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文獻通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續文獻通考》,中國古代官修典章制度史專著。清乾隆時三通館史臣奉敕編修。乾隆三十年(1767)完成初稿,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間定稿,有武英殿刊本,浙江書局復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十通》合刊本,本書為影印精裝2冊。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文獻通考》之續書,共250卷,分類大致與《文獻通考》相同,僅在《郊社考》中分出《群祀考》,《宗廟考》中分出《群廟考》,總共為26考。本書系以王圻所編《續文獻通考》為基礎,加以擴大和充實而編成,記載宋寶慶元年(1225)至明崇禎十七年(1644)間史事。所收資料比較豐富,除采自正史外,還引用了諸家文集、史評、語錄和說部的資料,對研究宋元明時期尤其是明代的經濟、政治制度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與《續通典》和《續通志》相比,本書是修成最早也是修得較好和較有價值的一部。作為本書編修基礎的王圻《續文獻通考》,成書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僅萬曆年間刊行過,傳世之本較少。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其《續文獻通考》共254卷,除與《文獻通考》相同之24考外,新增了節義、諡法、六書、道統、氏族、書院6考,共分30考。記載南宋嘉定末年至明萬曆初史事,所收資料較多,明代資料尤多,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資料缺乏細緻的考證,分類也不夠恰當,內容較雜亂,錯誤較多。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續文獻通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