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鸚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鸚鯛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綠鸚鯛(學名:Sparisoma viride)是鸚哥魚科、鸚鯛屬魚類。一般體長為55厘米,重量為1.6千克。體長最大61厘米。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約為體長的2/5。頭部鈍圓,臉頰有一排鱗屑。尾鰭在年輕時被截斷,中期微缺,在成年雄性呈月形。綠鸚鯛的特徵是大而重的鱗片和由融合牙齒形成的喙狀下巴。上牙與下牙相吻合。綠鸚鯛的着色變化很大,具體取決於魚所處的階段。在初始階段,雄性和雌性均為斑駁的紅褐色,通常在身體的三分之二處混合有白色鱗片,而腹部亮紅。在側面有五個淺點的水平行。尾鰭的前半部分為白色,後半部分為紅褐色。臀鰭和胸鰭為鮮紅色。幼魚體褐色,腹部紅色,有近2片的鱗片是白色。雄魚體綠色,頭部有橙色條紋,鰓蓋上有一明亮的黃色斑點。尾鰭基部黃色,尾鰭上有一橙色彎月帶。雌魚體暗灰色,體側中下部鮮紅色。末期雄性為綠色,頭部的上半部帶有對角橙色帶。尾鰭上有一個橙色的縫狀凹痕。黃斑位於鰓裂的頂部附近,另一個位於尾鰭的底部。

簡介

綠鸚鯛是棲息於珊瑚礁及相鄰的草床區,用堅硬的板齒喙啃食珊瑚及附着藻類。生活在水深3-50米的淺水區,在珊瑚礁周圍水域常見。白天活動,晚上睡在礁石上相當開闊的地方過夜,在那裡它能迅速逃離捕食者。用胸鰭遊動。綠鸚鯛為食草動物,在遍布整個礁石的岩石表面上生長的珊瑚和藻類上吃草。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包括墨西哥灣的東部和西部邊界。

評價

提高鸚嘴魚知名度的不僅僅是上述這些本領,還有它們複雜的繁殖習性。雄性鸚嘴魚可能是「天生」的雄魚,也可能是由雌魚經性逆轉而來。有的種類生來有雄有雌,如綠鸚鰓;有的種類則生來全是雌性,必要時再性逆轉為雄性。纖鸚嘴魚是目前人們知道的唯一不改變性別的鸚嘴魚。大多數鸚嘴魚群體由一條雄魚主導,但也有一雌一雄成對交配的情況存在。一般情況下,性成熟的鸚嘴魚全年都可以繁殖。夏季為繁殖高峰期,每到這時,鸚嘴魚就成群游到珊瑚礁。繁殖活動通常發生在黃昏,這與潮汐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因為這時是受精卵分散的最佳時機。受精卵會自由漂浮,進入珊瑚礁,直至孵化。鸚嘴魚的幼魚喜歡棲息在環境相對穩定的潟湖中,長大後則成群地游弋在岩礁或珊瑚礁外圍。[1]

參考文獻

  1. 綠鸚鯛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