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羹(中國傳統食物)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羹(中國傳統食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中國傳統食物。指五味調和的濃湯。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作為一種黏稠濃湯,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調和,亦能加面成為面羹,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羹因大量使用勾芡,加上調和料等提味。食材方面

(1) (會意。從羔,從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說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2) 調和五味的湯 [tick soup]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告子上》

(穎考叔)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左傳·隱公元年》

(3) 煮熟帶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韓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貧者所食);羹食(羹湯和飯);羹粥(菜羹和稀飯);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飲食粗劣)

(5) 湯 [soup][1]

目錄

 [隱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