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星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羽裂星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羽裂星蕨Microsorium dilatatum(Bedd.)Sledge的全草。
分布於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等地。具有活血,祛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關節痛,跌打損傷,疝氣,無名腫毒。
中文學名
羽裂星蕨
別 稱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澀,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活血,祛濕,解毒。
主治
關節痛,跌打損傷,疝氣,無名腫毒。
相關配伍
治關節痛:羽裂星蕨15g,絲瓜絡15g,絡石藤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羽裂星蕨,又名箭葉羽蕨。植株高50-100cm。根莖粗而橫生,被卵狀披針形鱗片,全緣。葉遠生;
葉柄基部有關節;葉片卵形,寬15-30cm,深羽裂,葉軸兩側有闊翅,下延達葉柄基部;
裂片寬1.5-4.5cm,向基部略變狹,全緣;葉脈明顯,內藏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細小,近圓形或不定形,散生於網脈連接處;無囊群蓋。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2000m的溪溝邊陰濕樹幹或岩石上。分布於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等地。
相關論述
1、《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祛濕,活血散瘀,下水。治跌打損傷、刀傷、關節痛、疝氣等。」
2、《廣西民族藥簡編》:「磨酒搽患處治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星蕨屬
▪ 江南星蕨 ▪ 羽裂星蕨 ▪ 膜葉星蕨 ▪ 有翅星蕨
▪ 星蕨 ▪ 網脈星蕨 ▪ 廣葉星蕨 ▪ 表面星蕨
▪ 顯脈星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