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皮扇鼓(崔子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皮扇鼓》中國當代作家崔子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羊皮扇鼓

在陝北寒雪匝地的季候,我擠在涌動的人群中,熱熱地觀看曠野上羊皮扇鼓方陣精彩的表演,心因之而強烈地嘭嘭作響。

開闊的山腳下,列立了百十號男女,他們身穿潔白羊皮褂大紅褲子,在群山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聲音的召喚。有了,是嗩吶聲,像是從天上忽然落下來的,又仿佛是從地下陡然冒出來的,遊絲般蒼涼悠婉地響了起來,恍若無影的手指彈在人們的心尖上。

扇鼓手們一驚一動,猶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嘩地一下衝散而出。在渾亮的鼓樂聲中擺首起舞,扭身踏浪。他們揮動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來、纏起來、繞起來、騰沓起來、歌吟起來。忽而似嫩柳在春風間交錯、忽而如茂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螞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現代群體性的舞蹈燦亮如焰。

鼓聲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腳下旋轉,輕輕地輕輕地敲出一片細語,那是對天的問候,那是對無所不能的上蒼的敬畏;再看,鼓手們彎腰到地,如似收割,慢節奏地打出一片渾厚之響,應該是他們對大地的感激,是對生長五穀的原野赤誠的祈願。又一番鼓聲激烈,鼓手們踢腿揚臂,陰柔中見剛硬。搖首蹈足,宛轉中現強悍。面對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風,春潮陣陣,歌頌人的偉大,鞭策着心靈的無邊。那訇然而起的吶喊聲,潑灑着一種膽氣,猶似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權貴面前挺胸,不為功名利祿所累,充滿了擁抱生活的堅定,洋溢着處逆境而不懦弱的奮爭。

羊皮扇鼓是一種藏剛於柔、納火於水的舞蹈,不僅它跳動出了粗獷古樸的美,尤其讓我體味了生命的深沉和負重、容忍和冀盼,它實實在在渲染了陝北人生存在高梁大峁之間,直面困苦的豁達脾性。

不論是巫師手中曾經揮舞過的羊皮扇鼓,還是以此改編成的現代群體廣場舞蹈,都能壓人心魂。在我童年的山村長夜裡,時不時地聽到陣陣奧古悽愴的鼓聲,鬼魅一般久久飄浮,冷森森地怵人心膽。那天,我跟上大人們看了巫師「跳神」,滿臉胡茬的漢子,裸着上身,一手執了羊皮蒙制的扇形手鼓,一手使勁而優美地敲打。隨着鼓點身不由己地舞蹈吟唱,他在努力拯救一個病入膏肓的女人。巫師時而如虎如豹,飛跳撲閃;時而顛狂如痴,浪移醉步;時而吼喊如雷,跺腳有聲;時而又哀歌不止,一唱三嘆。我看見頭蒙紅布的女人,端坐在小方桌上,痙攣哭泣。巫師的歌唱是那樣的悲傷,曲調是那麼地感人:

半崖上開花半崖崖紅,

你為什么半路上日閃人?

扯不長的蕎面剁不斷的水,

你為甚絕情壞良心?

為你的爹娘為你的兒,

吃苦受罪奴家無怨意。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

你為什麼還要嫌棄人……

這是為一個人的生命做法事,用歌舞驅趕不明不白的病疾,企望把精神失常的她拉回正道。當然,這也是在用神秘的力量撫慰和激發受難者重新生活的勇氣!在晃動的燈影下,眾人肅立不語,木然觀看,巫師操縱着神靈去按人的意志去泯滅鬼怪。那時,沒人懷疑這種擊鼓而歌的虛幻。往往深患所謂邪病之人,經過巫師鼓歌一番,漸漸病消,重又旺盛地活了下去,不管後事怎樣,都對生活充滿了清醒而熱烈的愛。

扇鼓來自哪裡?應該是在古老遙遠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誕生在了遊牧民族的手中,驅趕豺狼,傳遞平安,消解寂寞,也許還曾發展成一種慶祝六畜興旺的舞蹈。由於扇鼓的飽滿渾厚之聲,演化為戰場上助陣的武鼓,系上鐵環,嘩嘩錚響,殺氣騰騰。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陝北,在艱難生存的困苦中,承傳了扇鼓,敲敲打打,變為改難祛病的巫器,哭哭唱唱,一輩又一輩地延續下來。

但是,當二十世紀末的藝術家把它改編成壯美的現代群體舞蹈時,它便更加明晰了向命運之神挑戰,以及鼓舞生存的內涵品質。我看過安塞腰鼓灑脫剛猛氣壯山河的陣容,我看過洛川蹩鼓的歡騰火熱的場面,我也看過威風鑼鼓的浩蕩和大氣。然而,羊皮扇鼓一經打起來,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壯之美。它美在闡釋陝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貴、不服於命運的安排、不懼苦難的風度。可以說,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種解剖人生和慰藉心靈的哲學,告訴你生命不易,應該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堅持、多些準備、多些信心。

陝北的羊皮扇鼓呵,一節一節,一幌一幌,直能打到人的心裡去。[1]

作者簡介

崔子美,1962年8月生,陝西省北部志丹縣人。先後畢業於延安師範北京人文大學漢語言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