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濟增長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經濟增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它的大小意味着經濟增長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時間長短,所以政府和學者都非常關注這個指標。

如果變量的值都以現價計算,則公式計算出的增長率就是名義增長率,反之如果變量的值都以不變價(以某一時期的價格為基期價格)計算,則公式計算出的增長率就是實際增長率。在量度經濟增長時,一般都採用實際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誌,由於GDP不包含經濟增長對生態與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方法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方法一共有兩種,分別是:

1、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100%。

2、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

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也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總產出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對一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經濟增長率表示。

術語解釋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經濟發展水平是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所達到的水準。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動態指標是對投資項目形成的現金流量按貨幣時間價值進行統一換算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各項指標,包括投資回收期(動態)、淨現值、淨現值率、內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