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所有人的黑塞童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黑塞的童話並非以很久很久以前開頭

並不全然以人或動物作為主角

年邁的高山、固執的藤椅、驕傲的少年、醜陋的矮人

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場雜沓着無法擺脫的困難中活着

尋找各自的結局

本書收錄了黑塞的20篇童話作品,從十歲時寫下的第一篇童話《兩兄弟》,到獻給愛妻的《鳶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對人生目的的思考,對戰爭的批判,以及永恆不變的對自我的探尋。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20世紀德語文學代表人物之一,194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黑塞的作品被譯為六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約一億五千萬冊,主要作品有《悉達多》《荒原狼》《在輪下》等。

原文摘錄

既然沒有了回去的路,我徹夜航行在黝黑的水上。 他第一次看到他渴望認識的山一一黃山,站立在它千年的孤寂和憂傷的莊重之中,第一次知曉所有的生命一一山和人,岩羚羊與鳥,所有星星與創造出來的事物——全都在一場雜沓着無法擺脫的困難中活着,尋找他們的結局,而一個人的生和死與其他生命不分軒輊,與其他生命一樣,無任何含義。

書評

童話總讓我體會到一種雋永的美感。不論是幼時所讀簡簡單單的鬱金香童話,還是宮澤賢治、王爾德、安房直子、聖埃克蘇佩里等筆下或純真或唯美哀傷的童話故事。而黑塞的童話體現的是一種九九歸原的雋永,結合了中國文化的美感。對於黑塞文學作品中的思想來說不算新鮮,但在童話的閱讀上,實在是嶄新的體驗。

這是一本黑塞藉童話之名,向自然呈現自我之書。追尋自我精神、實現自性,回歸自然並與命運融合。童話是文字與自然碰撞的最佳題材,但黑塞並未藉此表現童趣的一部分,而是選擇抒寫其中蘊藏的死亡、命運等主題。其中「死亡」在童話題材中所表現出的意義,在黑塞筆下還是頗為獨特的。

死亡非是為了懲惡揚善,非是完成唯美的宗教信仰,非是犧牲,沒有陰謀……死亡是與生俱來的命題與責任。

在《影子戲》里,死亡是無意識長河之中漫不經心的過程,連一種結果都稱不上,在虛無的浪漫主義里飄蕩、沉浮。這篇篇寂靜的文章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像單薄的影子般捕捉不到也看不通透,卻在男爵與詩人的人稱變換中使人看到無意義與意義的隱隱交鋒,這是黑塞一貫喜歡追逐的事。鳥兒幽深的歌聲與浸在血泊里的白玫瑰讓人想到《夜鶯與玫瑰》,只是王爾德要熱烈、要壯美,而黑塞只選擇荒誕。亦想到《自私的巨人》結尾,巨人躺在樹下,身上落滿了白花。你可看到童話中的愛、信仰與純淨,而黑塞鮮少追求這些意象,詩人如影子般活着,又如影子般死去,從始至終,只有男爵表演着人間戲份。彷徨又荒唐。

死亡是《神秘的山》一文中表現出的「命運的戒律」,是《吹笛夢》中的亦生亦死:「健行、布里姬特、我父親以及故鄉,似乎只是一場夢,我年老且鬱鬱寡歡,長久以來不斷、不斷地航行在這條夜黑之河上。」是奧古斯都斯在教父面前靜止下去的心跳,是脫離塵世的美麗的夢。

只要不問結果,死亡能代表一切。不幸與痛苦才是生。

但即便痛苦孤寂、精神上永遠悲傷,黑塞還是把溫柔賦予《鳶尾花》,懷着柔軟的信念回溯本質,並且是在愛過他人之後。讀《兄弟倆》時,猝不及防便讀至結尾,對這戛然而止感到啼笑皆非,這則單純而又調皮的小寓言,是作家偶爾也對世界釋放的善意。

這些是給所有人的童話,給處在不同階段的所有人,都看到另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與可能。而在書中偶然會讀到一些悉達多或荒原狼的影子,也屬實是意外之喜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