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多利亞大瀑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多利亞大瀑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維多利亞瀑布又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贊比亞津巴布韋的接壤處。維多利亞瀑布的形成,是由於一條深邃的岩石斷裂谷正好橫切贊比西河。斷裂谷由1.5億年以前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瀑布寬1,700多米(5,500多英尺),最高處108米(355英尺),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維多利亞瀑布

地理位置:非洲贊比西河的中游

外文名稱:Victoria Falls

簡介

維多利亞瀑布的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5立方米/秒(33,000立方英尺/秒)。廣闊的贊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在寬淺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後突然從約50米(150英尺)的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峽谷。主瀑布被河間岩島分割成數股,浪花濺起達300米(1,000英尺),遠自65公里(40英里)之外便可見到。每逢新月升起,水霧中映出光彩奪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聲如雷鳴,當地卡洛洛-洛齊(Kalolo-Lozi)族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Mosi-oa-tunya),意即「霹靂之霧」。據考證,遠在公元90年即有少數農業人口在贊比西河兩岸定居。多數原住民則在距瀑布半徑128公里(80英里)範圍內以漁獵為生。今日當地部族有東加人、洛齊人、萊雅人(Leya)、托卡人(Toka)和蘇比亞人(Subia)。東加人每年在瀑布旁舉行雨祭,將黑色公牛扔入峽底祭奠河神。1855年11月16日,英國探險家利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抵達瀑布所在地,為第一個見到該瀑布的白人。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峽谷上建成跨度200米(657英尺)的拱形鐵路公路兩用橋。贊比亞一側建有兩座水電站,發電能力共10萬千瓦。維多利亞瀑布國家公園與李文斯頓狩獵公園形成瀑布地區。瀑布地區已成為非洲著名旅遊勝地。

地理位置

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位於南部非洲贊比亞和津巴布韋接壤區域,在贊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處,南緯緯17度55分28秒,東經25度51分30秒,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麗和最壯觀的瀑布之一。位於贊比西河上,寬度超過兩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峽谷,水霧形成的彩虹遠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被贊比亞人稱為「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或譯為莫西瓦圖尼亞)」,津巴布韋人則稱之為「曼古昂冬尼亞」,兩者的意思都是「聲若雷鳴的雨霧」(或 「轟轟作響的煙霧」)。地球上很少有這樣壯觀而令人生畏的地方。曾居住在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附近的科魯魯人很怕那條瀑布,從不敢走近它。鄰近的湯加族則視它為神物,把彩虹視為神的化身:他們在東瀑布舉行儀式,宰殺黑牛以祭神。

瀑布形成

當贊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湧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衝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維多利亞瀑布的當地名字是「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可譯為「轟轟作響的煙霧」。彩虹經常在飛濺的水花中閃爍,它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離瀑布40--65千米處,人們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雲般的水霧。在8月至12月的旱季里,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的全寬可盡收眼底,不過8月至12月的水位可能很低。到洪水季節,那情景變得驚天動地。贊比西河的狂濤怒波,以萬馬奔騰之勢飛瀉而下,流量達旱季時的15倍。

贊比西河的流量隨季節而變,雨季漲滿水的河流每分鐘有五億五千萬公升的水自1.6公里寬的懸崖邊緣下瀉,形成世上最寬的瀑布。傾注的河水產生一股充滿飛沫的上升氣流,遊客站在瀑布對面懸崖邊,手上的手帕都會被這強大的上升霧氣卷至半空。

形成

維多利亞瀑布的形成,是由於一條深邃的岩石斷裂谷正好橫切贊比西河。斷裂谷由1.5億年以前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維多利亞瀑布最寬處達1690米。河流跌落處的懸崖對面又是懸崖,兩者間的峽谷僅75米,水在這裡形成一個名為「沸騰渦」的巨大旋渦,然後順着72千米長的峽谷流去。

分段

維多利亞瀑布實際上分為5段,它們是東瀑布、虹瀑布(這裡峽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1855年,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成為第一個到達維多利亞瀑布的歐洲人,他是乘坐獨木舟接近瀑布的。

非洲第四大河的贊比西河滾滾流到這裡,在寬約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萬頃銀濤整個跌入約110米深的峽谷中,捲起千堆雪,萬重霧,只見雪浪騰翻,湍流怒涌,萬雷轟鳴,動地驚天,濺起的白色水霧,有如片片白雲和輕煙在空中繚繞,巨響和飛霧可遠及15公里。

天塹

大瀑布所傾注的峽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見的天塹。在這裡,高峽曲折,蒼岩如劍,巨瀑翻銀,疾流如奔,構成一副格外奇麗的自然景色。大瀑布傾注的第一道峽谷,在其南壁東側,有一條南北走向峽谷,把南壁切成東西兩段,峽谷寬僅60餘米,整個贊比西河的巨流就從這個峽谷中翻滾呼嘯狂奔而出。大瀑布的水汽騰空達300餘米高,使這個地區布滿水霧,若逢雨季,水沫凝成陣陣急雨,人們站在這裡,不消幾分鐘,就可渾身濕透。

歷史傳說

關於大瀑布,這有一個動人傳說:據說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每天都有一群如花般美麗的姑娘,日夜不停地敲着非洲的金鼓,金鼓發出的咚咚聲,變成了瀑布震天的轟鳴;姑娘們身上穿的五彩衣裳的光芒被瀑布反射到了天上,被太陽變成了美麗的七色彩虹。姑娘們舞蹈濺起的千姿百態的水花變成了漫天的雲霧。多麼美妙、令人神往的景色呀!

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觀數百米,一座151米寬的鐵橋飛架大河兩岸,那是維多利亞大瀑布橋,它記載着這樣一段歷史:利文斯通的大「發現」打破了當地居民的平靜生活,1890年,英國人統治了大瀑布南面的津巴布韋,四五年後又控制了大瀑布北岸的贊比亞。殖民者始於「發現」,繼而占領,原形至此畢露無遺。1903年至1905年,殖民者又建造了這座公路鐵路橋,打通贊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塹,企圖為英國實現從開羅到開普敦的殖民統治鋪平道路。大瀑布有一種悲壯美,這種美能使人受到震撼。就在這座橋建成六七十年後,大瀑布南北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魔鬼瀑布沖走了殖民者強加在非洲人民頭上的厄運,馬蹄瀑布鼓舞着非洲人民的鬥爭士氣,主瀑布的怒吼聲震碎了殖民主義的黃粱美夢,大瀑布兩岸的人民先後贏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