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編織帶
製作工藝
紗線經絡筒、卷緯形成緯線管後,插在編織機的固定齒座上,緯紗管沿8字形軌道迴轉移動,以牽引紗線相互交叉編織。通常錠數為偶數,織成帶子為管狀,錠數為奇數,織成的帶子為扁片狀。錠織工藝 舊中國就開始應用,錠數因設備不同,一般為9~100錠不等,編織的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卷緯—織造—落機開剪—包裝。1960年開始,對編織機進行多次技術革新,主要有桃板直徑放大,安裝斷橡筋 自動停車裝置,鐵錠改為尼龍錠子。這些設備上的改進,使車速提高到160~190轉/分,看台率增加一倍,產品質量大為提高。
編織不但可織帶,還織繩。管狀帶是編織繩的一種,直徑1~4厘米的稱 繩或繩線,直徑大於4厘米的又稱繩索,直徑大於40厘米的一般稱為纜或 纜繩。1989年,行業引進日本八股纜繩生產線設備,於翌年生產出聚丙烯八股纜繩,產品。[1]
簡介
分類 織帶按編織方法分為 平紋、 斜紋、緞紋與雜紋幾大類。(平紋/小波紋/斜紋/安全織帶/坑紋/珠紋/提花等PP織帶按其紗的粗細可分為900D/1200D/1600D;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織帶的厚度,厚度也確定其單價和韌度。)[2]
參考文獻
- ↑ 怎麼用編織帶編制小框子 編織籃做法百度經驗
- ↑ 編織袋適用範圍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