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宗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羅馬宗教
|
|
|
羅馬宗教的起源頗為複雜。通常認為羅馬和希臘神祇之間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羅馬最古老的宗教中,多數神祇並不像古希臘諸神那樣具有人的情感與行為特徵。羅馬宗教發生在它與希臘文明接觸以後。最古老的宗教信仰是羅馬自己的,並且原始的神靈是神聖意志與力量的顯現。
起源
羅馬人的神話始祖是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羅馬人是虔信的民族,但是古代的虔敬篤信並未涉及現代的祈禱層面,因為當時並不注重切身體驗的宗教感受。虔敬的觀念不僅僅關聯着宗教領域——對於神的義務與奉獻,也包括對家庭、朋友和祖國的愛與情感。一個虔信的人同時遵守神的律法與人間的律法,而當他履行其宗教職責時,便與神靈處於和諧一致的狀態中。
對神的禮拜是公民的職責和道德要求,只有尊敬神聖和執行儀式可以確保神的仁慈,以保障城市、家庭及個人的利益。羅馬宗教極為務實,並且對於禮拜的儀式和程序一直很守舊。宗教活動一直伴隨着公共與私人生活,其目的是確保獲取神的好感,並為個人和社會獲得支持。由於這個原因,羅馬的宗教是一種社會型宗教,宗教活動以公共儀式的形式在家庭中及家庭以外進行。
簡介
古羅馬人所信奉的宗教。屬多神教。約於公元前20世紀進入意大利半島的印歐民族與當地的先住民族融合後產生的宗教信仰。自然崇拜雜以祖先崇拜,無廟宇和祭司。神靈形象和神話尚少擬人化色彩。羅馬人因以農牧為主,故神靈多與農作物有關 [1] 。如丘必特原為葡萄之靈,瑪爾斯原為五穀之靈(後成為戰神),狄安娜原為樹木之靈等。公元前8世紀部落集團解體,伊特魯利亞王朝興起。重視崇拜禮儀,形成一整套繁複的禮儀和規章制度。喪葬儀式隆重,築房舍式墳墓,繪以彩圖,圖中常有惡鬼等形象。對彼岸世界想象豐富,常以供奉獻花、牛奶和初熟土產以取悅於神。熱衷占卜,常以觀察祭畜的肝臟或遭雷擊之木石預測吉凶。
發展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廢除伊特魯利亞王朝成立共和國。但繼承了伊特魯利亞人的宗教,同時加強與意大利南部的接觸和交往,開始吸收希臘宗教和神話。希臘的卡斯托耳、波呂丟刻斯、阿波羅等成為羅馬神祇,並相融合。維納斯即阿佛洛狄忒,刻瑞斯即得墨忒耳,尼普頓即波塞冬。羅馬諸神開始具有擬人化色彩。羅馬人較注重現世,確信人與自然界皆可求助於神力的佑護。
因而有守門戶的兩面神雅諾斯,邊界守護神忒耳彌諾斯,儲藏室之神珀那忒斯。後期出現了宏偉的神殿建築和神靈偶像;還引進東方的秘傳宗教和占星術。羅馬在與迦太基的第二次戰役中遭到慘敗後,為擺脫迦太基之手,還根據「神諭」,把小亞細亞人崇拜的大神母賽比利引入羅馬宗教。此外,波斯神祇密特拉和埃及宗教主神俄賽里斯、伊希斯也都成為羅馬人的崇拜對象。皇帝和國家的守護神為全民崇拜對象。被征服民族的神祇,一般也都被吸收到羅馬的萬神殿中。 崇拜儀式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家長主持祭祀。各家供奉自己的神像和祭祀祖先的亡靈。公眾祭祀則由地方官主禮,祭司輔助。崇拜儀式有祈禱、發誓、舞蹈、跑步、遊戲等;最重要的是獻祭,繁簡不一。戰爭時由軍隊長官主禮,舉行特別獻祭。戰爭勝利後,皇帝要帶領軍隊前往加庇多山丘必特神殿,獻上最好的戰利品。帝國時期,國家政權中設立各級祭司官和一些祭司團,皇帝兼全國祭司之首。設有專門學院訓練祭司。另有專職女祭司,由皇帝特選的處女終身任職,侍奉國家的火焰女神威斯塔。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羅馬宗教隨之逐步消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