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兩代破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獨居,不是「老後破產」的根源
老有所依成為幻想
與子女同住反倒兩敗俱傷
「與家人一同生活」所引發的「老後兩代破產」日益普遍。
為了看護年邁的父母而離職,就會失去收入;
重返職場、工作賺錢,則會導致父母「日間獨居」。
人到中年又回到父母身邊的「逆流」子女們,陷入兩難境地。
在傳統家庭的存在方式被動搖的今天,
能否避免「兩代人兩敗俱傷」?
作者簡介
秉承「實驗性」「獨家性」和力求「感動」大眾的一貫理念,大膽創新取材方式,敢於挑戰各種話題,致力於挖掘事件真相。幾十年來,製作播出電視節目數千部,並陸續推出了《無緣社會》《女性貧困》《老後破產》等大量反映日本社會現實問題的書籍。
原文摘錄
「獨居並非問題的根源。也並不只是獨居老人在忍受着痛苦。雖然也曾有獨居老人因經濟窘迫而自殺的案件發生,但援助一線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在於,有些老人為了不給家人添麻煩而選擇了自殺。」 津田導演在秋田的取材過程中所認識到的是,老年人並不會 〝因為有家人在而感到安心」,相反「正因為有家人在而感到痛苦」,這一全新的情況在老年人中正愈發普遍。 「我認為這是生活保護制度的缺陷。子女們越是工作越會導致生活保護費的削減,這樣一來還不如不工作更好。這樣的制度需要重新修訂。父母面臨經濟困境的時候,應當能夠享有生活保護,還應鼓勵他們與子女同住。當子女們為了看護父母而回到家,並因此失去工作的時候,政府也不能對此坐視不管,應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居住及就業援助。在上述方面花費的金錢,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維持社會形態的健全。」
書評
今天的頭條推送正好看到一個與此有關的問題:「人老了之後不使晚輩討厭,應該怎麼做才好?」 在回答中很多人觀點都傾向於即便老了,也要有自己生活,獨立、自理、懂得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做好經濟規劃、儘量不為子女添加麻煩,若有能力偶爾也可幫子女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諸如接送孩子上下學,偶爾為家人做一頓飯菜;當然也有人辯駁養兒防老,百善孝為先,人老之後若非到生活不能自理亦或者需要他人看護時,誰又願意為子女們添加麻煩,倘若真到了這種時候,子女們也自當盡職盡責照顧好年邁的家人,若是親人一場,連基本的天倫之樂都享受不到,又何談養育之恩?
我們聽到看到的聲音有人傾向於獨居,儘可能不為他人添加麻煩;有人認為無法自理時和子女們居住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但很少看到有人為自己老年提前進行規劃的回答,諸如選擇一所環境優雅的養老院、老年人護理機構等,想來大多數人仍然秉持着傳統家庭觀念:認為人老了之後,只要家人在,就能安心。
此前從來沒認真考慮過自己老了以後怎麼辦,或者說父母老了以後怎麼辦?或許是潛意識在逃避這個問題。直到今年七月份,家人因為摔倒導致的骨折而住院,手術費醫藥費住院費花費下來大約3w人民幣,醫保報銷大約50%,折合花費約1.5w人民幣,這只是生活中的一次偶然,可是隨着家人年紀越來越大,想必還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現實總是會逼着人面對各種難題,無論是情感上還是經濟上,怎麼才能做到兩全其美,究其原因終歸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人的安全感也許不是全部來自於經濟實力,但是強大的經濟基礎一定會令人更有底氣,尤其是在面對變幻莫測的當下以及不可知的未來時。
《老後兩代破產》是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在繼《老後破產》之後聚焦的又一社會性議題。
書中取材將重點放到了那些因為家人年邁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辭職或者轉換工作的人身上,他們多數最初都是一些企業的全職員工,之後因為需要看護家人而轉換為臨時派遣工,直到最後不得不辭去工作進行全職看護的人身上。但是當這些人選擇了看護離職時,或者接受派遣工作時即意味着收入不再穩定、或直接斷掉了收入來源不得不依賴父母的養老金生活,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父母、兒子一代兩代人甚至第三代人的貧困現狀;若選擇繼續工作則仍然可能無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看護費、以及生活費、最終還是會造成年邁父母無人看護、亦或者看護不當,最終導致悲劇發生。很多家庭因此陷入了貧困的代際遺傳中,仿佛不論做出哪種選擇,悲劇都會發生,賺的錢也永遠都不夠花。
以上發生的種種不只是在日本,在中國同樣存在,我們會在新聞推送、水滴眾籌、身邊的親人朋友諸多例子中切身感受到這種來自於自身經濟能力的壓迫感、以及情感上的無助,儘管很想要家人接受無微不至的照顧醫療看護,但最終因為無法負擔不得不縮減各項生活費用,甚至因此負債纍纍。
如何避免兩代人經濟上的破產,打破貧困代際遺傳,不僅日本政府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擔憂的問題。為解決這種困境,日本政府也提出了很多方案進行嘗試,包括組織地區性關懷活動、建立「生活困難者自立援助制度」、為更多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援助、「家庭分離」制度等等。但就其效果而言,其實並不理想。尤其是在採訪中看到那些忙碌勞累一生的中老年人,到了人生最後的階段甚至連基本的料理、正常的一日三餐都無法滿足時,有些子女們因為看護親人逐漸進入「繭居」狀態,不上班、無交際、自我封閉的生活。這種未來可能面對的現實,才真正令人深感不安。當我們將自身代入到這種境況時,每個人想必都不輕鬆。
或許這是長壽時代必然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健康的長壽,還是飽經疾病纏身的折磨,很多人都接受了長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而選擇忽略為此所花費的高昂費用。中國很多鄉鎮農村也在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的結構中,年輕人或外出務工,或充當臨時工,老人們多居家務農,雖然針對他們出台了相關的養老保險,但每個月能領到的養老金大約也只有幾百元。對於老人們生活而言顯然杯水車薪,還遠遠不夠。日本所面臨的老後兩代破產也正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文化中,老人們的壽辰上通常會都收到諸如此類的祝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晚年幸福,健康長壽」等,很少有人會提出甚至於深入思考如此尖銳的問題,對很多普通家庭而言,是否能負擔的起長壽的費用,而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安心養老,享受到應有的基本保障,不為老年以後的生活憂慮,也許這是我們未來需要探索的一個社會問題,尤其是在人口眾多的中國。
最後來談談關於生命的思考。也許換一種角度會更好接受一點,從自然科學上講,死亡其實並非悲劇,而是每個生命必然的旅程,對於那些能坦然接受死亡,亦或者無法忍受病痛折磨,包括無法接受失去自理能力人而言,相對一味追求長壽,「安樂死」是否是更好的選擇?在長壽時代,理智地思考衰老和死亡,並儘可能堅強面對,可能也是未來會引起人們爭議的話題。儘管對於家人而言,這種選擇,在情感上造成的傷害可能遠大於理智思考生命本身這件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