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華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翠華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東南部,距縣城26千米,東與九龍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1]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

是祿勸縣主要的水能、礦產資源產區,在發展中將成為昆明市北郊重要的休閒後花園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翠華鄉清代稱撒馬邑,1943年成為建制鄉,因壩子四周山色蒼翠而得名。全鄉國土面積310.7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15個自然村,2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920人,其中:農業人口9280戶36215人,占總人口數的98.09%,少數民族人口11919人,占總人口數的32.24%,以湯朗箐、松元2個行政村為主,含蓋全鄉7個行政村有苗族人口4392人,是滇中地區苗族人口最聚居、保有傳統文化最為完整的地區。

全鄉有耕地面積1810公頃,其中:水田747公頃,旱地1063公頃;全鄉有林業用地28683公頃,其中集體林地占56%。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中文名稱: 翠華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

下轄地區: 17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871

地理位置: 中國西南

面 積: 310.7平方公里

車牌代碼: 雲A

地理環境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翠華鄉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九龍鄉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翠華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東南部,距縣城26千米,東與九龍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是祿勸縣主要的水能、礦產資源產區,在發展中將成為昆明市北郊重要的休閒後花園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自然資源

地質資源

翠華境內地質基底由元古界昆陽群和震旦系構成。其中昆陽群分布在中部和東部,震旦系構成統灰岩、白 雲岩、石英砂岩分布於西部和北部。南部和東部分布古生界寒武系頁岩、石英砂岩、白雲岩。

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造成全鄉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景觀。受古老地質構造及普渡河剝蝕的影響,全鄉分布着大量的鐵、磷、鉛鋅、鈦、冰花石、木文石、墨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能資源、溫泉資源。

氣候資源

翠華鄉多年平均總日照時數2255.6小時,太陽總輻射量5315.6兆焦耳/立方米,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947.7毫米。全鄉大體分為低熱河谷、溫暖壩區,溫和山區3個氣候層。

翠華小河兩岸翠華、紅石岩、星莊、者廣4個村委會屬溫暖平壩地區,年平均降雨量998毫米,年平均日照數2256小時,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積溫5858℃。

水利條件好,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海拔在1280-1580米的興龍、初途、頭哨、沿河、迤途5個村委會屬低熱河谷地區,年平均氣溫25℃,≥10℃積溫6867℃,海拔最低的下啊嗡年積溫超過7900℃,氣候相當於北熱帶或南亞熱帶氣候;海拔較高的紅德、納岔、松園、嚕姑、兆烏、湯朗箐、新華、新民等8個村委會,年平均氣溫15℃,發展飼料產業和畜牧養殖業,氣候條件較好。

人文資源

1935年、1936年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和紅二、六方面軍長征兩次經過翠華,毛主席曾經路居於介牌村汪姓老鄉家中,紅軍在田心村召開了「渡金沙江籌糧動員大會」,紅二方面軍在鐵索橋、英翁山村一帶與國民黨中央軍進行過激烈的交戰。1997年,「毛主席路居舊址」和「鐵索橋紅軍烈士紀念碑」被列為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2005年,被列為省級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經濟概況

翠華鄉是以農業為主體產業的山區鄉,全鄉分布着大量的鐵、磷、鉛鋅、鈦、冰花石、木文石、墨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能資源、水產資源。

2007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937萬元,比上年度增長6.58%;農業經濟總收入9587萬元,糧食總產1552.5 萬千克,畜牧業經濟收入335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5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7元,人均占有糧食429千克,人均住房面積29.19平方米。財政收入374萬元,比上年增10.7%。全年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17.65%;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11.11%。

農業生產依靠科技進步,以良種推廣、平衡施肥、提高複種指數和結構調整為措施,在進一步規範糧煙生產的前提下,壩區以發展冬馬鈴薯和草莓為主,山區和乾熱河谷地區以發展核桃、板栗、蠶桑等經濟林果為主。

2007年,全鄉種植冬馬鈴薯1250畝,平均畝產量達2182千克;種植草莓102畝,平均畝產值達4000元;養蠶桑園面積達152畝,全年產繭6874千克。

畜牧業生產以凍精改良和禽畜飼養為突破口,逐步改變以往禽畜散養現狀,進一步提高畜產品質量和畜牧業生產效益,實現全鄉畜牧業生產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林業生產以穩步提高森林覆蓋率,積極穩妥地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主,進一步加強護林防火工作,逐步推進經濟林果產業化,提升林產品經濟效益。

完成高產板栗園建設8950畝;完成核桃改良300畝,定植核桃樣板1270畝,全鄉核桃面積達3120畝。基本完成主體林改工作任務,全鄉17個村委會共改革確權2999宗地,其中集體490宗,到戶1509宗,涉及林農9031戶36265人;全鄉共排查各類林權矛盾糾紛共203場次,其中鄉級調解84起,成功調處82起。

烤煙生產以「穩定政策、繼續雙控、優化布局、完善科技、堅持輪作、主攻質量、平穩收購、提質增效」為指導思想,以抓「連片規劃、統一育苗、節令搶栽、標準收購」為主要措施,2007年,種植烤煙7500畝,收購煙葉110.1萬千克,完成計劃任務的100%。

其中:上等煙比例達 61.26%,中上等煙比例達95.37%;煙葉均價為12.85 元,比上年度增長1.81 元;煙農售煙收入達1414.9萬元,比上年度增225萬元,完成煙葉特產稅311.2萬元,比上年度增49萬元,圓滿完成縣人民政府下達的指標任務,鄉人民政府被縣人民政府評為烤煙生產先進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