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阿徹爾·勒熱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阿徹爾·勒熱訥
圖片來自36O

約翰·阿徹爾·勒熱訥 約翰·阿徹爾·勒熱訥(John Archer Lejeune),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司令、軍內文化的首創者和兩棲作戰的改革者。

基本內容

1867年1月10日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徹勒一核桃種植園主家庭。1888年以優異成績從巴吞魯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畢業,並獲得學位。隨後爭取到一個人委任,以軍官候補生的身份進入紐約安那波利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此間作為學員軍官參加過為期兩年的海上巡航。

1890年7月1日,勒熱訥又以優等成績從海軍學院畢業,獲得少尉軍銜。8月31日開始在紐約海軍兵營服役。11月3日調往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正式參加海軍陸戰隊。1891年10月1日成為「本寧頓號」艦上的值星官,次年2月26日晉升中尉。1893年8月28日起為諾福克兵營指揮官,任職至1897年7月31日。

1897年8月2日,勒熱訥被調往海洋衛隊的艦艇「辛辛那提號」,指揮該船參加美西戰爭。1899年2月18日調任海洋民警衛隊的「馬薩諸塞州號」艦長,3月3日晉升海洋民警衛隊長,1900年5月10日離開艦艇,正式赴任。同年7—11月到波士頓進行兵員招募工作。11月22日到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任當地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

1903年1月12日—8月,勒熱訥一度在華盛頓特區海軍陸戰隊總部任軍事教官。8月8日起先後在「黑豹號」、「迪克西號」和「楊基號」等艦任指揮,在巴拿馬地峽一帶負責巡防。1905年1月—1906年5月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海事處任職。隨後重返巴拿馬,任「哥倫比亞號」艦長。1907年3月29日奉派前往菲律賓,出任甲米地海軍基地、監獄和造船廠指揮。次年5月13日晉升中校,6月15日出任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旅長。

1909年6月8日,勒熱訥奉召回國,出任「俄亥俄州號」艦長。1912年5月26日,他率艦與海軍陸戰隊第二團和一個臨時旅在古巴的關塔那摩灣登陸,在聖地亞哥區執行警戒任務。7月任「草原號」艦長,在巴拿馬的科隆執行任務後回國,在費城基地進行休整。1913年初率艦返關塔那摩,出任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的臨時指揮。同年11月27日,他從墨西哥的韋臘克魯斯返回紐約。 1914年2月25日,勒熱訥晉升為上校。4月代表美國前往墨西哥出席一次重要談判。同年12月調往華盛頓海軍陸戰隊總部,出任司令少將助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在弗吉尼亞州的提科負責海軍新基地的興建。1916年8月29日被授予准將銜。1918年6月到法國的布雷斯特,出任海軍陸戰隊第4旅旅長,參與指揮了蘇瓦松戰役。7月1日晉升少將,7月28日晉升第2師師長。

戰爭結束後,勒熱訥被法國政府譽為軍事家和戰略家,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和十字勳章各1枚;回國後又榮獲海軍傑出服務獎章。1919年10月起任提科海軍基地司令。1920年7月1日接替喬治·巴尼特的職務,成為海軍陸戰隊司令。上任後曾先後將海軍陸戰隊紐約總部遷往海地聖多明各古巴波多黎各西海岸等其它地方。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