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前緊張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經前緊張征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premenstrual syndrome

就診科室 :婦科

多發群體 :25~45歲婦女

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頭痛、背痛,易怒、焦慮

記憶力減退、神經質、易激動等

經前緊張征即經前期綜合徵(PMS),是指反覆在黃體期出現周期性以情感、行為和軀體障礙為特徵的綜合徵。月經來潮後,症狀自然消失。本病是一種生理和社會心理等綜合因素導致的一種婦女疾病。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或消除軀體、心理症狀,減少對個人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生活質量的影響,並使治療的副反應儘可能最小。 [1]

病因

1.病因尚無定論,可能與精神社會因素、卵巢激素失調和神經遞質異常有關。精神社會因素患者對安慰治療的反應率高達30%~50%,部分患者精神症狀突出,且情緒緊張時使原有症狀加重,提示社會環境與患者精神心理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參與本病的發生。

2.卵巢激素失調:最初認為雌、孕激素比例失調是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病原因,患者孕激素不足或組織對孕激素敏感性失常,雌激素水平相對過高,引起水鈉瀦留,致使體重加重。近年研究發現,經前期綜合徵患者體內並不存在孕激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補充孕激素不能有效緩解症狀。目前認為可能與黃體後期雌、孕激素撤退有關。臨床補充雌、孕激素合劑減少性激素周期性生理變動,能有效緩解症狀。

3.神經遞質異常:患者在黃體後期循環中類阿片肽濃度異常降低,表現內源性類阿片肽撤退症狀,影響精神、神經及行為方面的變化。其他還包括5-羥色胺等活性改變等。 [2]

臨床表現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原圖鏈接

多見於25~45歲婦女,症狀出現於月經前1~2周,月經來潮後迅速減輕直至消失。主要症狀歸納為:

軀體症狀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原圖鏈接

頭痛、背痛、乳房脹痛、便秘、肢體水腫、體重增加、運動協調功能減退。

精神症狀

易怒、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疲乏以及飲食、睡眠、性慾改變,而易怒是主要症狀。

行為改變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記憶力減退、神經質、易激動。周期性反覆出現為其臨床表現特點。 [3]

檢查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原圖鏈接

根據臨床表現即可診斷,一般不需要化驗檢查。可做下列檢查:

1.尿雌激素孕激素檢查一般每周檢查一次,可觀察到排卵後孕激素/雌激素比值低於正常女性。

2.盆腔超聲檢查

3.乳房超聲檢查或(和)乳房鉬靶攝片等檢查

4.其他檢查血常規腎功能血漿蛋白血漿葡萄糖胰島素腫瘤標誌物的測定主要是排除全身性疾病。 [4]

診斷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原圖鏈接

根據經前期出現周期性典型症狀,診斷多不困難。診斷時一般需考慮下述3個因素:一是根據本病症狀症狀;二是黃體晚期持續反覆發生;三是對日常工作、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必要時可同時記錄基礎體溫,以了解症狀出現與卵巢功能的關係。 [5]

鑑別診斷

診斷時需與輕度精神障礙等疾病引起的水腫相鑑別。 [6]

治療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治療
原圖鏈接

心理治療

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給予心理安慰與疏導,讓精神放鬆,有助於減輕症狀。患者症狀重者可進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

調整生活狀態

包括合理的飲食及營養,戒煙,限制鈉鹽和咖啡的攝入,適當的身體鍛煉,可協助緩解神經緊張和焦慮。

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適用於有明顯焦慮症狀者。阿普唑侖經前用藥,每日2~3次口服,逐漸增量,用至月經來潮第2~3日。

(2)抗憂抑鬱藥適用於有明顯憂抑鬱狀者。氟西汀能選擇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的再攝取。黃體期用藥,每日一次口服,能明顯緩解精神症狀和行為改變,但對軀體症狀療效不佳。

(3)醛固酮受體的競爭性抑制劑螺內酯,每日2~3次口服,可拮抗醛固酮而利尿,減輕水瀦留,對改善精神症狀也有效。

(4)維生素B6可調節自主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關係,還可抑制催乳素合成,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症狀。

(5)口服避孕藥通過抑制排卵緩解症狀,並可減輕水鈉瀦留症狀,抑制循環和內源性激素波動的方法。也可用促使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抑制排卵,連用4~6個周期。 [7]

參考來源

  • 張以文.   經前緊張征. 《 VIP 》 , 1989  
  • 常玖銘.   經前期緊張征協定處方——婦寧丸. 《 CNKI 》 , 1982  
  • 任非.   痛經,經前期緊張征的漢方治療. 《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 》 , 1996  
  • 宋文武.   經前緊張綜合徵辨治體會. 《 河南中醫 》 , 2003  
  • 朱憲,周軍,李秀華.   455例女大學生月經經前緊張綜合徵的分析. 《 WanFang 》 , 年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