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茶沙拉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茶沙拉筍

綠茶沙拉筍屬於涼菜/拌菜,主要原料是竹筍、茶,口味是鮮,工藝是煮,難度屬於高級。

中文名綠茶沙拉筍

原 料竹筍900克、綠茶粉2茶匙等營養價值開胃健脾食用功效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

原料

竹筍900克、綠茶粉2茶匙、沙拉醬1包、花生粉適量。

操作步驟

1、將竹筍洗淨,連外殼用冷水以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繼續煮約50分鐘至熟,去掉外皮切成塊狀裝盤,放涼後置冰箱內冷藏。

2、將綠茶粉和沙拉醬、花生粉拌勻,置入擠花袋中。

3、食用前將涼筍取出,用擠花袋將醬料擠到筍塊上即成 。

營養價值

1.開胃健脾: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

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症;

2.寬胸利膈、通腸排便: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

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於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3.開膈消痰: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餘脂肪,消痰化瘀滯,

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4.增強機體免疫力: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5.茶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尤其是兒茶素,能抑菌、消炎、抗氧化,可阻止脂褐素的形成,

並將人體內含有的黑色素等毒素吸收之後排出體外。

6.茶葉中的綠原酸,亦可保護皮膚,使皮膚變得細膩、白潤、有光澤。茶葉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維生素C、胡蘿蔔

素等能通過綜合作用捕捉放射性物質,可以減少輻射對皮膚的傷害。

7.茶葉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所以常喝茶可使皮膚白皙、有光澤。

適用人群

1.肥胖和習慣性便秘的人尤為適合;

2.患有胃潰瘍、胃出血、腎炎、肝硬化、腸炎者、尿路結石者、低鈣、骨質疏鬆、佝僂病人不宜多吃。

3.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者、宿醉未解者。

4.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等。

用法用量

1.竹筍適用於炒、燒、拌、熗,也可做配料或餡。

2.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唯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

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食用前應先用開水焯過,以去除筍中的草酸。

3.竹筍既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成干製品或罐頭。

4.靠近筍尖部的地方宜順切,下部宜橫切,這樣烹製時不但易熟爛,而且更易入味。

5.鮮筍存放時不要剝殼,否則會失去清香味。

注意事項

茶葉不宜和人參、西洋參一起食用,會影響藥效。

食用功效

1.竹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清熱益氣、

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養肝明目、消食的功效,還可開胃健脾,寬腸利膈,通腸排便,

開膈豁痰,消油膩,解酒毒;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開、脘痞胸悶、大便秘結、痰涎壅滯、形體肥胖、酒醉噁心等病症。

2.茶葉味苦、甘、性涼,入心、肺、胃經;具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

主治頭痛、目昏、多睡、思維不清、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痢疾、小便小利等。

貼士

1.要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紅,「痣」紅的筍鮮嫩。

2.要看節,節與節之間距離越近,筍越嫩。

3.要看殼,外殼色澤鮮黃或淡黃略帶粉紅、筍殼完整且飽滿光潔的質量較好。四要手感飽滿,肉色潔白如玉。

茶葉選購

1.茶葉最好放在錫制的罐中,儘量不用鐵製或木製茶罐。若用不銹綱容器裝茶葉,不妨用火在容器外烤一下。

若用紙罐裝茶葉,應先放少量茶葉吸收罐內氣味。茶葉罐要放於通風處,並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另外,

如果用低溫儲存,溫度應保持在5度最佳。

2.巧辯新茶與陳茶:新茶外行新鮮,條索勻稱而疏鬆;手感乾燥,若用大拇指與食指一捏,或放在手心一捻,

即成粉末;新茶經沸水沖泡後,清香撲鼻,芽葉舒展,湯色澄清,剛沖泡時色澤碧綠,而後慢慢轉微黃,

飲後舌感較醇和、清純;陳茶則不具有以上特點。[1]

參考資料

  1. 綠茶沙拉筍,搜狗,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