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羽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羽觴

羽觴(觴音如「商」,指酒杯)又稱羽杯、耳杯,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有時也有餅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狀像爵,兩側有耳,就像鳥的雙翼,故名「羽觴」。

簡介

羽觴杯是從戰國開始就有的,這種器形首先被發現在戰國的青銅器上,當時出現了一個字的銘文,該銘文是金字旁加個「和」,發音就是「舟」,寓意是小船的意思。從外形上看,的確如同一隻船,因此印證了該銘文和此種器皿是對應的。到了漢代以後便被定名為羽觴杯,雙耳杯,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時候絕跡,至明清又有出現,不過這時形制已有改變,用途也已不作為實用器,只作為禮器或擺件。羽觴出現於戰國時期,一直延續使用至魏晉,名稱逐漸通俗化為「耳杯」,其後逐漸消失。自羽觴問世以來,觴既是羽觴的省稱,同時又成了所有酒杯的通稱。故古人把行酒叫「行觴」,稱酒政為「觴政」。三國曹植《七啟》詩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詩曰:「愁為萬里別,復此一銜觴。」這裡的觴可能指羽觴,因為當時確在流行羽觴。歐陽修《浣溪沙·燈燼垂花月似霜》詞云:「雙手舞余拖翠袖,一聲歌已釂金觴。」這裡的金觴恐怕就不是指羽觴,而是泛指酒杯,因為宋代已無羽觴。在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中多有羽觴出土,材質有漆、銅、金、銀、玉、陶等。漆、銅、金羽觴多是實用的器物,而陶羽觴是一種隨葬用的冥器。漆羽觴出土數量很多,湖南長沙楊家灣六號墓曾一次就出土20件。

評價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遊戲。夏曆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遊戲非常古老,逸詩有云:「羽觴隨波泛」。 「曲水流觴」源於三月上巳節這一古老風俗。上巳指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周代有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體以除去凶疾的一種祭祀儀式,朝廷指定專職的女巫掌管此事。《詩經·鄭風·溱洧》記載有鄭國陽春三月祓禊的情景。漢代時三月上巳確定為節日。《後漢書·禮儀志》載:「三月上巳,官民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魏晉以後上巳改為三月初三,成為一個重要節日,洗濯身體的風俗逐漸演化成臨水宴客和郊外踏春。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人,相聚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祭祀儀式後,舉行曲水流觴的遊戲,四十二人人飲酒詠詩,所作詩句結成了《蘭亭集》,王羲之為該集作《蘭亭集序》。從此曲水流觴,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歷經千年而盛傳不衰。 「曲水流觴」這一風俗也東傳至日本。[1]

參考文獻

  1. 羽觴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