見人。

說起熟人老鄭,他不願提起更不願相見,不料偏偏遇見。其實,30多年前同時從鄉鎮起步,一人負責後勤, 一人負責宣傳,「不才」的小鄭會來事,「有才」的小高會做事,一路世事更迭,職場沉浮,如今兩人的身份、待遇和級別相差甚遠,真不是一下子能說清的。只知道老鄭是市財務處長,位高權重,據傳又要高升;而他呢,還是一般科級幹部,一熬就是好多年,原地不動。

當然,張書記也曾多次關心過他個人的成長進步,只是臨近退休的他錯過如今的好政策,只好無奈地放棄。這只是後話。

據說老高那次領獎要求本人必須到場,否則打死他也不願來市里。你想呀!那麼多年的職場生涯,無論省市,還是縣鄉,他的熟人能少嗎?可他怕見熟人。熟人好事者不乏有「庸才」「奴才」那類人,他們因是「人才」 受到了重用,真是玷污了「人才」二字。那類人每每遇見他便問:「近來可好?」比不問還難受,令他鬱悶、尷尬,羞先人呢。

「什麼世道,啥人才喲!」他常常自言自語。是說自己,還是那類人,抑或兩者兼之,不得而知。

久而久之,他怕見熟人或領導,每逢閒聊並不自在,也不自然,大多無語沉默狀,極其難堪。他品嘗過尷尬的滋味,每每開會或培訓或出差,非必要他總會讓人替代,或藉口有事推辭。

為此,領導批評過他,說出名掛號的美事有啥丟人的,別人還爭着上呢,但他硬是改變不了「低調」的本性。他有困難從不找領導匯報,領導了解後還主動找他呢,這在當年成為政府大院的奇聞怪事。尤其,那天張書記主動找他,他卻沒去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大院的頭條新聞。面對大家的不理解,他私下對我說,自從張書記來了以後,雖然沒求他幫忙,但他為人正直,私下也曾過問過老高的成長,只是政策不允許才罷休,如今臨近退休不願麻煩領導。

是啊!鬱悶多年的他贏得了慧眼識才的好領導——張書記,在他正本清源的整頓下,官場政治生態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轉,老高雖然提拔無望,但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和重用,激發了他工作的積極性,越干越有活力。

如今大家稱他「老憨」,不再嘿嘿一笑露出一口黃牙,而是揚眉吐氣,喜笑顏開。他坦然面對現狀,無怨無悔,還大膽地識才用才薦才。前年,上級給他分配來兩名大學生,在他的幫助指導下,他們白天各自下鄉調研、幫鄉親幹活;晚上匯報材料、交流切磋。經過一年多的傳幫帶,他發現高個小伙的理論文字功底好,是當領導秘書的料;矮個小伙對農副業生產情有獨鍾,所形成的文字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的大力推薦下,一人成為領導的秘書,一人是農科所的骨幹。

提起兩位青年才俊的進步,伯樂老高,自然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他識人用人薦人無數,上至省市,下到縣鄉,這僅是其中一二。

世事流轉,一片清朗。他很慶幸自己「憨」的性格,想當年說是「人才」受到重用的「庸才」「奴才」,以及熟人好事者不乏極力諷刺挖苦並不看好他的人,因種種原因紛紛下台,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如上調副廳不久的老鄭因貪污立案審查;當年走歪門邪道的,不是被調查處分,就是判刑收監,如那位違規提拔重用的領導親戚因受賄鋃鐺入獄。

今年1月,張書記始終不見老高來找他,上任前便給他留下一副對聯: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如今,對聯高掛在老高的書房裡,常有知心懂他的親朋好友視頻偶見那副對聯,無不對他刮目相看,蒼天不負有為人,世道自有公心;也有曾經調侃揶揄過他的人,羨慕他老了老了,大家敬重有加,更有年輕的後生們常常來看望他,感恩他。

這不!如今成為市領導的張書記專程派劉處長來拜訪他,並請他去做報告,他推辭有病在身,轉身私下對我說,他還是怕見領導,只是不願麻煩領導,只想平平安安地工作、生活,心安釋然。那天他與劉處長徹夜長談,羨慕年輕人恰逢其時,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無悔人民無愧黨。回首往事,他感慨頗多:才不配位,才德不稱,終要下課。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官位高低,身前有多少美麗的光環,而在於自身的修行和操守,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多少貢獻[1]

作者簡介

周傳奇,湖北大悟人,碩士研究生,武漢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