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織金縣 |
目錄
織金縣
織金縣,別稱:山水之城,貴州縣級市。
織金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黔中經濟核心區,是貴州省畢節市下轄縣,北鄰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東靠貴陽市清鎮市、安順市平壩區,東南連安順市西秀區,南毗安順市普定縣,西南接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西抵畢節市納雍縣[1]。
織金縣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中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古建築群、織金瀑布等景點。
快速導航 榮譽記錄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名 織金縣 外文名 ZhiJin Kounty 行政區類別 縣 高等學府 畢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電話區號 0857 著名景點 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織金古建築群、織金瀑布 面積 2868平方公里 別名 山水之城、煤海磷都、溶洞王國、寶禎故里、百泉古鎮、竹蓀之鄉 下轄地區 6個街道、16個鎮、3個鄉、7個民族鄉 政府駐地 文騰街道新華北路5號 郵政編碼 552100 地理位置 貴州中部 展開 目 錄 1基本概況 溶洞王國 煤海磷都 寶楨故里 竹蓀之鄉 2歷史沿革 3人口 4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5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郵電旅遊 教科衛文 新階段扶貧開發 城鎮化 勞動就業 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 環境保護 安全生產 6自然資源 7特產介紹 8行政區劃 9政府領導 縣長 副縣長 10地理位置 11歷史名人 丁寶楨 安邦彥 12旅遊文化 歷史名城 古建築 織金洞 美味小吃 13自然災害 14城市排名 15榮譽記錄 16詞條圖冊
基本概況
織金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衝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秦屬巴郡,漢屬牂牁郡,為仡佬族世居之地;晉以後彝族入住,至唐為暉州;宋、
元、明為毗那;清為平遠州;民國三年改稱織金。縣城距省會貴陽市157公里、畢節市政府所在地144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
米,縣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時,無霜期327天,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轄32個鄉(鎮)、574個村
(居)委會、4721個村民組,總人口108.62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彝、白、布依、仡佬、蒙古、回、水等。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89.3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達193.76億元,財政收入25.04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為86.71億元和46.82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從業戶11047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16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3.43元。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5所(點),各類學校專任教師7839人,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38%。共有醫療機構402所
(個),其中村衛生室315所,診所20所,民營醫院11個,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3個,鄉鎮衛生院31個,縣級醫院2個。從事科技開發的民營科技機構15
個,科技活動人員251人。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線電視用戶200000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1.1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84.23%。
溶洞王國
境內溶洞遍布,距縣城22公里的織金洞,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種沉積形態,有「天下第一洞」之稱,屬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四十佳之一,獲「國家
地質公園」稱號。距織金洞1.5公里的織金大峽谷,以其洞中有洞、橋上有橋、水上有水的奇絕景觀而被國際著名的地貌學家威廉姆斯譽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觀」,
2001年被評為全國首批水利風景名勝區之一。距織金洞3公里的東風湖長37公里,是典型的既壯觀且秀麗的高原平湖。縣境內古寺、古墓、古橋、古塔等112處;縣城城
關鎮為貴州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古有72泉,享有「小泉城」美譽, 「四庵」、「四閣」、「四寺」、「四祠」、「八大廟」相映成趣,形似木魚的魚山和素有「東寺
晚鐘」美名的東山和縣城內外的「八大景」、「八小景」令人賞心悅目。全縣共有旅遊涉外飯店2家、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4家,各類旅店、農
家樂、生態觀光園151家。以織金洞景區為龍頭,以烏江源百里畫廊、洪家渡庫區山水風光、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和別拘一格的織金古城構成貴州西部旅遊黃金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煤海磷都
以煤磷為代表的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品位高的礦產有煤、磷、重晶石、鐵礦、鋁釩土等26種。其中優質無煙煤儲量129億噸,占全省總儲量的20%以上,可開採量
104.5億噸,屬「織納煤田」的主體部分,有「西南煤海」之稱。全縣共有鄉鎮煤礦100處,總設計生產能力1900萬噸/年。磷礦儲量13.48億噸,占全省總儲量的54.4%。
大理石儲量191億立方米。重晶石儲量2000多萬噸。鋁釩土儲量967萬噸。其它各類礦產品儲量也極為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寶楨故里
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織金人士晚清重臣丁寶楨、礦務大臣諶湛溪、地質學家丁道衡等,曾以各自的政治遠見、學術造詣、參政業績而蜚聲海內外。其中:晚清名臣丁
寶楨以智斬慈嬉寵宦安德海、治理黃河水患、修復都江堰、改革鹽政等名震國內。
竹蓀之鄉
生物資源豐富,特產獨具魅力。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馳名中外,被譽為「真菌皇后」,織金為全國最大的竹蓀制種基地、生產基地和貿易基地。全縣盛產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大豆、烤煙、油茶、苡仁米、茶葉等農作物110多種,特產苡仁米營養和藥用價值較高;有杉、松、油桐、生漆、核桃、剌梨、獼猴桃、杜仲、天麻、黃柏、黨參、半夏等90多個特色植物種類。
織金正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織金被納入黔中經濟區和貴陽一小時經濟圈歷史機遇,立足「建設經濟強縣、實現跨越發展」這一目標;實現「三年內進入全省經濟強縣,五年內建成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兩個突破;圍繞「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項目拉動」三大重點;加強「重大項目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平安織金建設、黨的建設」四項建設;推進「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工業產業、做細農業產業、做深旅遊產業、做實社會事業」五項工作。以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為主線,加快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實現速度、效益、質量同步提高,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當前,黃織鐵路已建成通車,林織鐵路全面啟動;黔織高速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廈蓉高速公路清鎮至織金段開始動工,織金至納雍段和織金至普定高速公路即將啟動建設。織金產業園區建設有條不紊進行,投資10億元鉬鎳項目已完成投資4億餘元,織金2×60萬千瓦電廠項目將於今年上半年啟動,規劃建設的百萬噸以上(共3870萬噸)12對大型煤礦已開工建設4對。計劃投資160億元的織金60萬噸/年聚烯烴項目和138億元的織金精細磷化工項目分別於2011年9月28日和10月20日舉行奠基儀式。
織金,正以豐富的資源而後勁勃發,以獨特的旅遊資源而馳名中外,以特殊的區位優勢而彰顯活力,以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展現生機,更以空前開放的姿態在古老而文明的熱土上鑄就新的輝煌。
歷史沿革
織金縣縣境在商、周時屬鬼方,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時屬大夜朗國。秦時屬巴郡漢陽縣,漢屬益州牂牁郡,蜀漢時屬南中牂牁郡平夷縣,蜀漢後期屬羅甸國。
晉時屬寧州牂牁郡地,成漢時屬寧州平夷郡,後秦時屬寧州夜郎郡,宋齊時屬寧州平蠻郡。梁、陳時屬寧州羈縻州。
唐時屬羅甸國,宋時屬紹慶府腪州。元時屬八番順元宣慰司亦溪不薛地的雷坡、磨坡、高橋、市北洞長官司,明時屬貴州宣慰使親領十三則溪的隴胯、的都、朵里、阿架四則溪地。清康熙五年(1666),始建平遠府。後降為州,曾隸威寧府,後隸大定府至民國初。
民國二年(1913),平遠州改為平遠縣;三年(1914),更名為織金縣,屬黔西道;二十四年(1935),隸屬貴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區(今安順市);二十六年(1937年),劃歸第四行政督察區(今畢節市)。
1949年12月解放,隸屬畢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更名為畢節區專員公署)。1970年畢節專區改為畢節地區,織金隸屬之。
1996年,織金縣轄11個鎮、13個鄉、8個民族鄉:城關鎮、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八步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實興鄉、上坪寨鄉、營合鄉、馬場鄉、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納雍鄉、普翁鄉、三甲白族苗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板橋鄉、綺陌鄉、中寨鄉、後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織金縣總人口825350人,其中:城關鎮80542人,桂果鎮21869人,牛場鎮37136人,貓場鎮36173人,化起鎮32665人,龍場鎮23191人,八步鎮35587人,以那鎮32091人,三塘鎮30657人,阿弓鎮25814人,珠藏鎮35297人,三甲鄉21911人,自強鄉12045人,大平鄉16704人,官寨鄉22645人,茶店鄉25845人,金龍鄉35519人,後寨鄉18142人,雞場鄉29902人,中寨鄉17726人,綺陌鄉23475人,普翁鄉13010人,實興鄉18500人,馬場鄉22671人,上坪寨鄉15101人,營舍鄉16465人,納雍鄉16758人,板橋鄉19502人,白泥鄉23317人,少普鄉27772人,熊家場鄉19619人,黑土鄉17699人。
2003年末,織金縣總人口93.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4.81萬人,非農業人口4.47萬人。轄11個鎮、21個鄉(其中8個民族鄉),561個村委會、27個居委會。
2007年末,全縣總面積2868平方千米,總人口98.89萬人。轄11個鎮、21個鄉(其中8個民族鄉),9個街道辦事處,556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
2010年,全縣轄11個鎮、21個鄉(其中8個民族鄉):城關鎮、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八步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三甲白族苗族鄉、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後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寨鄉、綺陌鄉、普翁鄉、實興鄉、馬場鄉、上坪寨鄉、營合鄉、納雍鄉、板橋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新華北路。
2013年,撤銷貓場鎮、營合鄉,設立新的貓場鎮;撤銷城關鎮,設立金鳳、雙堰、文騰3個街道;撤銷八步鎮,設立八步街道;撤銷綺陌鄉,設立綺陌街道;撤銷普翁鄉、三甲白族苗族鄉,合併設立三甲街道。
調整後,全縣轄6個街道、9個鎮、17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金鳳街道、雙堰街道、文騰街道、八步街道、綺陌街道、三甲街道、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後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寨鄉、實興鄉、馬場鄉、上坪寨鄉、納雍鄉、板橋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縣人民政府駐雙堰街道。
人口
2018年根據計生資料顯示,計生常住人口為 88.78萬人 ,出生率為9.69‰,死亡率為2.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6‰。據公安年報顯示,年末戶籍人口為123.6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05.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0.4%,其中:一產增加值40.65億元,同比增長7.2%;二產增加值71.08億元,同比增長8.8%;三產增加值93.43億元,同比增長12.8%。三次產業結構占比由上年的19.82%、35.92%和44.26%調整為19.81%、34.65%和45.54%。一產下降0.01個百分點,二產下降1.27個百分點,三產上升1.28個百分點,受工業經濟低迷、產業結構調整影響,一產和二產比重略有下降,三產實現小幅提升,經濟結構連續四年保持「三、二、一」格局。人均生產總值達25719元,同比增加1476元。
第一產業
201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14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增加值43.57億元,同比增長7.2%;糧食種植面積達9.9萬公頃(148.5萬畝),同比下降6.64%;烤煙種植面積0.23萬公頃(3.5萬畝),同比增長45.83%;油料種植面積1.18萬公頃(17.67萬畝),同比增長13.28%;蔬菜種植面積2.91萬公頃(43.71萬畝),同比增長28.3%。糧食總產量34.86萬噸,同比下降15.8%。
2018年林業產值2.56億元,同比增長12.1%;實現增加值2.28億元,同比增長10.8%。
2018年肉類總產量5.05萬噸,同比增長28.13%,其中:豬肉產量3.89萬噸,同比增長28.34%。年末大牲畜存欄14.54萬頭,同比增長23.49%,其中:牛存欄14.5萬頭,同比增長23.54%;年末大牲畜出欄4.81萬頭,同比增長33.1%,其中:牛出欄4.8萬頭,同比增長33.38%。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2.81萬千瓦,同比增長13.35%。
第二產業
2018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6.3億元,同比增長11.7%,增幅較去年上升0.7個百分點,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57%,較去年下降1.0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91億元,同比增長17.73%;實現增加值28.01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97億元,同比增長27.51 %。
2018年原煤產量1213萬噸,同比增長11.69%;全社會發電量60.4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75%;其中:火電發電量58.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1%;風力發電量1.7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2.69%;服裝生產196.85萬件,同比下降58.26%;水泥產量107.3萬噸,同比增長0.98%;自來水生產量103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4.36%;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4.82億元,同比增長1.9%。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入庫218個,其中:億元項目79個,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1.91億元,同比增長5.5%。房地產施工項目22個,完成投資12.11億元,同比下降50%。按構成分:建築工程7.89億元,同比下降55.98%;安裝工程2.78億元,同比下降41.16%。商品房銷售面積44.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42%;完成銷售額16.62億元,同比增長8.87%。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資8.22億元,同比下降53.29%;辦公樓投資0.02億元,同比下降89.1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89億元,同比下降66.6%;其他投資2億元,同比增長141.58%。
貿易和物價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4年的22.9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35.7億元,同比增長8.4%,年均增長11.74%。
2018年受餐飲、住宿、建築安裝和居住等價格上漲的影響,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8個百分點。
財政、金融
財政總收入完成33.83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13億元,同比增長59.6%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21.9%;稅收收入22.27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支出69.76億元,同比增長22.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72億元,同比增長9.1%。
財政、金融
2018年財政總收入完成33.83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13億元,同比增長59.6%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21.9%;稅收收入22.27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支出69.76億元,同比增長22.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72億元,同比增長9.1%。
2018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14.98億元,同比下降1.3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96.83億元,同比增長6.58%,存貸比為91.56%。
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2018年新增公路通車裡程50.17公里,織普高速建成通車,金洪大道、S106三甲至官寨段、織重線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工,全縣高速公路出入口達10個。境內通車總里程達3165.85公里,其中:鐵路為136.27公里。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3.71億元,同比增長15.1%。
郵電旅遊
2018年32個鄉鎮(街道)全部實現4G網絡及光纖接入。光纖入戶端口數占總端口數的40%,行政村通光纜312個,移動基站總數達3209個。郵政主營業務收入0.36億元,同比增長43.5%;電信主營業務收入完成0.5億元,同比增長14.73%;移動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37億元,同比增長13.11%,聯通主營業務收入完成0.43億元,同比增長20%。
2018年接待遊客1475.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總收入130.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06%、30.85%,旅遊發展綜合評價指數84.41,排全省縣域第一方陣22縣(市、特區)第3位。織金洞遊客服務中心啟動建設,官寨至下紅岩旅遊觀光公路即將完工,織金古城(東片區)綜合開發進度過半,古城風貌提升項目全面啟動。織金洞休閒農業觀光園即將完工。織金洞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建成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點3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215.82億元,同比增長9%。深入推進「千企引進」工程,積極開展「產業大招商突破年」行動,新引進產業項目102個,「千企引進」項目70家,首次引進入黔500強企業1家,引進項目開工率達100%。
教科衛文
2018年投資6308萬元實施「全面改薄」項目,涉及46所學校13.62萬平方米。30個教師周轉宿舍樓竣工。遷建第三小學、中心幼兒園,新建第八小學、官塘幼兒園、平遠新城第一、二幼兒園、平遠新城安置點小學(第十小學)。投資2556萬元改(擴)建鄉鎮(街道)第二幼兒園21所,投資1640萬元擴建高中2所。職業教育辦學質量不斷提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全面推廣。農村學校營養餐管理不斷規範,校園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教學設備全覆蓋。全縣共有普通中學、小學和民辦學校共318所,其中:普通中學45所,小學271所,民辦學校2所。普通中學、小學和民辦學校專任教師8872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208人,小學專任教師4343人,民辦學校專任教師321人。隨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力度不斷加強,「9+3」教育計劃精準實施,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人數年末達210125人。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99.66%,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0.8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55%。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2018年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66.8,科技型企業備案41家,發明專利申請113件。有效發明擁有量達83件。啟動建設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農村電商服務中心3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加快形成「研發—中試—產業化—技術服務」一條龍推進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煤礦井下無人少人採掘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示範項目》獲省級工業技術榜單科技重大專項立項。
2018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648家,同比下降5.68%;執業(助理)醫師從業人數1551 人,同比增長53.41%;註冊護士2637人,同比增長86.89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1 人,與去年持平;婦幼保健院78 人,同比下降4.88%。城鄉居民醫保參保96.59萬人,參保率達105.46%。為低保戶、計生兩戶及殘疾人等9萬人代繳參保金750.9萬元,發放醫療救助金2554.59萬元。婦幼健康服務持續強化,實現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89.84%。繼續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額銷售。
2018年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順利通過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驗收。重大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丁寶楨》即將開機拍攝。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提升改造完成。建成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和32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全部免費開放,縣圖書館新增圖書3.18萬冊,562個農家書屋補充圖書5.06萬冊。紮實開展「文藝講習」「非遺品牌創建」「平安文化市場創建」和「掃黃打非進基層」活動,開展脫貧攻堅文化惠民活動70場次。啟動國家級非遺品牌申報工作。「廣電雲」用戶新增19035戶。年末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場所3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線電視用戶9.76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6.46%,同比增加0.01個百分點;全年共播放公共節目時間880小時。圖書館藏書11.7萬冊,共有閱覽室席位358個,總流通人次達31.08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28.67萬人次,全年累計發放有效借書證2.5萬張。
新階段扶貧開發 2018年圍繞「四場硬仗」,突出「四個聚焦」,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全縣減貧7萬人、出列106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31%,貧困村從333個減少到128個,貧困人口從6.82萬戶27.85萬人減少至2.2萬戶7.7萬人。
城鎮化 2018年以桂果綠色產業型和旅遊景觀型農旅示範小城鎮為核心,以熊家場和馬場特色小城鎮建設為兩翼,統籌推進珠藏、三塘、以那、雞場、化起、龍場、牛場、板橋、金龍等13個特色小城鎮建設,輻射、帶動其餘有條件的鄉鎮加快城鎮化進程。桂果鎮28個8+X項目達標20個,2018年達標3個,初步形成集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現代高效綠色產業為一體的新型特色小鎮;貓場鎮28個8+X項目達標21個,2018年達標4個,鎮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有效帶動鎮域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率從2014年的35.8%上升到2018年的45.91%,年均增加2.53個百分點。
勞動就業 2018年農村青壯年培訓1.65萬人,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1.63萬人。「10+N個一批」公益性崗位解決「三無兩有」勞動力就業4974人。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紮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年末全縣從業人員為61.78萬人,同比增加1.1萬人,增長1.8%;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313人,同比增長1.5%;失業人員再就業2227人,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24930人,外出務工人數3157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4%以內。
社會保障 2018年納入城低保對象4478戶8727人、農低保對象43482戶79038人,發放城鄉低保金2.69億元。臨時救助、自然災害救助、優待撫恤全面落實到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46.3萬人。4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4個農村幸福院投入使用。建成全市第一家規範性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城鄉中心敬老院和7所鄉鎮敬老院提質改造完工。
2018年全縣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425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28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1.16億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105人,領取失業金人數149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957.34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5669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0.31億元,支出0.57億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1538人,生育保險基金收入720.56萬元,支出584.89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5.29萬人,基金收入2633.73萬元,支出1.34億元。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08個,參保16200人。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854元,同比增加2479元,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20498元增加到2018年的28854元,年均增長8.92%。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4978元,同比下降31.41%,其中:衣着類下降28.91%,教育文化娛樂增長37.62%,交通通信下降33.34%,其他商品與服務支出下降54.65%。
2018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3.78億元,同比增長10.09%,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69043元,同比增長11.01%,其中:企業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60667元,同比增長15.38%;事業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72787元,同比增長10.12%;機關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80648元,同比增長12.13%。
人民生活 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371元,同比增加913元,增長10.8%,從2014年的5421元增加到2018年的9371元,年均增長14.66%。
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43元,同比增長1.62%,其中:食品類(含煙酒)增長2.85%,衣着類增長2.86%,居住類下降2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35.5%,教育文化娛樂增長19.86%,醫療保健增長145.25%,交通通信增長15.83%。
環境保護 2018年紮實開展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7個專項行動,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以上。水體質量明顯提升。河長制監管職責全面落實。完成全縣27個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治理。完成大新橋、金魚池2個飲用水源地防護設備和二級保護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大新橋水庫和金魚池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源地整治工作獲國家生態環保部表揚。完成縣城一、二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桂果污水處理廠和西湖橋周邊5座一體化污水處理終端。30個鄉鎮(街道)集中式飲用水源、4條地表水河流斷面6項水質監測達到Ⅲ類標準。淨土質量明顯提升。貓場、後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完工。完成織金河10萬噸建築垃圾、鳳凰山片區煤礦廢水工程治理項目污泥堆存場所、綺陌街道墨峰村1萬噸商混廢料、5萬噸污泥整治。419家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納入清單化管理。綠化質量明顯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6.99%,榮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中國煤炭城市可持續發展傑出貢獻獎」,桂花林場獲全國「十佳林場」稱號。造林21.38萬畝,打造森林小鎮4個、森林村寨18個、森林人家62個。森林資源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安全生產 2018年狠抓煤礦、非煤礦山企業復產復建驗收,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等活動,強化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和應急救援工作,安全生產形勢較為穩定,集中開展「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和除大隱患、防大事故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嚴厲打擊非法營運,加大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萬人火災事故死亡率0人/萬人,萬人工傷事故死亡率0.016人/萬人,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0.43人/萬人。
6自然資源編輯 生物資源很豐富,縣內盛產的清香型紅托竹蓀,被譽為「真菌皇后「;現有人工和天然優質草場70萬畝,加上年種植30餘萬畝優質綠肥及其轉化利用,經逐步引進和改良大量優良畜禽品種,畜牧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竹蓀產量大,銷往深圳、香港等地。
全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無煙煤總儲量129億噸,可開採量107億噸,是待開發的大型無煙煤基地;磷礦儲量13.98億噸,占全省儲量的55.4%,是貴州三大磷礦集中區之一;大理石儲量191億立方米,有「晶墨」、「殘雪」等品種;重晶石儲量近7000萬噸,含硫酸鋇95%。此外,硫鐵、鋁土、鉛鋅、硅石、方解石等,儲量亦豐,均有開發價值。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儲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鐵礦、鋁釩士等26種。其中優質無煙煤儲量達129億噸,占貴州省總儲量的2%以上,可開採量達104.5億噸,磷礦儲量13.74占貴州總儲量的54.4%;、鋁礬土儲量967萬噸。其他各種礦產品儲量也極為豐富,具有極高的開採和綜合利用價值,開發潛力巨大。
牲畜、織金砂鍋、砂器、旅遊、烤煙、玉米、洋芋、大豆、油茶、苡仁米、茶葉、杉、松、油桐、生漆、核桃、剌梨、竹筍、獼猴桃、杜仲、天麻、黃柏、黨參、半夏。
無煙煤(儲量達129億噸,可開採量104.5億噸)、磷礦(儲量13.98億噸,占貴州總儲量的55.4%)、重晶石(儲量近7000萬噸)、大理石(儲量191億立方米)、硫鐵、鋁土、鉛鋅、硅石、方解石、鋁釩土、方解石。
特產介紹
米的古老小街,小街大多屬於民國時期建築物,俗稱「砂鍋街」。聞名中外的織金砂鍋、砂器就是在這裡生產。
織金砂鍋、砂器歷史久遠,據說宋朝時就已傳入這裡,早在清朝初年,織金砂鍋、砂器就己非常盛行,盛極一時是在清朝未年至20世紀末,產品除本地銷售外,還銷往雲南、四川、廣東遠及日本及東南亞、歐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
織金砂鍋、砂器最盛行時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手工作坊270餘家從事砂鍋、砂器生產,織金縣從事砂鍋砂器生產的專業戶大都集中於此。他們中有的是祖輩從事砂鍋、砂器生產,代代相傳至今,有的是受街坊親朋影響,拜師學會的。由於織金砂鍋、砂器大部分出自這裡,因此,織金砂鍋街也名聲遠揚。織金砂器以造型別致,經久耐用、保溫性能良好而聞名中外,種類有砂缸、沙灶、鼎罐、茶罐、火鍋、茶鍋、烘餅平底鍋、圓底鍋、香爐、蒸雞缽等近百餘個品種及美術砂器,幾乎囊括了人們日常所需生活器皿。
織金砂鍋、砂器以織金的優質粘土泥和無煙煤砂為原料,有其許多優點,所盛食物不易變質變壞;保溫、保鮮性能好,不變味、變色,無害。燉雞、肉等食物其味鮮美醇香。織金砂鍋用於沏茶煎藥效果更佳,可使茶葉、藥材得到充分浸泡、燉煮時均勻受熱,使藥石本身的特性能更好被湯水吸收。織金砂鍋、砂器製作非常複雜,從原料選擇到燒製成型,僅砂鍋製作就需七十二道工序。織金砂鍋砂器成型後需要烘乾或讓其自然乾燥。然後在地爐中煅燒5、6分鐘出爐,用柴火煙熏,黑中呈亮,古樸渾厚。它不同於其他陶器,具有非常高的環保效果。作為釉料的白泥,燒成後與砂器本色融為一體,略帶呈亮鉛白金屬光色,顯得飽滿含蓄。最早以前的織金砂器是不上釉的。據說很早以前,有個叫陳春心的藝人用白泥漿衣服時,將漿衣服的白泥水滴下一滴在曬在院內鍋坯上,此鍋燒成後滴有白泥漿的地方發出光澤。從此,砂器、砂鍋始有獨特的釉色裝飾。砂器藝術品作為旅遊紀念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紀念價值,其獨特的造型,精巧的設計精緻受到中外人士喜愛。
然而,由於受資源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織金砂鍋已漸入末路之途。是以,為了不使砂鍋失傳於世,僅存的十五戶砂鍋藝人家庭,組建『東升砂鍋廠』,以傳承民族技藝,弘揚砂鍋文化為本,努力挽救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
行政區劃
2000年,織金
2003年,織金縣轄11個鎮、21個鄉(其中8個民族鄉),561個村委會、27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93.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4.81萬人,非農業人口4.47萬人。
織金縣今轄11個鎮、13個鄉、8個民族鄉:城關鎮、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八步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三甲白族苗族鄉、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後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寨鄉、綺陌鄉、普翁鄉、實興鄉、馬場鄉、上坪寨鄉、營合鄉、納雍鄉、板橋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中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縣城距省城貴陽157公里、畢節144公里,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
2013年7月29日,織金縣金鳳、雙堰、文騰、八步、綺陌、三甲6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進一步推進該縣撤縣建市的步伐。
據了解,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縣、實現撤縣建市、構建和諧織金」的目標,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在發展勢頭大好的形勢下,該縣決定撤銷城關鎮,設置金鳳、雙堰、文騰3個街道辦事處;撤銷八步鎮,設置八步街道辦事處;撤銷綺陌鄉,設置綺陌街道辦事處;撤銷普翁鄉、三甲鄉,合併設置三甲街道辦事處;撤銷貓場鎮、營合鄉,設置新的貓場鎮。此次行政區劃調整主要圍繞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商貿物流集散中心、縣城副中心城鎮等建設類型,着眼於經濟社會發展長遠規劃,着眼於快速推進城市與農村道路、水電、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真正實現城鄉一體更加優化和均等。成立6個辦事處,為該縣城區發展拓展了更為廣泛的空間,加快推進撤縣建市步伐,更是該縣向2017年城市人口達35萬人以上,城鎮化率達48%以上的城市建設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織金縣今轄6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10個鄉、7個民族鄉:金鳳街道辦事處、雙堰街道辦事處、文騰街道辦事處、八步街道辦事處、綺陌街道辦事處、三甲街道辦事處、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後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寨鄉、實興鄉、馬場鄉、上坪寨鄉、納雍鄉、板橋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
政府領導
縣長 縣長王麗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兼任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
副縣長 常務副縣長熊朝雲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負責財政、稅務、金融、人事、勞動保障、武裝、監察、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房產、審計、統計以及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縣政府辦(外事僑務辦、政務服務中心、國教辦、金融辦)、財政局(會計核算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計局、發改局、統計局、監察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鄉規劃局、房產事業局)、危改辦、城市綜合執法大隊(城市管理辦公室)、城鄉規劃監察大隊、古城管理處、順達市政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大型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火電廠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機場建設辦公室。聯繫縣政協、縣人武部、縣委統戰部、對台辦、地稅局、國稅局、人行、銀監辦、建行、工行、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惠民村鎮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籌)、公積金中心、財保公司、人保公司和各小額貸款、擔保公司有關工作。
副縣長安太敏
負責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工作。分管縣環保局、交通運輸局、海事處、鐵建辦、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繫公路管理段有關工作。
副縣長郭太輝
負責農牧、林業、水利、扶貧開發、煙草、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土地和礦產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招商引資、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等工作。分管農牧局(煙辦)、林業局(石漠化治理中心、3356辦公室)、水利局(水保辦、世行辦)、扶貧辦(核桃產業辦)、國土資源局(地災辦、打非辦)、農機局、科技辦(地震辦)、移民局、供銷社、防雹辦、商務與投資促進(招商)局、縣政府駐貴陽辦事處、駐深圳聯絡處、駐重慶聯絡處、駐濟南聯絡處、駐北京聯絡處、畜牧公司、竹蓀公司、蠶桑公司、中藥材公司。聯繫煤勘174隊、縣氣象局、煙草局、科協、工商聯有關工作。
副縣長羅豐
負責民政、民族、宗教、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文史研究、檔案、工青婦、殘聯等方面的工作。分管民政局、民族宗教事務局、文體廣電旅遊局(文物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檔案局(檔案館)、殘聯、老齡委。聯繫織金洞管理局、縣工會、團縣委、婦聯、關工委、智力支邊辦公室、黨史研究室(縣誌辦)有關工作。
副縣長陳華
負責產業園區建設、安全生產、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建設、公安、司法、維護社會穩定、工商、質監、教育、衛生、食品藥品管理、人口計生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衛生食品藥品監管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站)、人口計生局、縣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縣政府法制辦、應急辦、公安局、司法局、安監局、工業經濟能源局(磷肥廠)、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繫畢節市幼兒師範、縣消防大隊、武警中隊、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郵政局、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織金供電局、鹽業公司、石油公司有關工作、紅十字會有關工作。
縣政府黨組成員、政府辦公室主任朱一川
在縣長領導下負責處理縣政府的日常工作,主持縣政府辦公室全面工作。
地理位置
織金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畢節地區之東南。地處烏江上游六衝河與三岔河交匯的三角地帶.縣城東至貴陽約151公里,南距安順約95公里,北距畢節約129公里;境內東西長82.5公里,南北寬66公里,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東鄰平壩、清鎮;南鄰普定、安順;西接納雍、六枝;北接大方、黔西;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縣人民政府駐雙堰街道。
織金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岩溶發育,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最低海拔860米,縣城海拔131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年平均降雨量938.4毫米,全年日照1172小時,無霜期327天。
織金縣內居住着漢、苗、彝、回、布衣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含未定民族穿青人)占48.02%。全縣除漢族外,還有苗、彝、布依、白等少數民族。
遠古時洞頂塌落的巨石堆積如山,稱「萬壽山」。後來山上又覆滿岩溶堆積物。上有珍奇的「穴罐」,呈橢圓形。旁有「雞血石」,晶瑩緋紅,酷似「孔雀開屏」。有三尊「壽星」,高十至二十米。洞頂和廳壁由黃、白、紅、藍、褐諸色構成美麗的圖案,為長一百七十米,寬四十餘米的地下湖。這裡是洞中樞紐,可通往各大景區。湖邊鐘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十米,形如鐵樹,樹身布滿千萬顆黑色石珠,上端右側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稱「鐵樹銀花」。湖東北岸是一陡峭斜坡,路歧出:一條緣十八盤,繞二十七拐,登四百四十一石級進「南天門」,入「靈宵殿」;另一條經四百二十二石級進「北天門」,入「廣寒宮」。
歷史名人
丁寶楨 原籍織金縣牛場鎮,在任職山東巡撫十年和四川總督十年期間,為國為民辛勞奉獻,在治理黃河水患、整修都江堰設施、改革鹽政及開通運銷途徑、開設兵工廠抗禦外侮等方面功績卓著,尤其是誅殺慈禧寵宦安德海而名揚天下。被譽稱為「剛直不阿、愛民如子的一代名臣」。丁寶楨生於1820年,貴州省平遠(今織金)人。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他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1863年,43歲的他由長沙知府調任山東按察使,次年遷任布政使,1867年3月晉升為山東巡撫。1876年10月調升四川總督,1886年在成都逝世。
安邦彥 (~1629.9),明朝末年西南的川貴等省歷史上著名的「奢、安之亂」的主要頭領,曾經在明代天啟2年(1622年)2月7日,率10萬叛軍進圍黔中首府貴陽。在圍困的10個月中,貴陽猶如一座孤島,外無援軍,內缺糧食,以至城內百姓落入「人相食」的可悲境地。作亂多年後,於崇禎二年(1629),才被兵部尚書朱燮元,督貴、川、湖、滇、粵五省兵馬平復。八月水西,被斬殺。
旅遊文化
織金,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甚豐,山、水、洞俱佳,1991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據清道光進士諶厚光編纂《平遠州志》記載:「織金秦屬巴郡;漢屬牂牁郡;為仡佬族世居;晉以後彝族入主;宋、元、明為毗喇郡;清代為平遠州;民國3年(1914年)1月以平遠州城東有織金街、織金關得名而改為今織金縣。」
織金城文物古蹟有74處,其中頗為著名的有「四庵」、「四閣」、「四寺」、「四祠」、「八大廟」,多系清代乾隆盛世建築,即觀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龍庵;玉皇閣、斗姥閣、文昌閣、文騰閣;隆興寺、地藏寺、東山寺、壽福寺;武侯祠、忠烈祠、丁公祠、雹神祠;財神廟、文昌廟、關帝廟、龍王廟、馬王廟、炎帝廟、黑神廟、城隍廟。儒、釋、道,應有盡有,融各家文化為一體。
織金山水,靈秀天成,引人入勝。縣城群山環繞,山石形成的自然景觀達20餘處。秀水穿城,清泉流布。從南至北貫城河把縣城分為東西二城,城西為政治、經濟開發區,橫跨東西的日升橋、太平橋、回龍橋、月華橋和重新橋把兩城連接起來。織金縣城號稱「泉城」也名不虛傳,城內就有七十二泉,均分布在貫城河兩岸。城西「響水洞」處有相對兩個山洞,泉水自洞中湧出,二水交流,一響一應,如琴如瑟,名曰「雙流激浪」。城北方向被稱為「高原明珠」的天然湖,堪與草海、紅楓湖媲美。
古建築 位於城中心的財神廟,始建於清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重建,為木結構建築,四重檐歇山頂,十八個翼角起翹,四層樓逐漸縮小為寶塔狀,側面構成三個重疊的三角形。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士元看後評價說:「織金財神廟是特殊建築,在國內還沒有見過,只有日本的天壽閣與此類似。」八景之一的「雲洞天開」位於城東15公里處的三甲鄉,兩峰相合,形成天然拱洞,高數十丈,其中空闊,上露天光,日夜仰視,日月在天。洞內原塑有觀音像,洞口匾額曰:「赤雲洞」,依山建造有觀音閣、保安寺、關帝廟等,均系道光年間建築。「雲洞天開」四字乃當時名流孫行雅墨跡。北京建築設計院院長、工程師張開濟看後說:「保安寺很了不起,與山洞結合得非常巧妙。」中國博物館副研究員施力行說:「這個保安寺真是妙不可言,這個建築例子,在清華大學上課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此外,織金八景之一的「三潭映月」收入《中國名勝大詞典》。神秘奇幻的「日落碑現」勝景令人心馳神往,迷惑不解。城北黛山之中,每當紅日西沉,翹首東顧,可見一地白色石碑巍然屹立,輪廓分明,走近卻蕩然無存。這是陽光折射之故,即是奇妙的「日落碑現」景觀
織金財神廟是全國罕見的古建築,與日本大阪的天守閣相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東文昌閣為木結構建築,
魚山,位於城東北隅,因形似木魚而得名。其山四周懸崖絕壁,山腳一徑通頂,有石階108級,岩壁上有石刻數幀,多為德政碑、去思碑之類。山上建有黑神廟,碧琉璃精舍,藏書樓、濟賑亭、且住亭,還有魚池、花圃。據《魚山記》載:「余山,即古之吾山也。上有神女智瓊祠。祠前有一松一桂,邑人常會於此。會前歌《迎神曲》,會後歌《送神曲》。明太子曾隱於此,嗣駕飛車朝峨嵋,一去不返。」位於城東的東山,拔地而起,雄奇壯觀。此山為大理石山,它和南面古佛山、西面的西靈山、北部的魚山,合稱織金四大名山。其三面為絕壁,唯西面有曲徑達山頂。此山有三層洞,上曰「慈雲洞」,中為「打拳洞」,下為溶洞群。山上古木森森,林蔭蔽日,樹皆生長於岩縫石隙之中。古建有東山寺、梵帝宮、後殿、讀書樓、鐘鼓樓、觀音閣等,岩壁有摩崖石刻16幀,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趙達庵駐軍於此時所題「佩劍披雲」,四個大字遒勁清秀。1982年以來,省、地、縣撥款,已將魚山、文昌閣、財神廟修葺一新,使這些古建築重放光彩,以其瑰麗的風姿吸引着省內外遊客觀光旅遊。
文昌閣位於織金縣東部,其為木結構建築
織金原先是土司地區,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土歸流,設立平遠府,以後降為平遠州,屬大定府。從清初到清末不過兩百餘年,社會進步很快。中原文化源源傳入,凝結成為眾多的古建築群,計有古建築280多處,包括佛寺、道觀、儒學、祭祠、會館、書院、衙署、井泉、津梁、古道、古塔、民居、傳統作坊以及橋樑建築等。僅織金城內就有70多處,著名的有「四庵、四閣、四寺、四祠、八大廟」,觀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龍庵合稱「四庵」,玉皇閣、斗姆閣、文昌閣、文騰閣合稱「四閣」,「四寺」有隆興寺、地藏寺、壽福寺、東山寺,「四祠」為武侯祠、忠烈祠、雹神祠、丁公祠,還有文廟、關帝廟、財神廟、炎帝廟、城隍廟、黑神廟、龍王廟和馬王廟,現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27處。文物眾多,保存完好,致使織金城成為貴州歷史文化名鎮。在城市現代化迅速推進的今天,能保存這樣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全國也不多見。更何況,許多古建築精妙絕倫,令人驚訝。1985年,織金財神廟、文昌閣、東山古建築、魚山古建築同時列入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又將織金保安寺定為省級文物。2006年,將這些古建築合在一起申報,專家們一致叫好,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織金洞 織金洞風景區位於貴州織金縣境內,原名「打雞洞」,面積約為307平方公里,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景區分為織金古城、織金洞、結河峽谷、洪家渡等四大部分。
織金洞是該景區的精華,,兩壁最寬處173米,最高達50米。洞內空間開闊,岩質複雜擁有40多種岩溶堆積形態,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態類別,被稱為「岩溶博物館」。洞外還有布依、苗、彝等少數民族村寨。
織金洞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種沉積形態,它既是一座地下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館,堪稱「世界奇觀」。走入織金洞,就等於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眼望着滿洞的奇珍異寶,遊人禁不住驚嘆連連。著名作家馮牧曾題詩讚嘆: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琅環勝地瑤池景,始信天宮在人間。織金洞引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其名氣也越來越大。
門票:139元(含導遊服務費)
位置:位於貴州織金縣境內
面積:約為307平方公里
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塔、石鼓、石盾、石花、石芽、鍾旗、捲曲石、月乃石、雞血石、葡萄石、蛇皮石、松子石、晶芽、雲盤、雲碟、穴罐、谷針田、梅花田、珍珠田、邊石壩等四十多種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的岩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高大的石幔、石帷如從天上垂下,顏色各異。地下煙河煙霧縹緲,深邃莫測。被譽為「岩溶瑰寶」、「溶洞奇觀」。因其岩溶景觀如傳說中的天宮,又稱「織金天宮」。
洞口位于山腰,高約十五米,寬約二十米,狀如虎口。按其岩溶景觀組合特徵、自然形成的界限和岩溶物分布情況,
長二百餘米。由於洞口陽光照射,廳內長滿苔蘚。岩溶堆積物如巨獅、玉蟾、岩松。廳頂有直徑約十米的圓形天窗,陽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萬萬個金錢,稱「圓光一洞天」,又名「落錢洞」。側壁旁一小廳,中有一棵十餘米高的鐘乳石,形如核彈爆炸後冉冉升起的蘑菇雲,名「蘑菇雲廳」。廳內還有直徑約四米的圓形水塘,站立塘邊,可觀看塘中如林石筍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長約二百米,寬五十米。因岩溶堆積物如羅漢講經得名。中間有一面積三百平方米的水潭,被鐘乳石間隔為二,名「日月潭」,系全洞最低點。潭中岩溶物高二十餘米,底部圍大十餘米,形如三層寶塔,頂端坐一佛,如聚神講經。東側半圓形石台上眾多羅漢齊集諦聽,有的手捧經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問訊於鄰,有的低頭默想。洞壁如七色俱備的天然壁畫,呈山巒、林海、田野諸景。潭北為陡坡,石徑盤旋而上,伸手可觸頂棚,名「摩天嶺」。左側有九根石柱,毗鄰成排,形如蟠龍,從洞底直抵頂棚,我「九龍撐天」,是全洞洞頂最矮處。
又稱「金塔城」。面積一萬六千餘平方米,有石塔一百餘座,呈金黃色,熠熠閃光,最高的達三十餘米,底部圍二十餘米。群塔將景區分為十一個廳堂,其間遍布石筍、石柱、石帷、鍾旗,形態各異,氣象萬千。「蘑菇潭」潭水清澈,中有無數朵石蘑菇,影隨波動;潭前石花成片。「石鼓」面平中空,水點滴在鼓上,咚咚作響。「塔松廳」內有相對兩株石松;一株黑褐色、高五米,酷似針葉的鐘乳石聚成片狀凝結在主幹上,下大上小,呈塔形;另一株高近二十米,層層葉面上如覆白雪,名「雪壓青松」。
江南澤國。全長一點一公里,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分為漫谷長廊、北海隴、宴會大廳、江南澤國四部分。「漫谷長廊」,洞廊深長、壁間鐘乳石奇異多姿。「宴會大廳」,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洞內平坦乾燥,是遊覽途中理想的休息、進餐和活動場所。「北海隴」,數條游龍似的邊石壩蜿蜒伸展,鐘乳石林立。中有一深潭,潭中有九根石筍,稱「清潭九筍」。「江南澤國」,流水、湖泊、水塘、水田交錯,流水潺潺,田水如鏡。
全長三百餘米,面積六千餘平方米。岩溶堆積物如茫茫雪原。注柱四立,玉帷高掛,儼然一派北國風光。其間,有自然形成的二十多塊谷針田、珍珠田、梅花田;有二十餘個大小不一的石盾;有數十面紅色透明的鐘旗,扣之
;有百餘株石竹形成的「竹苑」,如叢篁密筿,意趣橫生。「捲曲石洞」,在二百餘米的洞廳頂棚上,布滿數萬顆晶瑩透亮的捲曲石,中空含水,彎曲橫生,甚至向上生長。
靈宵殿。高四十餘米,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兩壁垂下百尺石簾,五彩斑斕,儼然天宮帷幕。正中有一棵石柱拔地而起,直抵頂棚,稱「攀天柱」。柱後有面積約二十平方米的水池,石蓮飄浮出水面,稱「瑤池」。
長四百餘米,寬一百餘米,高七十餘米,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群山聳列,陡峭險峻。兩山間為開闊平地,地下湖橫陳其間。有六十餘米高的「梭羅樹」,長滿成千上萬朵石靈芝;有十七米高的「霸王盔」,酷似古時武士頭盔;有五十米高的石佛,巍然屹立;有十七米高的「銀雨樹」,亭亭玉立,潔白有光。
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最寬處達一百七十五米,最高處一百五墕主。洞內地勢起伏,石峰叢立,如重巒疊嶂,山間常有雲霧繚繞。有金色塔山、成林玉樹,還有螺旋狀的高大石柱「螺旋樹」。洞內還有「珍珠廳」,石珍珠晶瑩閃光;有古溶洞河道遺蹟,長六面余米,寬四至八米。
乘貴昆鐵路線火車至安順,轉乘長途汽車至織金洞。另外,貴陽、安順都有旅遊車直接去織金洞。
美味小吃 蕎涼粉、滷味、春卷、水晶涼粉[2]、怪嚕洋芋、毛香粑、發粑、絲娃娃。以上小吃以大斧頭廣場為聚集點,品種多樣,風味獨特。
自然災害
2016年6月27日14時至28日00時,織金縣城關鎮降雨量達200.3毫米。受強降雨影響,轄區內11個鎮、13個鄉、8個民族鄉均不同程度受災。縣城大面積停電,通信不暢,當地政府積極組織搶險救援。[3]
城市排名
2018年8月14日,2017年全國原產煤量千萬噸以上縣(市)名單出爐,織金縣原產煤量1108.76萬噸,排名第77位。[4]
榮譽記錄
2019年1月,織金縣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5]
16詞條圖冊 織金縣織金縣 參考資料: 1. 織金縣人民政府
2. 貴州特色小吃:水晶涼粉(圖)
3. 貴州遭特大暴雨襲擊 織金縣城多條道路被淹
4. 全國產煤大市(縣)排名出爐!鄂爾多斯排第幾?哪幾...
澎湃新聞 2018-09-05 [引用日期2018-09-05] 5. 關於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二批)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2019-01-28 [引用日期2019-01-28
視頻
《織 韻》 貴州織金縣宣傳片
織金 經濟發展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