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位於清遠市南端,是與廣州花都區接壤。區域總規劃面積為165平方公里,2008年9月經清遠市人民政府批准,代管龍塘鎮和銀盞林場項目的開發與建設。中工招商網產業園區資料記錄,開發區內還擁有佛山(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內現有企業300多家,基本形成了生物醫藥、電子汽配、建材陶瓷、紡織服裝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投資者遍及美國、日本、荷蘭、比利時、印尼、馬來西亞、英屬維爾京群島、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和中國台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1]

目錄

開發區區位

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中心區是距廣州僅48公里,距深圳180公里,距佛山80公里。廣清高速、107國道縱貫市區和開發區,京珠高速從旁而過。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與開發區相距僅30公里。京廣鐵路清遠站和正在興建的武廣客運快線清遠站均位於開發區旁。清遠城際軌道(廣州地鐵9號線延伸段)即將興建。清遠港距開發區8公里,直達香港,並接駁世界各大港口,常年通行500噸貨船。

建設情況

開發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區內有110千伏變電站8座,220千伏變電站3座;水廠三個,日供水能力達2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達8萬立方米。金融、醫療、教育、海關貨驗場等綜合服務機構日臻完善。

開發區建設用地儲備充足。占地6559.8畝且完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佛山(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進入全面開發建設狀態。園區及周邊開發和待開發的土地達15000畝。

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政策優惠、服務高效,蘊含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前景。[2]

所屬單位

根據《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意見〉的通知》(粵發〔2010〕6號)精神,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方案確定如下:

清遠市城市建設管理監察支隊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大隊百嘉中隊,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任務:協助開展百嘉工業園區範圍內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核定事業編制5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

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副科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其主要任務:開展轄區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審核和辦理轄區企業招用工計劃,審查招工簡章,管理配置勞動力資源;承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勞動用工備案和登記工作,督促和指導轄區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對轄區內勞動、勞資糾紛案件巡查、監控、調處;管理轄區內勞動力招聘中介及諮詢;指導轄區內企業職工培訓、下崗和失業職工轉業培訓、就業培訓工作,管理轄區內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核定事業編制3名,其中主任1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二類撥付。

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副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任務:承擔區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維護區內社會穩定;承擔區內應急工作。核定事業編制3名,其中主任1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

龍塘畜牧水產站,更名為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畜牧水產站,加掛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動物衛生檢疫所牌子。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任務:宣傳貫徹《動物防疫法》,提高農民、養殖場(戶)自覺防疫、檢疫意識,做好全鎮的動物防疫工作;實施動物免疫注射、疫情普查、疫情報告;承擔村級防疫員的技術培訓工作,保證疫苗按時供應,做好防疫檢查工作;嚴格市場准入制度,認真做好牲畜出售前的檢疫工作;承擔鎮域內畜禽的檢疫監測工作,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承擔全鎮動物飼養、流通、儲存、屠宰、加工的監督管理的具體工作;開展畜禽優良品種繁育、推廣,養殖新技術的引進與試驗示範,提供畜牧技術服務及培訓;開展水產優良品種繁育、推廣應用,水產養殖新技術引進與試驗示範,提供水產技術服務及培訓。核定事業編制5名,其中站長1名、副站長1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

龍塘鎮中心學校,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任務:開展義務教育教學活動。核定人員編制410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

龍塘衛生院,加掛龍塘鎮醫院牌子,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任務:協助本級政府制訂和組織實施初級衛生保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和中醫的基本診療服務和醫學康復、婦幼保健、精神衛生、基本職業衛生、慢性病管理、計劃生育技術等綜合服務,承擔鄉村現場應急救護,轉診服務;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的零差率銷售;開展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衛生宣傳、健康教育與諮詢等公共衛生服務;指導轄區內衛生站(室)業務工作,對村醫和村婦幼保健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協助開展轄區內衛生監督工作,協助處理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承擔轄區內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等任務;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社會醫療保險的政策法規宣傳與諮詢,協作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社會醫療保險醫療服務和即時補償結算等工作,落實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管理及服務。核定事業編制202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