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礬炮製方法與飲片性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礬炮製方法與飲片性狀


【藥材來源】

綠礬礦物水綠礬Melanteritum或人工製成的含水硫酸鐵。主含硫酸亞鐵。全年均可採挖。採得後,去淨雜質,打碎,加水加熱溶化,蒸發部分水分,放涼待自然結晶。   

【古代炮製方法】

宋代有「煅赤」(《聖惠方》),「用火煅通赤,取出,用釅醋淬過復煅,如此三度,細研」(《集驗方》),「煉汁盡」、「火煅通紅,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瘡瘍》);尚有鹽與硫黃制(《洪氏》)。明代有薑汁制(《保元》)、米炒制(《入門》)、童便制(《普濟方》)。清代尚有面裹火煨焦(《串雅內》)。煅法和煅醋淬法一直沿用至今。   

【現代炮製方法】

  1、綠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打碎。   2、煅綠礬:取淨綠礬打碎,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汁盡,紅透為度,取出放涼,研粉。   3、醋綠礬取淨綠礬打碎,置耐火容器內,加入醋,蓋好,置爐火上武火加熱,待綠礬溶解後攪拌均勻,繼續煅至汁盡,全部呈絳色為度,取出放涼,研粉。綠礬每100kg用醋20kg。

【飲片性狀】

綠礬為不規則粒狀,大小不一,綠色,半透明,似玻璃光澤。質較脆(硬度2),氣無,味酸澀。在乾燥空氣中逐漸風化成粉,置濕空氣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黃棕色銹衣。煅綠礬(絳礬)失水乾枯,為細粒疏鬆集合體,光澤消失,絳紅色。氣無,味澀。若成塊狀,則性脆硬度稍高(硬度2.5~5.5)。醋綠礬為絳色細粉,質地疏鬆。味澀,有醋氣。

【炮製目的】

綠礬味酸性涼。歸肝經、脾經。具有解毒燥濕,殺蟲補血功能。用於黃腫脹滿,疳積久痢,腸風便血,血虛萎黃,濕瘡疥癬,喉痹口瘡,爛弦風眼。   生綠礬一般不內服,多用作外用洗塗劑,偏於燥濕止癢,殺蟲。用於濕疹,疥癬,瘡毒。內服多煅用,煅後失水變枯,不溶於水,降低了致嘔吐的副作用,增強了燥濕止癢作用。加醋煅不但降低了致嘔吐作用,以利內服,並增強了入肝補血,解毒殺蟲的功效。用於黃腫脹滿,血虛萎黃,疳積久痢,腸風便血。

【應用選擇】

  1、生用   (1)喉瘡:常與雄黃、硼砂同用,研末吹口,治喉瘡毒盛(《萬氏家抄方》)。綠礬和醋共研,曬乾為末,吹口,可治喉風腫閉(《孫天仁集效方》)。   (2)趾甲瘡:綠礬煎洗,配伍雄黃、硫黃、乳香、沒藥研末塗搽,可治趾甲內生瘡(《醫方摘要》)。配伍藿香、大黃、黃精研末塗搽,可治灰指甲。   2、制用(煅製品)   (1)疥癬:配伍花椒、冰片、樟腦、煅燒研末,可治疥瘡,濕者干摻,干者菜油調塗(《良方匯集》)。皂礬配楝樹子,燒研外搽,可治頭癬(《普濟方》)。   (2)黃腫脹滿:常與蒼朮、厚朴、陳皮、半夏、大棗同用,具有運脾化濕作用,用於脾胃不健,氣滯濕蓄,黃腫、脹滿,如絳礬丸(《重訂廣溫熱論》)。   (3)缺鐵性貧血:與薏仁、黨參、大棗合用,可補脾益血,如綠礬補血丸。與白朮、山藥、黑棗同用亦可補脾益血,如絳棗丸(《中華血液雜誌》1983)。   (4)赤白痢:常與白礬、龍骨、赤石脂等同用,具有止痢澀腸作用,可用於赤白痢,腸滑不止,如綠白散(《總錄》)。   (5)鈎蟲病:本品單用,煅透研末吞服,或與綠豆粉同用,加米飯為丸,可治鈎蟲病。

【現代研究】

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綠礬系七水硫酸鐵,可含有多種脫水產物,如FeSO4·5H2O、FeSO4·4H20、FeSO4·H2O;煅綠礬則除赤鐵礦之外,尚出現含水量各不相同的硫酸鐵組分。熱分析結果,630~710℃失水43%,相當水綠礬為主的組分特徵;煅綠礬在300℃前仍失水20%示煅樣中尚含有大量含水組分,在770℃前失去二氧化硫則證明煅樣尚含大量硫酸鹽。Fe的溶出率為:中溶(24.0%》鹼溶(8.9%)>酸溶(5.6%)。煅製成絳礬,Fe溶出率相應降低:中溶(5.8%)>酸溶(2.5%);鹼溶(0.17%)。值得注意的是,綠礬在瘍面中溶條件下,Fe溶出率高於從溶解度計算的Fe值(9.75%);而絳礬樣品中共存有赤鐵礦,Fe溶出率則低於此值。綠礬入散劑用,酸溶明顯大於鹼溶。且鹼溶溶液中Fe比例低(占酸不溶物的0.1%);主要為緩衝劑中的Na,並反映出了其原料的混入物成分。絳礬配入散劑,Fe主要見於酸性介質環境的溶液,而鹼性溶液中Fe量極低,也說明試樣並未煅透。對絳礬而言,散溶的鐵量將隨轉化為赤鐵礦的量而改變。皂礬主要成分為FeSO4·xH2O,炮製前綠礬含鐵量20.13%,炮製後絳礬含鐵量為24.86%。綠礬酸澀之性味極強,對人體的舌和喉部黏膜均有強烈刺激性,醋制後可緩和其酸澀味和刺激性,同時其質地疏鬆,容易研成細粉,人體易吸收,並能除去所含雜質,而提高純度。另有實驗結果表明:綠礬生樣及炮製品中的鐵基本是以FeS04形式存在,同時含有少量Fe3+;綠礬在成礦過程中有氣相包裹體形成。綠礬生樣經酸性訶子溶液浸泡後,其中部分鐵離子形成了有機化合物,而且Fe2+/Fe3+比值及鐵離子離子性比綠礬生樣均有顯著提高。

【附】

文獻摘錄:「火煅醋淬三遍,《局方》多用米炒,恐勝礬力也。」(《入門》)「蓋此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既能人血分伐木,又能燥濕化涎,利小便,消食積,故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綱目》)「燒之則赤,以破血之積垢,甚效甚速。」(《求真》)「煅赤用。(煅赤名絳礬,能人血分,伐肝木,燥脾濕)絳礬一斤醋拌曬乾,人瓶火煅為末,醋糊丸酒下……用醋制以平內服多煅用,煅後失水變枯,不溶於水,降低了致嘔吐的副作用,增強了燥濕止癢作用。加醋煅不但降低了致嘔吐作用,以利內服,並增強了入肝補血,解毒殺蟲的功效。用於黃腫脹滿,血虛萎黃,疳積久痢,腸風便血。

【應用選擇】

  1、生用   (1)喉瘡:常與雄黃、硼砂同用,研末吹口,治喉瘡毒盛(《萬氏家抄方》)。綠礬和醋共研,曬乾為末,吹口,可治喉風腫閉(《孫天仁集效方》)。   (2)趾甲瘡:綠礬煎洗,配伍雄黃、硫黃、乳香、沒藥研末塗搽,可治趾甲內生瘡(《醫方摘要》)。配伍藿香、大黃、黃精研末塗搽,可治灰指甲。   2、制用(煅製品)   (1)疥癬:配伍花椒、冰片、樟腦、煅燒研末,可治疥瘡,濕者干摻,干者菜油調塗(《良方匯集》)。皂礬配楝樹子,燒研外搽,可治頭癬(《普濟方》)。   (2)黃腫脹滿:常與蒼朮、厚朴、陳皮、半夏、大棗同用,具有運脾化濕作用,用於脾胃不健,氣滯濕蓄,黃腫、脹滿,如絳礬丸(《重訂廣溫熱論》)。   (3)缺鐵性貧血:與薏仁、黨參、大棗合用,可補脾益血,如綠礬補血丸。與白朮、山藥、黑棗同用亦可補脾益血,如絳棗丸(《中華血液雜誌》)。   (4)赤白痢:常與白礬、龍骨、赤石脂等同用,具有止痢澀腸作用,可用於赤白痢,腸滑不止,如綠白散(《總錄》)。   (5)鈎蟲病:本品單用,煅透研末吞服,或與綠豆粉同用,加米飯為丸,可治鈎蟲病。

【總結】

綠礬始載《日華子本草》。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鐵,易失水,氧化失水後致使顏色變白,氧化後色變黃棕色。宋代始見煅法,煅制後呈絳色,吸潮性強。歷代綠礬內服時大部分製成絳礬,多用於治療萎黃、水腫、痞塊等症。綠礬對人體的舌和喉部均有強烈刺激性,醋制後可緩和其酸澀味和刺激性,便於內服。內服後部分鐵被血液吸收,提供造血原料,並刺激造血系統能使紅細胞新生旺盛,可治缺鐵引起的貧血性水腫。其療效與硫酸亞鐵相似,但腸道副作用比硫酸亞鐵輕。 [1]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規範》)。 二、切制 打碎(《規範》)。 三、炮炙 1.煅制 取淨綠礬,打碎後置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穴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研粉(《規範》)。 2.醋制 (1)取淨綠礬與醋同放鐵鍋內,置爐火上燒煅,待綠礬熔化時,用竹片攪勻,使礬、醋充分混合,再煅至全部呈線色為度,取出,放涼,研粉。每綠礬100kg,用醋25kg(《青海》)。 (2)取淨綠礬,用明煅法煅至紅透,趁熱用醋淬透。每綠礬100kg,用醋30kg(《集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