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羲和絹蝶指名亞種

界:動物界

目:鱗翅目

科:鳳蝶科

屬:絹蝶屬

拉丁名:Parnassius

apollonius apollonius

命名者及年代:

Eversmann,1847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 學名 Parnassius apollonius apollonius Eversmann,1847)是鳳蝶科的一種,國內在新疆(溫泉)分布。 [1]

目錄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分布範圍

新疆(溫泉)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參考文獻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五卷 鱗翅目 鳳蝶科:268

學名:Parnassius apollonius apolloniusEversmann,1847

中文拼音:XīHéJuànDiéZhǐMíngYàZhǒng

分類等級:亞種

武春生. 2001.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五卷 鱗翅目 鳳蝶科.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367.

簡介

何為「羲和」

羲和絹蝶(Parnassius apollonius)的中文名是由中國昆蟲學的殿堂級人物、號稱「蝶神」的周堯先生命名的。

羲和絹蝶的種加詞「apollonius」與阿波羅絹蝶(P. apollo)的種加詞「apollo」都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的太陽之神阿波羅,由於後者的中文名已經被命名為「阿波羅絹蝶」,於是周堯先生將前者命名為「羲和絹蝶」——「羲和」可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女神,這樣命名既符合拉丁名原意,又富有中國意境,實在是物種命名中的經典。

羲和絹蝶屬於鳳蝶科絹蝶亞科的蝶類,整個絹蝶亞科的蝶類都是珍稀的高海拔物種。新疆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二十餘種絹蝶,占到了絹蝶種數的二分之一。

羲和絹蝶在絹蝶亞科中則是相對特殊的種類,它們生活在乾旱的低海拔山區,發生期也相對其它絹蝶要早。石河子周邊還分布着阿波羅絹蝶、天山絹蝶和中亞麗絹蝶,和羲和絹蝶不同,它們全部都生活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發生期也在六月之後。

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羲和絹蝶的模式產地在新疆溫泉縣的阿拉套山,而我在石河子地區發現了羲和絹蝶的分布,這真是非常難得,並且這極有可能是羲和絹蝶在世界範圍內最東的棲息地,距離人類居住環境的直線距離還不到兩公里。此後,野性石河子團隊每年都會前來觀察這個鮮為人知的小種群,記錄它們的生活史,幾年相伴讓我們對羲和絹蝶情有獨鍾。

短暫的一生

初春時節,各種早春短命開花植物在瑪納斯河谷綻放,這其中,就包括羲和絹蝶的寄主植物——合景天。每年3月末,合景天的新芽冒出地面,在冰雪融水的滋潤下生長。到了4月初,河谷里的合景天就長得密密麻麻了,這時羲和絹蝶的幼蟲如期出現,它們在合景天上大快朵頤,多汁的嫩葉為幼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也是羲和絹蝶能夠在此生存的重要先決條件。

經過三周左右的暴飲暴食,羲和絹蝶幼蟲的體型增長了至少五六倍。到了4月末,合景天開出了粉色的花朵,而羲和絹蝶的幼蟲們已經潛入地下準備育蛹,土縫裡、洞穴中、石頭下都是它們育蛹的場所,相比起多數蝶類將蛹倒掛在樹枝或者岩石上,羲和絹蝶選擇在地下育蛹,能夠有效的減少寄生蜂類對於蛹的侵害。

羲和絹蝶的蛹期大約在兩周左右,5月中旬,便是每年羲和絹蝶成蟲出現的日子,在某個平靜安逸的清晨,剛剛出蛹的羲和絹蝶隨着朝陽的升起緩緩羽化,張開翅膀,飛上藍天,那是無比美妙的畫面!此時幼蟲的寄主植物合景天已經凋零,而正處於花期的野蔥和簇枝補血草等植物,為羲和絹蝶成蟲提供了食物來源。

5月中旬的石河子,正午時分的溫度已經很高了,羲和絹蝶成蟲為了躲避酷暑,會在晨昏兩個時間段大規模活動,尋找配偶,此時來到河谷總會看到它們美麗的身姿。

時至6月初,大多數羲和絹蝶都已經完成了繁育後代的使命,悄然消逝,草叢間散落着它們的遺骸。少部分個體仍然頑強生存,二十多個日夜,讓它們的翅膀殘缺破損,黯淡無光,但美麗依舊。它們短暫的存在,驚艷了山谷,也驚艷了我們。隨着羲和絹蝶的離去,整個瑪納斯河河谷也迎來了炎熱乾旱的夏季,變得了無生趣。但是大千世界,生命輪迴,感謝羲和絹蝶為我們演奏了一曲壯美輝宏的樂章!!

與「羲和」相伴的日子

2010年首次在野外遇見羲和絹蝶,但當時我們對它沒有任何了解,所以之後的幾年也沒能再找到。2014年,野性石河子團隊在偌大的瑪納斯河河谷內發現了它們幼蟲隱秘的棲息地——瑪納斯河河谷延綿數百公里,羲和絹蝶幼蟲的棲息地僅有足球場大小,並且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土坡上。

這裡有遍地的合景天,因此幼蟲的密度非常高,還時常有毒蛇阿拉善蝮出沒,我們的野外考察可謂是驚險刺激。成蟲後的羲和絹蝶活動範圍擴大至整個河谷內,但無論飛得多遠,它們最終都會再回到這片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在這裡繁殖交配,產下後代。

為了更好的觀測羲和絹蝶每年的生活史,野性石河子團隊聯合荒野新疆志願者團隊、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等機構,一直關注至今。

2014年5月10日是我們第一次記錄到剛剛羽化的羲和絹蝶成蟲;2015年5月10日,同樣的日期;2016年因為連續的陰雨天,羲和絹蝶成蟲於5月13日出現;2017年的5月比以往都要乾旱,羲和絹蝶成蟲一直到22日才出現。2018年,因為物候較早,羲和絹蝶成蟲在5月9日就已出現。今後的每一年,這就像是我們的約定。

為「羲和」發聲

羲和絹蝶幼蟲的棲息地,我們對外一直是保密的,直到2016年10月,野性石河子團隊看到師市下發的石河子南郊綠化項目即將實施,項目預計將瑪納斯河河谷內的部分山地進行植樹綠化,而羲和絹蝶幼蟲的棲息地也包括在了規劃範圍之內。這不禁讓我們的心為之一顫,因為一旦棲息地的植被遭到改變,合景天消失的話,羲和絹蝶的幼蟲將失去它們的唯一食物來源,這個羲和絹蝶種群也將不復存在。

絹蝶亞科中的阿波羅絹蝶,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而羲和絹蝶的數量事實上遠比阿波羅絹蝶要稀少。此外,羲和絹蝶棲息地及周邊,還生活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白尾海雕、大鴇;二級保護動物:赤狐、鶚、黑耳鳶、棕尾鵟、雀鷹、燕隼、紅隼、黃爪隼、黑腹沙雞等,還有不少新疆特色的動植物,如藍胸佛法僧、黃喉蜂虎、西紅角鴞、棕尾伯勞、平原鷚、二斑百靈、白腹毛腳燕、淡色錐螳、短翅搏螳、天花吉丁蟲、疆星步甲、荒漠竹節蟲等。

為此,野性石河子團隊再度聯合荒野新疆及石河子大學等單位,共同向師市遞交了建議書,希望能在綠化範圍內,將羲和絹蝶幼蟲棲息地及周邊進行保留。

我們心懷忐忑,畢竟這是我們首度將羲和絹蝶絹蝶的故事對外公布,直到幾天之後收到回信——很激動,師市同意並採納了我們的建議。同年11月25日及12月7日,野性石河子團隊先後來到市規劃局,還有綠化項目的實施方天業節水集團,開展了關於保護羲和絹蝶棲息地的座談會,大家一同助力,將這美麗的生靈,留在戈壁明珠石河子。

在野外觀測羲和絹蝶的過程中,團隊也開始嘗試一些簡單的科普宣傳活動,將羲和絹蝶還有石河子周邊其它野生動物的故事展現給公眾。

參考來源

  1. 羲和絹蝶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