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綿綢 |
綿綢,漢語詞語,讀音為mián chóu,意思是厚實絲織物。
簡介
古代亦作「 綿紬 」。用殘次繭絲經過加工處理紡成綢絲所織的平紋綢。織物表面不光整,但厚實堅牢。
評價
《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九年》:「周制:『庶人已上,唯聽衣綢、綿綢、絲布、圓綾、紗、絹、綃、葛、布等九種,餘悉禁之。』」 胡三省註:「綿綢,紡綿為之。今淮人能織綿紬,緊厚,耐久服。」根據制織工藝,有素色塔夫綢、閃色塔夫綢、條格塔夫綢、提花塔夫綢等。素色塔夫綢用單一顏色的染色熟絲織造;閃光塔夫綢利用經緯絲的顏色不同,織成織品後形成閃光效應,條格塔夫綢是利用不同顏色的經絲和締絲按規律間隔排列,織成織品後,形成條格效應;提花塔夫綢簡稱花塔夫綢,是在素塔夫綢的平紋地上,提織緞紋經花。塔夫綢緊密細潔,綢面平挺,光滑細緻,手感硬挺,色澤鮮艷,色光柔和明亮。不易沾灰。主要用作婦女春、秋服裝,節日禮服,羽絨服面料等。由於其經、緯線是經過特殊加工的。如經線,是20/22D桑蠶絲1根先加S捻 800T/m,再2根合併加2捻600T/m;緯線是20/22D桑蠶絲1根先加S捻600T/m,再3根併合加 工捻600T/m。然後經、緯線精煉,織成塔夫綢。因此,經、緯線交錯點緊密,空隙微小, 綢面顯得異常平挺,並由於經、緯線經過特殊加工,綢的身骨堅挺而柔軟。素、條、格塔夫 綢或花塔綢的幅寬和重量等,可根據需要安排,常用有90cm、13.5m/m的,也有100、 114cm,12、16m/m的,等。塔夫綢是婦女禮服的上品,歐美和許多地區婦女都很喜歡。但塔夫綢生產工藝複雜,產量不多,只能有限供應,這樣更顯得其名貴難得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