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家(蔣林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家》中國當代作家蔣林果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家

清晨,看到小妹發來一個視頻,我點開,眼睛瞬間盯住了,只見一台挖掘機,慢慢的開進小時生活過的老宅,一點點的搗碎牆壁,磚瓦,橫樑,最後在我眼前夷成平地,留下一堆拆下的木樁及瓦泥。

眼睜睜地看着老屋消失,歷經百年歷史,從此成為記憶。我的故鄉,也只剩下了二個字。

在拆遷前,我回過一趟老宅,想與它告別。那個周末,我們沿着高速路,從幾百公里之外,向老家奔去。

(一) 老家的古鎮

臨近中午,我們到了老家的古鎮。古鎮曾是我父母生活、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小時經常玩耍的地方。走近古鎮,心中便湧起一種複雜的情緒,那種長久縈繞心間的牽掛,和一種無以釋懷的家鄉情結,似乎在見到古鎮的那一瞬,直擊靈魂,心中便明白,這兒就是鄉愁的源頭之一。

古鎮建於乾隆八年,一條河流,彎彎曲曲流過古鎮。河水清澈見底,岸邊垂柳依依,「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總那麼入詩入畫。

記憶中的古鎮,建有古寨、古祠堂、古牌坊、戲劇院等眾多古蹟。每當走進古鎮,腳踏青石板路,看着兩旁的古裝建築,一股濃濃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人置身其中,總能讓人感受到它久遠的歷史氛圍。

老街最北端,曾經是鎮中心學校。學校有兩棵大的黃桷樹,樹幹很粗,虬蜷的樹枝互相交錯。記得讀小學時,我們經常坐在河邊的草坪上,看節目表演。

古鎮每到傍晚,河岸上就熱鬧起來,很多人在河邊散步,搓衣。這裡左鄰街坊,大家都很熟悉,哪家有什麼悲喜故事,都在老街間互相流傳。

平時老街人不多,大部分都是街坊鄰居。但遇到趕場,便熱鬧非凡,人多擁擠。許多人帶着自家的農產品在老街上賣,各種水果蔬菜、家禽、蛋類等,品種豐富,百貨商品琳琅滿目

汽車「嘎」的一聲在古鎮停住,也同時凝固了我對老街過往的記憶。我再一次走進古鎮,走在寬敞的街道上,如同置身在另一個世界,老街完全變了模樣。原古鎮上的人,已搬離到二里之外的新街,這兒由政府統一打造成了一個休閒、遊樂、商業的地方。

那些低矮的建築已全部消失,老街的面貌已換然一新,幾百年的青石板路變成了水泥路,周圍全是新的高樓。連河灘都變了樣,河岸較從前寬闊,上面開起了農家樂,這裡已變成了比較現代化的新小鎮。

我沿着河岸的方向,找尋老街的記憶。那曾經走過無數次的古橋還在,這座古橋,由整塊的大石頭砌成,橫跨在河面上,歷經幾百年風雨,仍然堅固,屹立不倒。在我記憶里,古鎮遭受過幾次大的洪水,洪水淹沒古橋,但終沒越過那石頭砌成的高高的街沿,向老街的街道漫延。

我以古橋為坐標,定位着老街熟悉的地方。沿着河流方向幾百米,靠河岸的街道,想來就是我爸原工作的地方。再沿着河岸向上走,看到了兩棵高大的黃桷樹,這兩棵黃桷樹還在,也是意外的欣喜,有黃桷樹的地方,自然就是學校了。

古鎮的變化,雖有疏離陌生之感,讓人偶感惆悵。但新老更替是發展的必然,古鎮將會以更嶄新的風貌,連接着自然經濟與商業交流的紐帶。那一張張陌生的臉,來來往往,人們在這兒匯聚,彼此在街上擦肩而過,然後又各自奔向自己的歸途。 [1]

作者簡介

蔣林果,筆名凝迪,用詩歌彌補生活的缺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