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家的集市(本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家的集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家的集市》中國當代作家本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家的集市

「走,趕集去!」「今天去買啥?」「割點肉,改改生活。」

趕集的路上,人們熱情地相互打着招呼。在曾經的老家,趕集是多麼隆重的一件事。特別是在春季,除了薅薅草、喂喂豬、放放羊之外,鄉下也沒啥可乾的。天氣不冷不熱,小風兒吹着,日頭照着,出去溜達溜達趕趕集,倒是挺有意思的。

春季的集市上還時常有廟會,今天這個集逢會,明天又是那個逢會。具體哪個集什麼時候逢會,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現在依然還記得的是大集逢單,小集逢雙。大集就是鄉鎮中心的集市,小集就是幾個村的集貿中心。我家周圍的大集有老集、土陂,老集雖遠,卻去得多,土坡雖近,卻不怎麼去;小集有彭店、李湖,彭店聽起來像個小店,生意卻很熱鬧,走過去也就十來分鐘,所以去得最多,李湖也不遠,沒怎麼去過。除了這幾個集市外,初中所在的地方也是一個集市,名叫滑集,這是個很大很大的集,橫豎好幾條街,逛來逛去,走不到盡頭,堪比當年的縣城。

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集市是相當熱鬧的,人挨着人,擠得密不透風。我經常跟老奶奶一起去趕集。老奶奶那時候身體硬朗,生怕把我在大街上弄丟了,會緊緊地抓住我的手,在人潮中擠着。街道兩邊是一間間門面房,主要是理髮店、飯店、衣服店、種子化肥供銷社之類的。地攤上則擺的鐮刀、鋤頭之類的農具和竹籃、藤筐、掃把、小板凳之類的物件,還有紅薯秧、茄子秧、辣椒秧之類的秧苗,以及蘋果瓜、香瓜、西瓜之類的瓜果。賣這些東西的也都是熟人,會傑大賣農具,老大爹賣小板凳,後老莊的二爺爺跟前放着幾十個掃把,這些都是提前在家裡做好,帶到集市上互通有無,這就是老家鄉下的集市。

除了這些沒有嘴巴不會叫喚的東西,集市上賣的還有會叫喚的豬娃子、牛犢子、老牤牛、老瘦牛。這些牲口隨意地拉撒,弄得遍地污穢,臭氣熏天,只好放在集市一個偏僻的角落買賣。它們不是直接買賣,而是交給一個中間人來打理。這個中間人有個特殊的稱謂,叫「行戶」。賣牛的就叫牛行戶,賣豬的就叫豬行戶。行戶們多是五六十歲的大伯伯,穿着一身中山裝,戴着鴨舌帽,一手夾着煙,一手噼里啪啦撥拉着算盤,拿着筆記着賬,總是面色凝重,若有所思的樣子。不知道從哪一天起,集市上就再也看不到豬娃子、牛犢子和這些老行戶們的身影了。

春天,集市上多有廟會,廟會上唱大戲是必不可少的。就連彭店這個小集,竟然也有兩台大戲,一台南北街南頭,一台在東西街東頭。老輩人愛聽戲,老奶奶也是個戲迷。一聽說有大戲開場,就拎着個小板凳,拉着我過去了。走到戲場,老奶奶使勁朝前擠,在烏泱泱的人群中找個空地兒,放下板凳坐下來,目不轉睛地盯着戲台看。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響起,濃妝艷抹的戲子們登場開嗓,旦角用的是尖細的嗓門咿咿呀呀地唱,生角、淨角則吼吼哈哈嘿嘿,唱得粗獷,唱得豪放。

大人們聽得津津有味,有的還隨着哼兩聲。我們這些小孩不知道唱的是啥,也不喜歡聽,向大人們要幾個零錢,撒丫子就跑了,跑到戲台底下。戲台下面是另外一方天地,這裡有噔噔噔踩着腳板,做棉花糖的;有掛着幕布,紮上氣球,讓大家用氣槍打的;有賣水果糖、果凍的,還有賣酵子茶、粽子的;有賣摔炮、擦炮的,還有賣溜珠(玻璃球)、陀螺的。小孩兒們喜歡的,這裡應有盡有。買個棉花糖,慢慢吃着。再買幾個溜珠,找幾個小夥伴,選個寬敞的地方,一起彈起來。上面有演員咿咿呀呀、吼吼哈哈地唱着,下面有我們吃着玩着。

後來,大人們很多都出外打工做生意去了,戲場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只剩下老爺爺老奶奶這些人聽戲了。這時候,大街上出現了錄像廳。彭店街上的那個錄像廳實際上是棚子,用塑料布裹得嚴嚴實實的,裡面有一台大彩電和一台錄像機,擺放着幾十個凳子。進一次要五毛錢。五毛錢當時也不算少,沒看過,心裡痒痒的,還是掏了,坐在凳子上呆呆地看,主要放的是香港的武打片、鬼片之類的。一盤錄像帶能放一兩個鐘頭。我總是擔心被大人逮着了,提心弔膽、不好意思地看了十來分鐘,過一下癮,就悄悄走了。很多來錄像廳的,也都是像我這樣,坐一會兒就走了。錄像廳沒有時興多久,就悄悄地消失了。

不知道怎麼的,街上的人越來越少。零幾年上中學時,一次去趕彭店,大大的戲台場,只有三五個老爺爺在那裡坐着聽戲,而戲台上唱戲的卻有七八個。聽眾雖然少得可憐,唱戲的還在賣力地唱着,咿咿呀呀的聲響傳得很遠很遠。不知道他們是唱給台下的老人,還是唱給老天,還是唱給自己那顆放不下的情懷?台上要是我,會不會這樣堅守下去呢?這一刻,我不由得對他們心生敬意。

多年後的今天,老家的集市完全變了模樣,變得越來越大,一座座樓群林立,有了專賣店,也有了大型超市,看不出跟城裡有什麼區別了。趕集也不再講逢單逢雙了,集上每天都會有人,形影匆匆的,買點東西就走,你不在乎我,我不在乎你,也跟城裡一樣了。老家今天的集市,對我來說,已經陌生了。我在今天的集市大街上,感覺也成了陌生人。

陌生了,溜走的歲月。陌生了,老家的集市。

2024年6月20日[1]

作者簡介

李應登,筆名本思,出生於1986年,安徽臨泉人,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現居北京,從事英語翻譯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