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羊安滿族鄉位於興城市東部,距市區7千米。轄劉八斗、龍王咀子、白鐵、芹菜溝、閻屯、辛莊、大王屯、柳蒿、羊安、望寶、十八家子11個行政村。秦沈高速鐵路、G1京哈高速公路、興(城)三(道溝)公路過境。

目錄

歷史沿革

1958年設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羊安滿族鄉。1996年,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羊安、龍王嘴子、上溝、白鐵、河東、 原圖鏈接 十八家子、辛莊、大王屯、佟屯、劉八斗、郭家山子、望寶、西嶺、閻屯、芹菜溝、柳蒿16個行政村。2002年,鄉政府駐大王屯,人口2.11萬人,面積68.17平方千米,轄羊安、龍王咀子、上溝、白鐵、河東、十八家子、辛莊、大王莊、佟屯、劉八斗、郭家山子、望寶、西嶺、閻屯、芹菜溝、柳蒿16個行政村。

羊安村簡介

羊安村即今羊安鄉本街,位於興城市寧遠衛城西十二華里,因明代軍隊在此地屯兵,並構築城堡,時名為楊安堡,後簡化為羊安。

羊安堡城與邊牆,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

羊安堡城,在寧遠衛城西十二華里。原址在興城通往芹菜溝大道東側,略高於平地。位置羊安屯中間,開南門,周長五百米,乾隆中期已毀做民房,百姓常以「城裡頭」「城後頭」稱謂居住地。當地亦有姓氏區別,如城後「周」、城裡「周」。此堡城駐民兵97人,身穿皮甲。據傳,明時在寧遠城西河邊上,有專人制皮甲後稱該地為皮甲屯(現屬劉八斗村)。當時其它城堡由軍隊駐防,一般為108左右,穿鐵甲。 在羊安堡屯和邊西屯之間,很早就有邊牆,有土夯築的、亦有石頭壘就的,水溝處栽滿柳樹,作為柳邊牆。為交通方便,清後期被村民扒出豁口,作為來往通道。在解放前,邊牆尚非常明顯,有百米長,牆體最高處達三米。現僅存痕跡罷了。但台山烽火台(位於羊安村西)尚在。

據史料記載:明英宗正統二年(1437),為防止兀良哈部對三衛的襲擾,修建遼西邊牆1300里,西自山海關城於峪,東至開原平頂山。正統七年(1442)右僉都御使王翱提督遼東軍務,王採納遼東指揮使畢恭的建議,築遼西邊牆,以防兀良哈。時逢建洲衛女真遷往蘇子河,明軍恐其騷擾,於翌年修城堡和邊牆。清時,為保護「龍興聖地」,曾修補加固。

羊安鄉

羊安滿族鄉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東部,北部隔興城西河與白塔鄉相望,西與紅崖子鎮相連,南鄰曹莊鎮,東與寧遠街道毗鄰,轄區東部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範圍,駐地距市中心7千米。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有耕地3.5萬畝,人口2.16萬,截止到2005年底,該鄉人均純收入已達3000元。下轄劉八斗、龍王咀子、白鐵、芹菜溝、閻屯、辛莊、大王屯、柳蒿、羊安、望寶、十八家子11個行政村。秦沈高速鐵路、G1京哈高速公路、縣道興西線公路過境。境內的大紅門商貿物流城是遼西最大的商貿批發中心。[1]

鄉情概括

羊安滿族鄉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東部,北部隔興城西河白塔鄉相望,西與紅崖子鎮相連,南鄰曹莊鎮 ,東與寧遠街道毗鄰,轄區東部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範圍,駐地距市中心7千米。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有耕地3.5萬畝,人口2.16萬,截止到2005年底,該鄉人均純收入已達3000元。下轄劉八斗、龍王咀子、白鐵、芹菜溝、閻屯、辛莊、大王屯、柳蒿、羊安、望寶、十八家子11個行政村。秦沈高速鐵路、G1京哈高速公路、縣道興西線公路過境。境內的大紅門商貿物流城是遼西最大的商貿批發中心。[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