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濟收益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經濟收益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在經濟學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收益是指他在保持期末與期初同樣富有的情況下,可能消費的最大金額,包括了已實現的收益和未實現的收益。

經濟收益是指一個企業要真正盈利,其利潤不僅要彌補企業的經營成本,還要彌補其資本成本。經濟收益是通過比較某一會計期間期末期初淨資產(即所有者權益)計算出來的。

一個企業的經濟收益的定義是「在期末和期初擁有等量資產的情況下,可以給股東分出的最大金額」。

經濟收益的計算公式

經濟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經濟收益=預期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淨投資的現值。經濟收益是在業績評價期內由於生產經營、培訓職工、提高工作效率等使企業增加的價值。

其中,淨投資是整個社會新增的投資,即新投入的那部分資金。淨投資是投資總額中除去用以補償所耗費的資本設備部分後剩下的份額。

經濟收益的優缺點

經濟收益的優點:經濟收益比會計收益更接近真實收益,更能反映客觀實際;經濟收益與經濟學概念一致,容易被管理人員和投資者理解。

經濟收益的缺點: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的數量和時間的確定,折現率的確定都是困難問題,不容易很準確,因此,在實務中,經濟收益的計量是不精確的,並且是不易驗證的。

經濟收益與市場增加值的區別

經濟收益與市場增加值有區別。經濟收益的計量不依賴股票價格,而是根據現金流量估計的。只有在預期未來業績沒有變化,而且加權平均的資本成本在年度內始終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增加值才等於經濟利潤。市場增加值就是公司所有資本通過股市累計為其投資者創造的財富,也即公司市值與累計資本投入之間的差額。換句話說,市場增加值是企業變現價值與原投入資本之間的差額,它直接表明了一家企業累計為股東創造了多少財富。

經濟收益和會計收益的比較

經濟收益和會計收益的含義不同。計算會計收益和經濟收益的成本含義也不同。由於財富可以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來估計,經濟收益也可以定義為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給所有者產生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減去所有者的淨投資後的差額。經濟收益的計量與資產的計價密切相關,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淨資產現值的差異,它體現了企業的實際收益。這種認識在理論上看邏輯推理嚴密、令人信服,能全面地反映資產收益的真實狀況。

會計收益是會計核算在四大假設(會計主體、會計期間、持續經營、貨幣計量)的基礎之上,按照權責發生制和收入與成本費用相配比的原則,運用會計的專業方法,確定的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實際經濟交易的結果。其特徵為「三位一體」,即歷史成本原則、實現——配比原則和謹慎原則。相對於經濟學上的收益理論來說,會計收益的應用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更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因此,會計收益得到廣泛接受。實證研究的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術語解釋

經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狹義的資本成本僅指籌集和使用長期資金(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的成本。由於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所以長期資金成本也稱為資本成本。

淨資產(Net asset),是指所有者權益或者權益資本。企業的淨資產(net asset value),是指企業的資產總額減去負債以後的淨額,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企業開辦當初投入的資本,包括溢價部分,另一部分是企業在經營之中創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贈的資產,屬於所有者權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