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國家安全」為名,肆意加征關稅、竭力打壓他國企業、大搞技術封鎖,這樣赤裸裸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事,美國這些年沒少干。在美國某些政客的行事邏輯里,「國家安全」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裡裝。凡是感到不爽的,美國都能編出一套「國家安全」說辭,大肆動用國家力量,向特定國家及產業強力施壓。

  先看美國在經貿領域的種種操弄。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援引美國國內貿易法「232條款」,以進口鋼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征高額鋼鋁關稅,把全球拖入一場持續經年的貿易爭端。此後,美國又不顧反對聲浪,對汽車及零配件、鈾礦石等進口產品發起所謂「國家安全」調查。2021年9月,正當全球大宗商品高位震盪之際,拜登政府又故技重施,宣布就釹鐵硼永磁材料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開啟「232調查」。

  再看科技領域,美國更是將所謂「國家安全」概念用到了極致。為了打壓他國新技術企業,美國最常用的招數,就是搬出「國家安全」的名頭,把限制市場准入和投資、出口管制、行政干預等手段統統用上一遍。針對中國的華為、中興兩家企業,美國一方面限制其產品進入美國及全球市場,一方面加緊對芯片、操作系統的「斷供」,甚至教唆加拿大無理拘押華為首席財務官達3年之久,妄圖以此阻礙中國科技企業的前進步伐。針對中國科技企業字節跳動推出的短視頻社交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美國曾給其扣上「危害國家安全」的帽子,先恐嚇讓其停止提供服務,接着又引入美國資本企圖推行強制收購,極盡威逼掠奪之能事。今年3月,美國還將俄卡巴斯基實驗室、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在美公司列入所謂「威脅國家安全名單」;去年12月,美國商務部更以「國家安全」為由,將中國、格魯吉亞、馬來西亞、土耳其的數十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進行技術封鎖和供應鏈隔離。

  更偏執的是,美國多年來奉行有「太空封殺令」之稱的「沃爾夫條款」,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科學家參與中美航天科研活動。過去3年多,美國還力推「中國行動計劃」,給華裔科學家扣上「通中」罪名,干擾中美正常學術往來。2020年,又把13所中國高校列入「實體清單」,斷供MATLAB 等基礎研究軟件,給中美科研交流製造難題。此外,美國借「國家安全」之名構陷中國留學生、取消留學簽證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可見,美國口中的「國家安全」,根本就是實施霸凌的幌子,其目的就是在全領域維護美國壟斷利益,企圖把中國等競爭對手排除在外,實現美國一家獨大。

  殊不知,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把經貿和科技當作政治打壓工具,肆意揮舞制裁大棒,損人也不利己。美國的這些舉動,不但嚴重破壞了國際經貿秩序和市場規則,也損害了包括美國在內全球消費者的福祉。在疫情阻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背景下,作為世界大國的美國,心裡裝着的根本不是大國責任,非但不想方設法彌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短板,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應有的貢獻,反而頻頻使出「斷供」「脫鈎」「築牆」等「陰招」,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長期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給世界經濟復甦雪上加霜,也阻塞了世界人文科技交流,給人類的長遠發展製造重重障礙。

  和平發展是人類的永恆主題,開放、合作、包容才是人間正道。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打壓封鎖之實,雖然表面上維持了一時的霸權,但這種竭力推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行為,最終損害的必將是美國的國家信譽和國家發展。孰輕孰重,值得那些美國政客們好好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