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繡嶺宮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繡嶺宮詞》

作品名稱: 《繡嶺宮詞》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李洞

《繡嶺宮詞》晚唐詩人李洞的詩。[1]

李洞詩學賈島,將學習賈島詩歌作為一種事業,是賈島眾多追隨者中最虔誠者之一。[2]

李洞一生不止一次入蜀,現存詩作中大約有三十餘首詩作涉及蜀中,占其詩歌總量的六分之一。這些詩作不僅為我們洞察晚唐時期下層文士的心路歷程和人生遭遇提供了研究資料,同時也是巴蜀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李洞生活的晚唐時代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國勢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戲,貪殘昏朽,更甚於玄宗;這首詩表面是寫唐玄宗的荒政誤國,實際上是針對時政而發的。《唐才子傳》說李洞寫詩「逼真於島(賈島),新奇或過之」。此詩的新奇,就在於:詩人寫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繡嶺」小景山之。

驪山是長安著名風景區,山上有華清宮,山腳有華清池。驪山兩側,為東西繡嶺,廣栽林木花卉,並置高台飛閣,是專供唐明皇及其后妃幸玩樂之所。「春日遲遲春草綠」,遲遲,描寫陽春的舒緩,可知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這句寫游繡嶺宮的季節、天氣以及滿眼新綠的景致。在一般情況下,「春草綠」該是一種宜人之色,但用於此刻的登繡嶺宮,便給人以「草遮回磴絕鳴鸞」之感,寫的卻是荒草披徑的荒涼之境。如果說這句還只是通過對背景的聯想才透出了「春草綠」的時代氣息,那麼,這「野棠開盡飄香玉」的時代氣息就更其明顯了。我們知道,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遂成開元盛世,後期迷於聲色狗馬,倦於政事,釀成安史之亂。但這些具體過程及其前因後果是無法寫到一首小詩中去的,詩人便抓住了繡嶺野棠來描寫,使讀者思而得之,手法是高妙的。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培訓樂隊(「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也曾想於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棠梨栽後,未及嫁接,安史之亂起;這些準備嫁接的母本,此後便漫生起來,再也無人管理。「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詩人的多少感慨!「開盡」的「盡」字,又道出了多少「芳樹無人花自落」之慨!「飄香玉」的「飄」字,又蘊藏着詩人多少惋惜之情!原為御地之樹,今為無主之林;原為笙管之地,今為無人之境;弟子散盡,香玉(棠梨花瓣)驚風;野、盡、飄三字,寫出了多少令人慨嘆的意境!只迷聲色,不理國政,梨未成,夢已絕,君主的荒淫享樂帶來了多麼深重的國災民難!

為了申足此意,尾聯又寫出一位耄耋老人的舉動:「繡嶺宮前鶴髮翁,猶唱開元太平曲。」自玄宗的開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時歷一個半世紀有餘,活動在開元時代的人,自然一個也沒有了。「猶唱」二字,表面似譏老人愛翻陳年老歷,唱得不合時宜,實則感慨遙深。詩通過鶴髮老人對太平盛世的緬懷,寄寓着詩人自己對時政的深沉嘆惋。詩四句全是寫景,但字字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命運無限關切的真摯感情。這種寄真情於字背,寓深義於眼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頗得遊刃騷雅之妙。

作者簡介

李洞唐末詩人大約 生 在 憲 宗 末 年(820年),字才江,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李洞生活於晚唐宣宗、豁宗、禧宗、昭宗時期。雖然他是李唐諸王之孫,但到他出生時,早已家道中落,並且十分貧寒。家族的富庶尊榮早已是明日黃花。他在《懷圭峰影林泉》詩中描寫自己破落的王孫家史:「吾家舊物賈生傳,入內遙分錫杖泉。鶴去帝移宮女散,更堪嗚咽過樓前。」這貧寒的家境註定了李洞在科舉仕宦的人生道路上的困厄與無望。更何況他正處在唐代科舉場中最為艱難的時期。[3]

為了及第,李洞與眾多的舉子一樣「肩囊尋省寺,袖軸遍公卿」,奔走權勢之門,投文獻詩,如高駢、曹鄴、司空圖等,希冀能得到他們的舉薦援引。在求人薦舉時,他也不得不低聲下氣作可憐狀:「折樹恩難報,懷仁命甚輕。二年猶困辱,百口望經營。未在英侯選,空勞短羽征。知音祈相國,從此免長鳴。」(《述懷二十韻獻覃懷相國》)儘管這一投謁也時遇稱獎,如他感激涕零所述的「積雪峰西遇獎稱,半家寒骨起溝膛」(《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但這一切並未能改變他的命運。

視頻

《贈入內供奉僧》唐 李洞

.

參考資料

  1. 《繡嶺宮詞》 詩詞名句網
  2. 國學人物 賈島  騰訊視頻
  3. 李洞:賈島虔誠信徒的蜀地苦吟(上) 華西都市報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