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的魅力(童臘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紹興的魅力》是中國當代作家童臘五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紹興的魅力
去紹興看看的願望由來已久,這次從雁盪山回山東夥伴們決定去紹興,我心裡自然十分高興。在我的印象中紹興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這源於我朋友女兒的一個決定。朋友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在紹興工作了不到一年,還沒有男朋友就毅然決定在紹興定居。我朋友兩口子見自己培養了二十多年的小棉襖就要飛走,想盡千方百計阻撓,可是最終改變決定的還是我的朋友。吸引一個山東姑娘投懷入抱,紹興的魅力會有那麼大嗎?
對於我這個已跨入老年行列的人來說,紹興的印象只有魯迅。從雁盪山啟程的前一個晚上,在床上輾轉反側,想着明天就要去紹興,心中湧起一種虔誠、激動和嚮往。朦朧中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婆挎着竹籃向我走來,嘴裡念叨着:「我真傻,真的……」;過了一會兒,從咸亨酒店裡傳來「多乎哉,不多也」的嘟囔聲;隨着咔嚓一聲人頭落地,華老栓瑟瑟地拿着人血饅頭回家給兒子吃;阿Q死到臨頭還在地上畫圓圈……那是紹興的模樣嗎?我知道自己有點精神恍惚了,想到紹興竟然都是魯迅小說里的樣子了。
我們這一代人受魯迅的影響太大,中學期間讀了很多魯迅的小說、散文、雜文,再加上那「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五個定語,魯迅簡直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聖人。想到紹興首先想到魯迅,再自然不過的了。出了紹興北站,打車前往市里,毫不猶豫地對司機說:「拉我們到離魯迅故居最近的酒店吧。」司機熱情應允並和我們攀談,40分鐘後把我們安置到了魯迅路上一家商務酒店裡。我打開房間的窗戶,街道上華燈齊放,抬眼望去,魯迅故居就在對面,心中默默地說:明天上午售票處一上班,先去拜訪魯迅故居。
第二天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我們漫步在通往魯迅故居的石板路上,兩邊灰瓦灰磚白牆組成的層數不高的水鄉建築鱗次櫛比。還不到開放時間大街上已經是人滿為患,渴望來瞻仰魯迅故居的大有人在,去世80多年的魯迅依然在為家鄉的旅遊事業做着貢獻。排隊終於等到開門時間,我們先是參觀魯迅紀念館,繼而走進魯迅故居;從百草園來到三味書屋;從咸亨酒店到烏篷船碼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感嘆。這位被稱為中國脊樑、「骨頭最硬」的漢子,以筆為投槍「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的豐功偉績沒必要再去贅述了。引起我興趣的倒是幾個鮮為人知、有關魯迅的細節。魯迅小時候也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玩耍、調皮,有一次魯迅上課遲到受到塾師壽鏡吾的嚴厲批評,他在自己課桌上刻上了一個「早」字提醒自己不再遲到,可以看出小時候的魯迅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制能力。魯迅先生的母親是一位沒有上過學的家庭婦女,卻靠自學達到了讀書的水平,看來魯迅的好學受到了母親的影響,繼承了母親的文化基因。再就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雖然她和魯迅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卻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在魯迅老家伺候自己的婆婆38年,直到老人去世。魯迅逝世後她還主動關心許廣平和周海嬰的生活。我為這位平凡而偉大的中國女性而讚嘆。
傍晚時分,我沿着小橋流水旁邊的人行道漫步,沿街的古式牆壁上燈光閃亮、裝飾考究的幾首石刻古詩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讀着「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方才恍然大悟,這裡原來是沈園。我慚愧自己少無讀書,才疏學淺,竟然忘記了紹興不僅有魯迅,還有陸放翁。
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800年前的紹興城,少年的陸游在舅舅家讀書,和表妹唐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天隨人願的是父母給他和唐婉定了終生,結婚以後倆人更是如膠似漆,恩愛有加,寫詩賦詞,其樂融融。沒想到3年以後禍從天降,陸游的母親因兒媳婦不能生育一紙休書硬是把這對鴛鴦拆散,又給陸游娶了新妻子。10年以後陸游在沈園邂逅了唐婉,酒醉後題詩於牆壁,就是那首千古絕唱《釵頭鳳》。第二年唐婉再游沈園,讀到了這首詩,哀從心生,淚流滿面,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便抑鬱而死。40多年後,浪跡天涯歸故里、75歲的陸游來到了沈園,觸景生情,回想和前妻唐婉度過的美好歲月,感慨萬千,又寫下了「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猶吊遺蹤一泫然」的詩句。而後,他分別在81歲,85歲時又寫了兩首沈園詩。
我沿着古牆根走着,讀着:「城南小陌已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我繼續沿着古牆根走着,讀着:「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沈園由一座富家私人園林因了陸游和唐婉愈發出名,我也因了陸游和唐婉淒婉的愛情故事愈發感動。把沈園稱為中國第一愛情名園名至實歸。陸游的詩讀完了,我也走到了路口。路的一邊是魯迅故居,另一邊是沈園;路的一邊是鐵骨魯迅,另一邊是柔情陸游。兩位相隔700年的紹興名人,帶給我的震撼和激動是同樣的。我也為自己第一次來紹興沒有走錯地方而欣慰。
離開紹興之前,打車朝西南方向奔馳13公里來到了蘭渚山下。蘭渚山看上去並不高,也不險峻,卻是叢林茂密,修竹挺拔,溪水環繞。傳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這裡種植蘭花,到了漢朝建了一處驛亭取名蘭亭,蘭亭因為《蘭亭集序》而名噪天下。蘭渚山下的江也因為蘭亭的出名而稱為蘭亭江。
1600年前,我們的山東老鄉王羲之隨其叔父來到紹興定居,也就成了半個紹興人,王羲之因做過右將軍又稱王右軍。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幾十位軍政高官,在紹興蘭亭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人各成詩兩篇,有人各成詩一篇,有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酒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遊覽蘭亭風景區最大的感受就是從晉朝往後,各朝各代的帝王特別是唐太宗極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甚至死後將《蘭亭集序》真跡帶進了自己的陵墓——昭陵。歷代,直到現代著名書法家無不以臨摹《蘭亭集序》而為榮耀。有句俗語:「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王羲之書法的第一、「書聖」的地位卻是眾望所歸,無可撼動。
在紹興一天半的時間裡自始至終印象美好,從出租車司機的熱情,到飯店老闆的周到,再到一般市民的儒雅,無不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遊覽了三個地方,重新認識了魯迅、陸游、王羲之,細細品味,亦非同尋常。如果把魯迅稱為近代文聖的話,陸游可以說是中國文人中的情聖。魯迅、陸游一剛一柔,書聖王羲之的字則剛柔相濟。三位名人真是紹興的絕配。兩天訪三聖,收穫多多。翻開紹興名人錄,另一串的名字,徐錫麟、蔡元培、馬寅初、錢三強、竺可楨、范文瀾等躍然紙上,哪一個都讓人讚嘆,只可惜這次沒有時間再去拜訪,以後肯定還會再來。優美的環境,富足的生活,眾多的名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是紹興的魅力所在。如果我是一個姑娘的話,我也願意嫁給紹興。 [1]
作者簡介
童臘五,原名唐樹棟,1957年生於山東青州。從事過農、工、商、學、政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