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緒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緒論 指書籍或論文開頭說明主旨和內容的部分 [1] 。 任何文章總要有一個開頭,學位論文的開頭通常要求有一篇緒章(叫序、序言、前言、緒論、緒章等等均可),緒章的任務是交代自己的選題、論文的主攻方向、文獻檢索過程和情況(即前人這方面已經做了些什麼)、自己的論文在哪些方面有所創新(或有所整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論文大致的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關於論文的問題。但是不少論文的緒章,寫什麼的都有,或是感謝之類,或者是發表感想,像散文而不是論文。對緒章提出一定的規範要求,就是強制作者必須考慮自己是否做了文獻檢索,論文是否提出了新觀點。 在規範的學位論文中,此部分不可或缺。在一般情況下,「緒論」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選題的價值與意義、文獻評論、此文的思路、資料和方法、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及邏輯安排等,以此彰顯此項研究與已有成果之差異,強調此項研究在資料、方法上的獨特性,以及全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以便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文,並激起閱讀的興趣。 中文名 緒論 釋 義書藉或論文開頭說明主旨和內容的部分拼 音xù lùn 注 音ㄒㄩˋ ㄌㄨㄣˋ近義詞緒言作 用方便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文,並激起閱讀的興趣

要求

要寫好「緒論」這一章,第一要務是做好文獻搜索收集研究。有了文獻工作紮實的基礎,就有了對課題的清楚了解,就有了追趕課題最高水平的明確目標,就可以掌握開展研究的各種工具和手段。從本質上說,第1章是作者文獻工作的成果。也就是說,第1章也是研究,不研究完不成第1章的寫作。文獻工作的任務,一是為了清楚地了解研究課題的背景和意義,二是為了調查研究課題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本課題的當前水平,三是為了決定博士論文研究中需要展開的內容和執行的研究。與此相應,博士論文的第1章,一要寫好研究背景和意義,二要寫好課題的歷史和現狀,三要說明博士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調查

歷史和現狀的調查 不論作什麼樣的研究題目,動手研究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調查清楚這個項目的歷史和現狀。 ⒉1 調查要有提綱,以下是這個提綱的可能的內容。 ⑴ 近幾年已經做了哪些工作? 正在做着什麼? ⑵ 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 怎樣解決的? 還有什麼問題? ⑶ 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關鍵是什麼? ⑷ 已經得出了哪些結論? 這些結論可靠嗎? ⑸ 已有的研究工作有什麼經驗和教訓? ⑹ 別人用了什麼樣的研究手段、設備、方法和技術路線? 做了什麼樣的實驗? 需要哪些儀器、設備、裝置、樣品? ⑺ 在已知問題中,哪些屬於現象性的、或者是方法不合理和設備不準確所至?哪些是事物的本質所決定的? ⑻ 已有的實驗揭示了什麼新的事實和現象? 解釋合理不合理? ⒉2 調查的範圍、對象和方式 文獻工作的原則是窮盡不漏。文獻工作的最大益處是從文獻開始交同行朋友。「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與自己課題一樣的同行是誰呢? 這就屬於文獻工作的範圍。系統地了解和熟悉以下內容是十分有益的: ⑴ 最近一年裡有多少文獻與這個課題有關? 最早的文獻是哪篇?里程碑式的文獻有哪些? 標誌性文獻有哪些? 基礎性文獻有哪些? ⑵ 這個課題有哪些研究者,叫什麼名字? 這些研究者的相關文獻收集全了嗎? 這中間,誰是一般研究者? 誰是學術帶頭人(課題負責人,博士生指導教師)? ⑶ 這些研究者屬於哪些機構? 這些機構的相關工作和文獻收集全了嗎? 哪些是一般機構? 哪些是重點和著名機構? 高等院校有哪些? 研究院所有哪些?企事業研究機構有哪些? ⑷ 這些機構分布在哪些國家? 這些國家相關機構的工作收集全了嗎? 文獻工作不僅僅是找一些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儘管我們經常是這麼做的。這就涉及到了文獻工作的對象。一般說來,文獻調查要全面,以下幾類文獻都要去查一查。 ⑴ 學術期刊上的學術論文 ⑵ 學術專著、編著及其他相關著作 ⑶ 專利文獻 ⑷科技報告 ⑸ 學術會議論文集 ⑹產品說明書、技術標準、工藝圖紙和流程等企業文獻 如果對後幾類文獻不熟,你就應該補一補「文獻課」或借閱文獻檢索的教材看一看。 從收集到的文獻,動手整理整理,是文獻研究的重要任務。從一開始,就準備在最後要整理若干份清單或名單,是一個很優秀的想法。文獻調研的核心任務是要做好課題歷史、現狀、進展、水平的歸納、分類和整理工作。也就是要產生這些清單。清單的初稿應該及時與老師商量。在寫到第1章中去時,一般說,要用到表格形式。以下內容是你的清單要解決的問題。 ⑴ 經常刊登本課題的學術期刊有哪些? 哪些是一般刊物? 哪些是影響大的刊物? ⑵ 經典的學術專著是哪些? 作者是誰? 作者是一般科學家? 還是著名科學家? ⑶ 有參考價值的綜述性文獻有哪些? ⑷ 本課題涉及的專利文獻的類目是什麼? 同一類目的專利文獻都收集了嗎? 專利文獻的檢索刊物查閱了嗎? ⑸ 有哪些科技報告體系與本課題有關? 是什麼機構編發的? 同類科技報告查全了嗎? ⑹ 本課題已經召開過的學術會議有哪些? 誰組織的? 哪些是系列學術會議? 下一屆在哪裡召開? 搞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為了提高研究水平、啟發攻關思路、了解發展趨勢。注意,在回答以上問題時,重要的是克服「時間陷阱」,養成馬上整理相應的清單或名單的習慣。有許多博士生覺得三年的時間很長,「時間多得很」,可以肯定,這種意識將使你的研究水平一再打折扣。 有一個問題值得強調,即「用什麼方式作文獻調查工作呢?」有幾個原則如下。 ⑴ 不能完全靠檢索光盤數據庫查找文獻。對某些課題,用電子手段查閱文獻在大約只能查到用手工方式獲得文獻的三分之一左右。 ⑵ 請教自己專業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給以指導,了解哪些期刊雜誌或文獻種類對自己最為重要。 ⑶ 充分利用文獻索引、文摘和書目等檢索期刊。《科學引文索引(SCI)》是查找相關文獻最好的檢索性期刊。其他有《EI》、《ISTP》、《CA》以及美國政府四大報告(AD報告、PB報告、NASA報告、DOE報告)。 ⑷ 通過閱讀已經收集到的資料,再進一步有選擇地收集每一篇論文中所引用的參考資料。如此積累,好象「滾雪球」。 ⑸ 如果你進入課題以前,導師及課題組已經進行了若干年的研究,從導師及學科組已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完成的學位論文開始文獻調研是最明智的。有意義的是自己動手總結出一份這些文獻的清單。(本文附件一給出了一個例子)。 ⑹ 要做好文獻卡片。想一想,即使將來自己博士論文有300篇參考文獻,三年時間中,也只是平均三天做一張文獻卡片,工作量是很小的。文獻卡片的好處是便於作縱向、橫向各種統計,既可以長期反覆使用,又方便到圖書館借閱自己手中沒有的圖書資料。

注意事項

收集相關文獻,是為了博士論文研究。認真閱讀,反覆閱讀,充分熟悉文獻的背景方法結果目標路線、手段等內容才會有利於開展研究。 ⑴ 往往誰最有思想,誰手中的文獻最破、最舊、最爛。 ⑵ 博士生應該把查閱文獻,如同每天看報紙一樣,養成習慣。越是勤奮研究的人,越重視最新的文獻。 ⑶ 時常「居安思危」。越是充滿追求的人,越體會到這樣的「風險」:即使漏掉一篇論文,也可能使自己的研究浪費很多時間。 ⑷ 寫好第1章的每一句話,特別是導引性的話。 ⑸ 反映當前研究水平時,少用看起來「簡明扼要」的報紙式的時政式的語言,多用科學語言。科學語言就是符號、公式、概念、定義、規律、定理、表格、曲線、照片等。 ⑹ 參考文獻要多用權威的文獻,經典的文獻,最近幾年的文獻,被引用多的文獻,少用教材,少用隨意和無意中得到的或沒有經過篩選的文獻。 ⑺ 少用、不用「第二手文獻」,要用自己經常參考的,手邊放不下的,研究中最有用的文獻。「第二手文獻」是指自己沒有複印,或者沒有看過讀過,只是從文獻上看到的「參考」文獻。實際上,這種文獻你根本就沒有「參考」過,你僅僅了解了這個文獻的存在。想一想,為什麼不去找一找這個文獻? ⑻ 要養成一種習慣,就是隨時帶着思想,做「有心人」。一遇到有價值的資料,就立刻記下來。即使已經完成了研究工作,在撰寫論文草稿之間,也不要忘記一件事: 到圖書館查一查最新文獻。在撰寫第1章以前,要動手再次作文獻的收集補充工作。 ⑼ 文獻綜述的主要對象,文獻綜述的根本任務之一,是搞清楚最有發展價值的研究工作和方向。 ⑽文獻綜述中要介紹自己學科組的先期工作。有了這些,工作才算有基礎。有了這些,才能使學科組的工作得以繼承和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