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崗
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67年9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名作品 《雨花》、《文學評論家》

羅崗,出生於 1967 年9月。原籍江西贛州,現定居上海。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與倪文尖老師一起成為華師大中文系現當代和文化研究方向的青年骨幹,學術成績顯著,兼容並包,循循善誘,為學生所稱道和愛戴。

人物經歷

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與倪文尖老師一起成為華師大中文系現當代和文化研究方向的青年骨幹,學術成績顯著,兼容並包,循循善誘,為學生所稱道和愛戴。

羅崗研究方向

20 世紀中國文學;文化研究

羅崗主講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晚清小說研究、視覺文化導論、五四思想文化等。

羅崗主要貢獻

羅崗科研項目 現代 「 文學 」 在中國的確立 —— 以 「 文學史 」 和 「 文學教育 」 為中心的考察;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9。 羅崗發表論文 人和城市:一股新的審美思潮,(載《科學家與文藝思維》)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7 當代革命歷史題材文學創作論,《文學評論家》 1991#4 現代派文學的中國接受研究,(載《西方現代派文學研究》)新世紀出版社 1991/5 文化·審美·創新——當代革命歷史題材文學創作的文化背景問《文學評論》 1991#5 , 月逢十足海天寬,《南陽學刊》 1992#2 論胡適《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文學評論》 1993#4 人生此境——悵想弘一法師,《雨花》 1994#2 邊走邊唱——都市音樂人的精神困境,《上海文化》 1994#3 邊走邊唱——都市音樂人的精神浮沉,《開放時代》 1994#4 微命——潯僧——曼殊和尚,《雨花》 1994#4 眺望內心深處的日落(合作),《鐘山》 1994#6 學會聆聽,《藝術世界》 1994#6 雲在青天水在瓶——仁山居士的功德,《雨花》 1994#9 關於電影的一次對話,《佛山文藝》 1995#12 學人·學問·學風,《文藝理論研究》 1995#1 文學教育與文學史,《今天》 1995#4 歷史中的《學衡》,《二十一世紀》 1995#4 葉兆言——秦淮說書人與「技術作家」,《明報月刊》 1995#5 文學教育與文學史,《上海文化》 1995#5 二馬並馳——知識分子的職業與志業,《東方》 1995#6 記憶與遺忘,《上海文學》 1995#9 幾重山外從頭說,《文藝爭鳴》 1996#1 重複的夢魘,《上海文學》 1996#2 寫史偏多言外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6#3 「自述」之外的聲音,《東方》 1996#3 雅努斯的兩副面孔,《藝術世界》 1996#3 找尋消失的記憶,《當代作家評論》 1996#5 何日江山可定居,《二十一世紀》(香港) 1997#12 穿行在「個人」與「烏托邦」之間,《文藝爭鳴》 1997#3 書寫「當下」:從經驗到文本,《上海文學》 1997#5 人文精神與人文教育,《天涯》 1997#7 顧准與韋伯,《二十一世紀》(香港) 1998#12 理論的「傲慢」與「偏見」,《華東師大學報》 1998#5 理想主義的昨天與今天(合作),《山花》 1998#7 從「滷水罐」到「棗木扁擔」,《上海文學》 1999#1 現代小說研究的詩學視域(合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9#1 重建中國「現代文學」的合法性(合作),《文藝理論研究》 1999#1 個人與烏托邦之間,《二十一世紀》(香港) 1999/2/1 理論的「傲慢」與「偏見」,《鐘山》 1999#2 尋求「第三條道路」(合作),《上海文學》 1999#3 誰之公共性,《上海文學》 1999#5 現代「文學」與現代「文學觀念」,《文學評論》 1999 年青年學者專號 「觀念」的力量,《評論》 2000/1 輯 從晚清到當代,《上海文學》 2000#8 從「晚清」到「當代」,《南方文壇》 2000#6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天涯》 2000#5 現代「文學」在中國的確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1#1 「分期」的意識形態,《華東師大學報》 2001#2 解釋歷史的力量,《開放時代》 2001#5 文學香港:想象城市的一種方式,《二十一世紀》(香港) 2001#6 對整體性危機的文化回應,《視界》第 3 輯 (又載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 8 期) 文學:實踐與反思,《上海文學》 2001#7 從「滷水罐」到「棗木扁擔」(載《九十年代文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1 何日江山可定居(載《多維視野中的吳宓》),重慶出版社 2001/2 現代文學、教育體制、知識生產,《湖北大學學報》 2003 # 6 危機時刻的大學精神-重識蔡元培,《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3 # 1 危機時刻的大學精神-重識蔡元培,《 21 世紀》 2003 # 12 在教室里還有「經典」嗎?,《書城》 2003/11 再生與毀滅之地,《書城》 2003/9 性別轉移與上海流動空間的建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3 # 1

  • 庸俗的「頹廢」,《中華讀書報》 2003/4/16

" 主奴結構 " 與 " 底層 " 發聲;《當代作家評論》; 2004-10-1 文化傳統與都市經驗 -- 上海文化研究之反思;《文匯報 · 學林》; 2004-8-1 面臨雙重困境的選擇;《特區文學》; 2004-8-1 閱讀魯迅的當代意義;《中文自學指導》; 2004-6-1 視覺文化 · 歷史記憶 · 中國經驗;《天涯》; 2004-4-1 " 被壓迫者 " 的知識如何可能;《中國的現代性與城市知識分子》; 2004-3-1 " 必讀 " 與 " 不必讀 " ;《文匯報》; 2004-2-1 文化傳統與都市經驗;《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4-1-1 翻譯的 「 主題 」 與思想的 「 主體 」—— 文學史與思想史的視角;《文藝理論研究》;2005/04/01 「 文學 」 與 「 大東亞戰爭 」 ;《讀書》; 2006/07/01 「 生命權力 」 、 「 文學反抗 」 與文學的 「 先鋒性 」 ;《中華讀書報》; 2006/05/01 「 現代化 」 的期待,還是 「 現代性 」 的憂思;《差異》; 2006/04/01 「 韋伯翻譯 」 與中國現代性問題;《中國比較文學》; 2006/03/01 進入 「 全球圖景 ' 的瞬間;《文匯報》; 2006/03/01 無法擺脫 「 黑洞 」 的思想 「 宇宙 」— 《當代知識分子遇到政治》讀後;《 21 世紀經濟報道》; 2006/02/01 「 漲 」 聲想起來,誰心中明白;《中華讀書報》; 2007-12 「 誰 」 啟 「 誰 」 的蒙;《文藝爭鳴》; 2007-12 中國大學的自我主張;《書城》; 2007-11 愛與革命;《文匯報 · 文藝百家》; 2007-08 空間的生產與空間的轉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7-06 大學精神的重建:中國大學的自我主張;《 21 世紀經濟報道》; 2007-06 山河易如夢 山河難入夢;《文匯報》; 2007-04 生命權利、另一種壓迫與 「 文學的反抗 」 ;《江漢大學學報》; 2007-01 預言與危機 —— 重返 「 人文精神討論 」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7-01 《歷史開裂處的個人敘述——城鄉間的女性與當代文學中個人意識的悖論》 ,《文學評論》 2008 年 第 5 期; 左翼思潮與上海電影文化——以《神女》為例,《江西社會科學》,2008-06。 《「1940」是如何通向「1980」的?——再論汪曾祺的意義》,文學評論,2011-06。 羅崗學術專著 生命風景線(合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5/4。 無聲的黃昏(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 20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三卷本)(編著),東方出版中心1997。 果園城——蘆焚小說選(編著),珠海出版社 1997。 西風——陳衡哲小說選(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記憶的聲音,學林出版社 1998。 批評空間的開創(編著),東方出版中心 1998。 20世紀中國文學名著(中學生導讀本)散文卷(三卷本)(編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我史——康有為自述(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9。 九十年代思想文選(二卷本)(編著),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 梅光迪文錄(編著),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1。 面具背後,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12月。 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6/05/01。 思想文選: 2004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7-1。 張愛玲研究書系;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5-1。 危機時刻的文化想象,江西教育版,2005年12月。 帝國、都市與現代性——知識分子論叢(編),江蘇人民版,2006年1月。 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蘇人民版,2006年6月。 麗娃河畔論文學(主編),華東師大版,2006年11月。 城市的記憶——上海文化的多元歷史傳統 (許繼霖合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 羅崗譯文 危機時刻的大學精神;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6/08/01。

參考資料

1.羅崗教授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15-12-17] 2.教授文集 .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