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綠林艷史(陳一棠/導演)原圖鏈接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綠林艷史》是1932年陳一棠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胡萍、陳一裳等領銜主演

電影,作為記錄時代變遷、生活巨變的載體,亦是引領人們精神文明的火炬。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1],中國電影在與時代共振中不斷革新創造,從黑白影像到華光流彩,從順應政治思想到反應社會現狀,從歷史回觀到未來展望,從底層小人物到武林奇俠[2]…...

目錄

演員簡介

胡萍,中國早期影星。她多才多藝,能編善演,被人稱為作家明星。她是湖南人,在長沙長大,曾在當地一家咖啡館當過服務員,田漢發現她具有演戲的天賦,就介紹她到上海進入戲劇界。她先加入上海「大道劇社」,參加演出了《街頭人》、《亂鍾》等舞台劇,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女演員。

1931年,胡萍進入電影界,先後在「友聯」和「白虹」《海上英雄(1931)》和《綠林艷史》兩部影片。1932年她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成為一名進步電影工作者。1932年至1933年,它在「明星」參加拍攝了七部影片,其中的《戀愛與生命》和《姊姊的悲劇》兩片由她擔任女主角。《姊姊的悲劇》的劇本由她編寫,高梨痕出任導演,男主角是鄭正秋。1933年秋,她轉入藝華影片公司,主演了《烈焰》一片。

1934年至1935年,胡萍在「藝華」主演或擔任重要角色的影片有:史東山編導的《女人(1934)》、陽翰笙編導的《生之哀歌》、蔡楚生編導的《飛花村》、洪深編劇的《時勢英雄》以及歐陽予倩的名作《新桃花扇》等片,她成為「藝華」的台柱。

1936年,胡萍轉入新華影片公司,主演了史東山編導的《狂歡之夜》及田漢編劇、史東山導演的《青年進行曲》。1937年她主演了影片《夜半歌聲(1937)》,在此片中,她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獲得好評。

抗日戰爭爆發後,胡萍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後來她息影,因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下落,直到文革時期才發現她仍在長沙。

視頻

綠林艷史 相關視頻

新華社綜述:2015年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成就
170602 首席評論 王中磊:中國電影發展新動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