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伯特·加布里埃爾·穆加貝

穆加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羅伯特·加布里埃爾·穆加貝

外文名稱 Robert Gabriel Mugabe

國籍: 津巴布韋共和國

民族: 紹納族

主要成就: 領導津巴布韋走向獨立

羅伯特·加布里埃爾·穆加貝(Robert Gabriel Mugabe,1924年2月21日-2019年9月6日),津巴布韋前總統

1951年穆加貝在赫爾堡大學畢業並獲文學學士。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後,出任實權總理。1987年,津巴布韋改行總統制後擔任總統,並於1990年、1996年、2002年、2008年和2013年連任,連續六次出任總統。[1]

目錄

人生經歷

求學經歷

穆加貝1924年2月21日出生於南羅得西亞索爾茲伯里市(今布韋首都哈拉雷)附近庫塔馬一個農民家庭,屬紹納族塞祖魯人。年輕的穆加貝曾在南非赫爾堡大學讀書,這一經歷對他一生影響極大。建立於1916年的赫爾堡大學是當時南非唯一招收黑人學生的高等學府。很多後來成為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的黑人青年都曾在那裡求學,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便是其中之一。穆加貝於1951年在赫爾堡大學畢業並獲文學學士,又通過函授獲巴蘇陀蘭大學教育學學士和倫敦大學經濟學、法學和行政管理學學士學位。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非洲大陸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浪潮風起雲湧,穆加貝在這股浪潮中躋身開國元勛的行列。自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後,津巴布韋於1895年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

投身革命

穆加貝早年積極參加津巴布韋獨立解放鬥爭,曾任黑人解放組織領導人,1977年起任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主席兼第一書記。

加納於1957年成為英國在非洲殖民地中第一個獲得獨立的國家。許多非洲國家的青年都慕名來到加納,用欣喜的目光打量這個新的國度,其中就有從南羅得西亞趕來的穆加貝。他在加納塔科拉迪教師培訓學院謀得一職,也在那裡結識了年輕的女教師薩拉赫·弗朗西斯卡·海弗恩。兩個有才智、勤奮且都矢志於非洲解放事業的青年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並最終成就了一樁「跨國婚姻」。

穆加貝於1960年回到南羅得西亞,決定與妻子一同留在那裡進行反對種族主義殖民主義的鬥爭。1963年,穆加貝參與創建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簡稱民盟),領導人民進行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武裝鬥爭。他的加納妻子曾因參加反抗活動被宣判監禁兩年、緩期執行五年。此後,穆加貝幫助妻子涉水攀山逃到了坦桑尼亞。在達累斯薩拉姆,妻子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恩哈莫德贊伊卡,意為「我們的國家有問題」。由於國內鬥爭的需要,穆加貝返回南羅得西亞,妻子則帶着孩子回到了加納。穆加貝回國後即遭捕,其後的鐵窗生涯長達10年之久。他的兒子才3歲多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政治生涯

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後,他出任總理。

連任總統

穆加貝1987年任總統,1990年、1996年、2002年和2008年連任。從政期間,穆加貝支持泛非主義、非洲獨立。穆加貝因被指其土地改革不當、經濟管理不善、人權記錄惡劣等問題,而受到國際社會批評指責,面對這些指控,穆加貝把國家的通脹及經濟負增長的問題,歸咎於西方國家對其實施的制裁,及以往的少數白人管治上。

2008年的總統選舉,穆加貝所得的票數不及反對派候選人摩根·茨萬吉拉伊,由於茨氏的得票率未達半數,因此本因舉行第二輪選舉。後由於茨氏退出第二輪選舉,穆加貝再次當選津巴布韋總統。

2013年8月3日,津巴布韋選舉委員會公布,89歲的現任總統羅伯特·穆加貝在7月31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獲勝,自1987年以來連續第六次出任津巴布韋總統。

2015年2月4日,津巴布韋哈拉雷,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參加非洲聯盟首腦會議後回國,在向支持者發表講演後當眾摔倒,十分狼狽不堪。

2017年11月初,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解僱了被認為是總統接班人並得到了軍方支持的副總統姆南加古瓦的職務。11月15日,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被軍方扣留。

2017年11月21日,穆加貝辭去總統職務。與此同時,他和軍方達成辭職協議,即他和妻子格雷斯可以繼續享有法律豁免權,同時還可以獲得至少1000萬美元的退休金,另外可以終身領取15萬美元的年薪。一旦93歲高齡的穆加貝去世,格雷斯能終身領取他年薪的一半。

政治作為

津巴布韋獨立和穆加貝出任國家領導人,都曾在國際社會引來吹呼。開啟新時代的興奮暫時掩蓋了一個與生俱來的痛苦。然而,當極具號召力的革命鬥爭口號變為極為緊迫的現實任務後,這一痛苦一直成為懸在穆加貝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起因便在於那個古老的土地問題。土地問題集中體現着這個南部非洲國家內部最基本的社會矛盾運動。津巴布韋歷史與現實的演變、黑人與白人間的衝突都最終在土地問題上結結實實地打了一個死結。

這個死結產生於歐洲白人殖民主義者對津巴布韋的不公正掠奪。自19世紀末始,英國南非公司一進入南羅得西亞,便驅趕當地黑人到土著保留地並大量掠奪他們的土地。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掠奪之後,津巴布韋土地占有的不平等程度令人咋舌:20世紀初,平均每個白人占有的土地相當於黑人的30倍;40年代為37倍;70年代為近19倍。即使在歐洲白人大舉移民南羅得西亞以後,白人最多不過占全國人口總數的5%,但他們占有的土地數量同占人口總數95%的黑人土地數量大致相等。除占有土地面積懸殊之外,白人所占的均為交通方便、土質肥沃的好土地,而黑人所占均為偏遠、降雨量稀少的貧瘠之地。土地占有不公問題既是白人種族主義者和殖民主義者長期掠奪的結果,又理所當然地成為黑人解放運動的內在動力。僅僅從這一點來看,人們便不難理解穆加貝所領導的革命何以能夠成功,以及在獨立後的若干年內何以能夠享有頗具慣性特質的聲望。

1979年即津巴布韋獨立前夕,當穆加貝坐下來與對手談判國家獨立問題時,雙方在土地問題上的妥協客觀上將這一尖銳矛盾留給了將來。有關津巴布韋獨立的倫敦蘭開斯特大廈文件規定,任何白人財產必須在憲法授權範圍內才能徵得,同時還有50多條附加條件,這一政策10年不變;只能通過公平的市場買賣才能從白人定居者手中獲得土地,英國和美國也因此承諾對徵收白人土地給予補償。這意味着,一方面,穆加貝沒有要求對白人所占土地進行無償剝奪,這體現出他藉此推動種族和解的良好意願,另一方面,這些規定也捆住了他的手腳,限制了新政府用剝奪的方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土地問題,客觀上承認了白人殖民者對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當穆加貝做出妥協,將土地問題這一尖銳矛盾留給未來之時,他實際上是將矛盾留給了未來的自己。此後近三十年中,穆加貝一直被一種惡性循環的兩難局面所折磨: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最優選擇是不觸動現有土地占有狀況。因為改變土地占有狀況,勢必意味着觸動牢牢掌握着津巴布韋經濟命脈的白人利益,進而導致國家經濟狀況的無序與混亂。然而,對於穆加貝來說,不在土地問題上有所作為,在政治上卻是不正確的。改變津巴布韋土地占有不公平現象的允諾既是穆加貝們得天下的原因,也是他們能夠坐天下的基礎。一方面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另一方面是政權的政治基礎。穆加貝一直尋求既要穩定國家經濟命脈,又要維護自己的政治基礎。但兩者間具有截然相斥的性質,幾乎到了動輒得咎的地步,穆加貝多年來一直苦無良策。

人物評價

他是津巴布韋的開國元勛,更是非洲任期最長的總統。然而在他統治下的津巴布韋,被稱為非洲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失業率達80%,人們忍飢挨餓;他曾帶領黑人和窮人與殖民者抗爭,被稱為民族英雄,卻也曾出動軍警武力鎮壓反對派的示威遊行;他老當益壯、語驚四座,同時卻也性格孤僻,終生無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很多津巴布韋人對穆加貝這棵政壇常青樹感情矛盾,既鄙視他,又敬愛他。他有魅力,受過良好教育,而且聰明真誠。但也是他一度拖垮了經濟,飢腸轆轆的國民只能離開故土去鄰國討生活。通脹率最高曾達到200000%,發行的1000億元面值鈔票也創下了世界紀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