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家的家溝(本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家的家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家的家溝》中國當代作家本思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家的家溝

老家地處黃淮平原。空闊的平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莊。在我們老家,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家溝。家溝圍繞着村莊,就像城池的護城河。有的村莊還有寨牆。家溝加上寨牆,把村莊牢牢地圍在裡面,就成了小小的城池,只有村口的一個兩三米的埡把跟外面連着。外面的人不容易打進來,裡面的人也只有從埡把上走才能出村。有了家溝和寨牆,老家的村莊就成了一座座城堡,守護着先輩們的生活。這是老家曾經的風貌。今天村莊裡的人大多從這樣的老宅裡面搬出來了,搬到了大路邊上,蓋起了兩三層的樓房。

我們莊是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挨着古溝,叫北小莊,也叫溝北小莊,沒有寨牆。莊的西南角有條南北向的小溝,跟古溝連着,叫南掃子。南掃子也算是家溝的一部分。南掃子一兩米寬,東岸是幾處宅子,我家的老宅子也在這裡,宅子周圍有一小片竹園。西岸是一大片竹園子,竹子長得很稠密。南掃子的北頭是一個東西向的埡把,下面有個豁口,與北面的小溝連着。這條小溝西側是一片果園子,東岸也分布着幾戶人家,宅院的後方也是一片竹園子,我家的竹園子就在這裡。這段小溝繞着竹園子向東拐,過了兩排房子,有個分叉,分別向東和向南。向南的這段再過幾處宅院,向東拐一點,就到了村裡的另一個埡把。向東的那段繼續往東走兩排房子,再朝南拐,拐到南頭,向西拐一點,就這樣把這片宅子圍了起來,只留了一個埡把可供出入。這片宅子就是我們北小莊最古老的宅子,有六七戶人家,後面也是一片竹園子。到了我爺爺這一代,人多了起來,這片老宅子就住不下了。於是,爺爺和幾戶人家就搬到西南角,跟爺爺的同齡人老亮家對門。老亮家往東大概再過兩排房子的樣子,原先還有一條淺淺的溝,跟古溝連着。小時候,在這條溝里打過嘭嘭(蛙泳)。這條溝也算是我們莊的家溝。這條溝慢慢地幹了,淤泥越積越厚,最後被人填上了土,種上了菜,也就消失了。

沒有寨牆,僅憑家溝是不夠的,小村莊也就無險可守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為了保護村里人的安全,爺爺那一輩人就在村里建了兩座高高的崗樓,一座就位於老宅家溝的埡把上。我家太奶奶被土匪打死後,我們莊就買了幾把槍。每個晚上都有人拿着槍,爬到崗樓裡面放哨,來對付進犯的土匪。小時候,村里依然有一座磚砌的崗樓。那些年治安不好,長輩們晚上依然會爬到崗樓上輪班站崗放哨。這個傳統保留了很多年。

這個年代,我們這些小孩子是不參與村莊防守的。農村的教育也沒有那麼嚴格。不上學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村里村外到處溜達,到處撒野。村西頭的南掃子是我們經常去的地方。幾個哥哥喜歡在這裡釣魚。南掃子兩頭淺,中間低,裡面落了不少樹葉和竹葉,長年淤積,黑不溜秋的。在黑黑的水中,活躍着不少的泥巴狗(泥鰍)。一到天陰,泥巴狗們在水皮上撲撲啦啦跳着。我們老家管這種現象叫「作天陰」。一天,大伙兒在釣魚。釣着釣着,天陰了起來。一大片稠密的泥巴狗在水面上跳着。一位小叔叔叫燕,乾脆不在魚鈎上套蚯蚓了,直接光鈎,把浮子拉到魚鈎上,一次次朝魚群里甩魚鈎。沒想到,不用魚餌也釣上魚來。甩下去,拉上來,一會兒一條,一會兒一條,一條條作天陰的泥巴狗就這樣掛到魚鈎上,被釣了上來。沒多長時間,就釣上來一大盆。

老宅周圍的家溝水要深一些,裡面除了泥巴狗,還有不少的穿魚、鯽魚和鯉魚。一大早,睡醒的扁嘴子(鴨子)就急匆匆地從各家各戶的院子裡歪跩出來,下到家溝里游來游去,一會兒鑽到水裡面,一會兒又鑽出來,玩得挺開心。不知道啥時候,就伸着脖子,朝着天空,「呱呱呱」叫起來,像是有什麼高興的事兒要炫耀一番。家溝周圍總有幾隻雞,邁着悠閒的步子,四處張望着。不安分的貓狗衝着雞追趕起來,雞振翅起飛,呼呼啦啦就飛過了不算寬的家溝。

幾個小半橛子(男孩)一起經常家溝沿上溜達。一次,鄰居的偉傑和我溜達到村西頭的埡把上。突然,他伸出手指,抬了起來,讓我安靜下來。只見他拉起彈弓,一鬆手,一個砂礓子兒彈了出去,一隻斑鳩就跌落下來。他的射擊水平可真高,讓我無比羨慕。

老宅北側的家溝要窄一些,只有一兩米寬。溜達到這裡,想到對面的竹園子去逛逛,往往不需要兜圈子。半橛子們後退幾步,用力一跳,就跳到了對岸。岸邊除了有竹子之外,還有粗壯的樹根裸露在外面。有跳到樹根上沒站穩的,撲通一聲,就掉了溝里。掉到溝里也不哭不鬧,自己爬上來,帶着一身的泥水,跟着大伙兒繼續玩。

老宅南側的家溝沿曾經還長着一棵煙草,青青的葉子大大的,被我發現了。煙草上還長着籽兒,籽兒特別地細小,比芝麻小多了。摘了幾片煙葉回家,在夏日的陽光下曬一曬。曬乾後,綠葉變成了土黃色。我好奇地擦了一根火柴,把它點着,空氣中就起了煙,那味道真的是太香了,連不抽煙的我都經不起這誘惑了。

而現在,家溝繞着的這片老宅好些年都沒人住了,土坯房和磚瓦房都紛紛倒了。家溝邊上的竹園子沒人料理,也衰敗不堪了,被砍得光光的。不知道哪一天連那些珍貴的綠樹也被砍掉賣了。沒有了房屋,沒有了綠樹和竹子,家溝變得單調無比了。家溝的水越來越少,很多垃圾被扔到裡面,加上雜亂的衰草和越來越厚的淤泥,已經不堪入目了。為了讓村裡的面貌更好看一些,大傢伙也做了一些努力。家溝靠大路的東側栽種了長青綠樹。過年的時候,長青綠樹上掛上了小裝飾燈,在夜色閃閃發光。五顏六色的燈光卻怎麼都無法跟衰敗的家溝搭配起來。

淤積的家溝越來越淺了,快要跟地面齊平了。或許有一天,它也會跟曾經的那條小溝一樣,消失在遙遠的記憶中。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離開了,都城裡買房,安穩下來,留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家溝世世代代守護的這個小村莊有一天會不會消失呢?我不得而知。 [1]

作者簡介

李應登,筆名本思,出生於1986年,安徽臨泉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