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序嵩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序嵩草,是莎草科植物,稈密叢生。產於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和南部地區,錫金也有分布。

  • 中文名細序嵩草
  • 別 名細弱嵩草(西藏植物志)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莎草目
  • 科莎草科
  • 亞 科薹草亞科
  • 族薹草族
  • 屬嵩草屬
  • 組異穗嵩草組
  • 種細序嵩草
  • 分布區域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和南部
  • 中文學名Kobresia angusta C. B. Clarke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稈密叢生,直立,纖細,柔軟,高8-10厘米,粗約0.5毫米,鈍三棱形,光滑,基部具稀少的、淡褐色的宿存葉鞘。葉短於稈或與稈近等長,平張,寬1-3毫米,邊緣稍粗糙。

穗狀花序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線狀橢圓形,長1-2厘米,粗約2毫米,具多數稍密生的雄花,基部有時尚有1-2朵雌花,雌花序線形,長1.5-2.5厘米,粗約2毫米;支小穗多數,密生。

雄花鱗片線狀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長3.5-4.5毫米,膜質,褐色;雌花鱗片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8-3.5毫米,頂端鈍或漸尖,紙質,兩側栗褐色,上部邊緣為白色膜質,中間黃綠色,有3條脈。先出葉長圓形,長1.8-2.5毫米,膜質,下部黃白色,上部栗褐色,腹面邊緣分離幾至基部,背面具粗糙的2脊,頂端圓、截形或2淺裂。

小堅果線狀長圓形,扁三棱形,長2-2.5毫米,成熟時栗褐色,基部幾無柄,頂端無喙,具宿存而基部稍膨大的花柱,明顯地伸出先出葉之外。退化小穗軸甚短,長為小堅果的1/5。

價值

嵩草屬植物不僅具有極高的飼用價值, 為牛羊所喜食的優等牧草 , 同時還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其良好生長對維持青藏高原乃至長江、 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嵩草屬植物具有耐寒、 耐輻射、 耐旱、 耐強風及耐貧瘠的特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優勢植物和主要建群種。

嵩草草甸的土壤特點

嵩草草甸下發育的土壤主要為高山草甸土和高寒沼澤土兩類。高山草甸土是寒冷半濕潤氣候與嵩草草甸和雜草草甸下發育的,它具有發生和發育的年輕性、強烈的生草過程與淋溶和澱積過程等特點。土層較薄,厚約30~60cm,表層有厚約5~15cm緊實而富有彈性的草皮層,土表層以下常加有多量礫石。有機含量2%~12%,自上而下遞減.土壤含水量28%~40%。由於冷季和溫暖季的交替變化,引起土壤內部發生一定的淋溶和沉積。土壤一般無石灰反應,pH5.8~7.0。高寒沼澤土是在寒濕生境和沼澤化草甸下發育的土壤。成土母質以河、湖沉積物居多,並有洪積物、坡積物和冰積物等,在低溫和凍土的影響下,土層上部形成厚約15~50cm的泥炭層和半泥炭化的泥炭層,下層土壤由於潛水和積水影響,呈嫌氣狀態,形成質地稍粘重的灰白色潛育層。有機質豐富,含量達20%以上.呈微酸至微鹼反應,pH6.2~7.4。

生理生態

嵩草屬植物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又是特殊生境的典型代表,獨特的高寒生態環境對於嵩草植物在發生、演化、適應和發展等生命活動過程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對嵩草植物生理生態方面的研究較多。

對低溫的適應性

青藏高原生長的植物,在整個生育期內經常遭受零下低溫和霜凍的侵襲.嚴寒多變的氣候,造就了高寒地區植物極強的抗寒力,在形態上表現為植株矮小、蓮座狀、植物體被毛或具厚角質層、根系較淺而平展、葉片柵欄組織緊密層數增多、通氣組織發達等;更重要的是與它生理功能的強化和物質代謝的改善,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是分不開的。因為植物體內這3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增加,會使細胞原生質的濃度提高,降低冰點,抵抗凍害,從而增強抗寒力。目前,普遍認為植物對低溫逆境的適應主要在細胞膜,細胞膜的結構和穩定是植物抗寒性的關鍵。植物在遭到寒害時,細胞質膜的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膜的透性增加,細胞內部分電解質外滲,膜結構破壞的程度與植物抗寒性有關。滕中華等(2001)通過對生長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的典型抗寒植物———矮生嵩草、垂穗披鹼草和苔草的研究發現,質膜透性變化與抗寒性有很大的關係,低溫半致死溫度都比較低。

對強輻射的適應性

青藏高原有「世界第三極」之稱,該地區以海拔高、太陽輻射強著稱。那麼高海拔地區植物是如何適應強太陽輻射而防止光氧化、維持自身的光合作用的呢?張長青等(2001)研究發現,矮生嵩草的抗氧化物質含量和活性的變化動態與太陽輻射強度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係。研究表明,矮生嵩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和抗氧化物質含量隨環境和太陽輻射的變化而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細胞活性氧的水平,並積極參與活性氧的清除過程,這樣才使得高海拔植物在高光強的逆境環境下避免光氧化傷害以及光抑制發生。而且嵩草植物在高海拔地區有較強的適應環境變化的自動調節能力,如海拔越高,矮生嵩草的光合最適溫度越低,葉綠素含量也越低,但類胡蘿蔔素含量越高。較低的葉綠素含量可減少葉片對可見光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類胡蘿蔔素則有利於吸收紫外輻射。同時,魏捷等(2001)通過對青海高原矮生嵩草和珠芽蓼的光合適應性比較研究發現,矮生嵩草和珠芽蓼光合作用對高山脅迫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且矮生嵩草的適應能力比珠芽蓼強,所以,他們認為作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建群種嵩草植物的正常生長對於維持整個群落的穩定性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1]

很強的吸收氮源能力

研究表明,高寒植物具有很強的吸收氮源的能力。XuXing-ling等(2004)研究了高山嵩草和矮生嵩草吸收氮源的能力,發現這2種嵩草可以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機氮。嵩草是目前唯一知道的能利用Ectomycorrhizal真菌將土壤中的可溶性氨基酸轉化為自己吸收的氮源的苔草亞科植物Ectomycorrhizalfungi在嵩草吸收土壤氮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Lipson等(1999)研究發現,甘氨酸(Gly)是嵩草重要的氮源之一,而且嵩草吸收甘氨酸的速度要較其他的氨基酸快。

放牧對嵩草屬植物的影響

放牧是一種高度複雜的干擾方式,它對植物群落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董全民等(2005)研究發現,在重度放牧下,由於氂牛採食過於頻繁,削弱了植物的競爭能力,導致植物種的優勢度和多樣性的減少;在輕度放牧時,氂牛選擇採食的空間比較大,對植物群落的干擾較小,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指數、均勻度指數和多樣性指數均不高;而適度放牧對草地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影響符合「中度干擾理論」,即中度放牧能維持高的物種多樣性。朱志紅等(2004)研究表明,矮生嵩草在不放牧的情況下與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如垂穗披鹼草、異針茅等)競爭時處於劣勢,從源株的風險分散機制和適合度來說是不利的;而在較重的放牧情況下,採食作用可消除不耐牧的禾本科植物的競爭影響,刺激分櫱大量產生,提高了營養繁殖能力,但為了忍耐重度放牧,分櫱變小,有性繁殖能力減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矮生嵩草無性系分株種群更適合於在較重的放牧強度下維持,並成為群落建群種。但在過度放牧情況下,可使優勢牧草(如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和西藏嵩草)與某些雜草之間存在較大的生態位寬度重疊,優良牧草生長受到抑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