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麗的黃龍我的家(曾福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麗的黃龍我的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美麗的黃龍我的家》中國當代作家曾福來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美麗的黃龍我的家

在安徽省合肥市南疆有一村叫黃龍村,它位於合肥市最南端,接壤銅陵市樅陽縣,這裡環境優雅,人傑地靈,多年來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隨着鄉村振興的推進,黃龍村猶如一位清麗淡雅的女子走出深閨,美得讓人讚嘆,讓人驚艷......

山水如詩入畫

黃龍村由原楊樓村和黃龍村兩個村合併而成,地屬丘陵,總面積7.8平方公里,地形狹長,一條寬敞明亮的水泥路蜿蜒曲折地貫村而過,周圍青山環繞,頭頂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氣候宜人。特殊的地質結構造就了山水相映、瑰麗多姿、如詩入畫的自然景觀。村內青山蒼翠,樹木蔥鬱,秀水盈波,青草飄香,是天然的生態氧吧。

黃龍美,美就美在山和水。黃龍的山,絲毫沒有磅礴和霸道之勢,留給人的總是那樣地堅定、靈秀而又溫婉;黃龍的水,永不奔騰張揚,總是那麼緩慢深情地流淌,那麼地令人依戀。其中最有詩意的就是青山湖了,它是全縣最大的人工湖,上世紀60年代末,欄溪澗建水庫,其湖水面積3010畝,蓄水量1360萬方,為廬江縣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庫,由於水庫大壩在當時楊樓村蔡行村民組的青山腳下,所以叫青山水庫,後因水庫指揮所設在張院村民組,又改名張院水庫。隨着旅遊業的開發興起,改名叫青山湖。

黃龍村全天都有美景。

清晨,黃龍村在晨曦中甦醒過來,薄薄的輕霧沐浴着山野,沐浴着早起的人們。山鄉一片寂靜,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光芒萬丈,青山,牛群,炊煙,村落......一幅美麗的山鄉晨景,美不勝收。

白天,風煙俱淨。天空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潺潺的溪流靜靜地流淌着,悠悠的白雲,穿梭着萬里晴空。到了中午陽光愈加燦爛,風兒愈加溫暖,天空愈加蔚藍,湖水愈加青綠透明,情意愈加思念。青山湖的上空雲捲雲舒,一幅美麗的倒影映在青山湖,令人流連往返,盡受大自然之樂。岸邊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小鳥在這裡歡唱,魚兒在這裡漫遊...... 湖中盪槳,更讓人心曠神怡。起伏的群山鬱鬱蔥蔥地環繞在旁,藍天白雲下展示的一幅美麗山水畫,美得入骨,美得讓人驚艷......

夕陽西下,滿天紅霞,美妙異常,村莊披霞着錦,展現出一幅壯麗圖景。落日餘暉映晚霞,一抹夕陽美如畫。夕陽下的黃昏,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夜晚,天空藍得象一塊巨大的幕布,一彎新月慢慢地升上東山,靜靜地懸掛在樹梢,散發着溫柔的色澤,大地一片銀白,顯得更加安靜、恬淡。月光透過梢頭,地上留下了斑駁的影子,像一幅幅靜謐的水墨畫,淹沒了大地的浮躁與喧囂,山鄉一片安靜,人們的心在月光中輕柔地沐浴。黃龍之夜,安詳之夜,靜謐之夜,享受之夜。

黃龍,不可複製的人間至美!

人文歷史厚重

黃龍村文化源遠流長。溯及村名的來歷,有一段悽美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有個寺廟,香火非常旺盛,寺廟內住着一位俗家弟子,這小伙子手腳伶俐,非常勤快,常年替寺內擔水劈柴,討人喜歡。一日,月黑風高之夜,寺廟來了一夥強盜,搶了廟內的財物,還放火燒了寺廟,火光沖天,關鍵時刻在外的小伙子回來了,為了滅火救人,他毫不猶豫沖向火海,等到把僧尼全部救出來時,一根燒着了的橫樑砸了下來,正好擊中小伙子的頭部,眾人聽到叫聲,一看是救人的小伙子,大家趕緊把他從火海里救出,小伙子因受傷過重,已經奄奄一息,大家忙問他叫什麼名字,小伙子斷斷續續說:「我叫黃龍,我叫黃龍」。就這樣黃龍的名字便在當地傳播開來,此後人們為紀念見義勇為的「黃龍」便在此地重新修建了廟宇,取名黃龍庵,後村名也改為黃龍村。史載,南唐伍喬曾與同鄉何秀才結伴遊覽至此,賞其秀水青山,曾潛居在黃龍村用功數載,終於在南唐皇帝李璟欽點中取得「進士第一」,成為歷史上廬江縣唯一的狀元。

昔日的古界碑見證着黃龍當年歷史的輝煌。在合肥市和銅陵市的「分水嶺」處,有一滄桑古碑,此乃古界碑,此碑南北向,南面的「廬州府」(今合肥市) 三個字已經風化嚴重,字跡模糊,北面的「安慶府」三字,字跡尚清晰可辨,據考究此界碑距今已近400年矣,當年的廬州府和安慶府南部疆界長達300多華里,此段近百里疆界,唯此一塊界碑,自古至今,黃龍村是廬州府、安慶府交界的第一村。

好景的地方出故事。黃龍村物華天寶,境內龍王山、龍形地、黃龍洞、黃龍庵、楊家樓等名勝古蹟星羅棋布;審橋、曾家窪、伍家塥、牆壑老井、蔡家行(過去這裡開煙行,故稱蔡行)等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享譽鄉里,仿佛如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將古老的黃龍裝扮得楚楚動人。一個村有這麼多的古蹟和故事確實不容易,在全國來說也是不多見的,這是黃龍的優勢和黃龍的驕傲,引得前來探尋的人絡繹不絕。

在黃龍村有一個中心村莊叫沈橋灣,該村莊有55戶人家,全姓徐。傳說當年這裡有一徐姓人家,因經營有方家業發達,有一天有一個叫花子模樣打扮的人昏倒在徐家門前,人事不知,徐先生當即安排人給叫花子飯吃,救活後便讓他住在家中休養生息,時間一久,便知這叫花子精通易經風水學,徐家便請這位先生為祖上下葬尋找陰宅。此時風水先生已知黃龍山腳下有塊風水寶地叫「鯉魚地」,但他卻要藉機考察徐家家風是否名符其實,便說要慢慢尋找。徐家好客,每日殺一隻雞款待。雖說每天一隻雞,可從來沒有看到過雞肫,風水先生便心生不快,一個月過去,他便隨意指出一地,辭行離去。誰知走到途中,他打開徐家臨行時為他準備的乾糧,卻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包醃製好的雞肫,整整30個!風水先生恍然大悟,原來徐家將每日款待他吃的雞肫醃製起來了,並非是有意不給他吃,心裡頓生愧意,感到對不起徐姓人家,便立即趕回,將那塊「鯉魚地」的具體位置告知徐家,並告知下葬時,要「頭頂鍋,驢上樹,樹上掛燈籠」,徐家不解,風水先生解釋道:「下葬的時辰選在夜裡,天黑如鍋底,用紙剪成驢子掛在樹上,四周的樹上都要掛滿燈籠。」徐家依計從事,當夜將祖上屍骨遷移安葬在那塊風水寶地,說來也巧,就在這時不知從何處來了一幫搶盜幾車金銀元寶的土匪路過此地,一見前面漫天火把和燈籠,遠遠的樹叢中似有眾多戰馬,他們以為是中了官府的埋伏,嚇得丟下車輛和全部金銀四散逃命。就這樣,徐家不費吹灰之力意外得到了萬貫家財。徐家有了萬貫家財後,便從江南請來木匠,大興土木,造起了「九龍廳」,轟動鄉里。後有人舉報到京城,皇帝龍顏大怒,立即派欽差前往查處,如果屬實,即以「謀反」之罪將其滿門抄斬。朝廷中有一官員與徐家平時交往甚厚,立即將此消息星夜快馬趕回通報徐家。徐家聞訊,嚇得連夜拆除兩進正屋,然後用松毛水煮沸和桐油刷外壁,裡面用松香浸桐油點火熏煙,把新屋熏黑變得黑不溜秋,同時派人捕捉蜘蛛放在九龍廳的四周。夜晚朝廷欽差暗訪沈橋灣,發現房子都已經發黑,屋樑上掛滿了蜘蛛,便認定是遺棄多年無人居住的老房,並非人們所說的「九龍廳」,加上徐家暗地裡乞請地方官員幫助「打點」 ,欽差大人於是稟報皇上:民間所傳不實。徐家這才躲過了這一難,化險為夷。忽然有一天夜裡,「九龍廳」遭受一場天火,化為灰燼,現存的遺址上仍有兩進面目全非的殘破老屋和裡面一塊「忠厚家聲」 的紅木牌匾。 [1]

作者簡介

曾福來,中共黨員,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