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羅傑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約翰·羅傑斯(? - 1555年),外文名:John Rogers,英國基督教新教基督徒。

基督徒(希臘語:Χριστός,拉丁語:Christianus),是跟隨基督教[1]、耶穌的生平與教誨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教徒的統稱。意為「基督的支持者」,出自聖經,在《新約》里出現過三次,在安提阿耶穌基督的追隨者被首次稱為「基督徒」,按照聖經[2]的紀錄,從初代教會聖保羅在安提阿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

人物簡介

英國的新教教徒一直期待能發行一部通俗易懂的英文聖經,但威廉•丁道爾在1536年被處死,給這種期待帶來沉重的打擊。如果說丁道爾的早期新約譯本在1530年代給英國當局造成了衝擊的話,那麼他的死似乎就意味着這項改革事業將劃上句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有一個人從丁道爾殉道的陰影中站了出來,繼續丁道爾已經開始的工作。他就是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

對為英國教會改革而努力的人來說,這段時期越來越艱難。因為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 一直在信仰上舉棋不定:一開始他支持新教的運動,但後來又退縮到傳統形式的宗教。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爵士和他的探子(負責捉拿丁道爾的人),也在繼續制止英譯本聖經的傳播。

羅傑斯生於1500年,在劍橋接受教育,他和丁道爾在安特衛普市(Antwerp)相遇。不過,那時的羅傑斯尚未決定參與新教的改革工作。他協助丁道爾純粹是為了有機會將大學裡學到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學以致用。但羅傑斯因此開始大量研讀聖經,並最終歸信了基督。他寫信給丁道爾說:「我看見了福音的真理之光。」從這時候開始,他承擔了丁道爾譯本的編輯與出版工作。

丁道爾殉道後,羅傑斯遷移到威登堡(Wittenberg),直至亨利八世駕崩,才返回英格蘭。愛德華六世 (Edward VI)在位期間,羅傑斯在倫敦的兩個牧區服事。愛德華駕崩後,他的天主教姐姐登上王位,一場迫害新教徒的血腥行動由此展開。1554年,羅傑斯被關進監獄,1555年被判為異端。有人逼羅傑斯放棄新教信仰,以挽救自己的性命,不過他的回答卻堅定不移:「我所傳講的道,可以用我的血來印證。」羅傑斯便是瑪麗女王手下的第一位殉道士。

羅傑斯最偉大的遺產就是《馬太版聖經》 ,這是丁道爾聖經翻譯計劃的結晶。許多學者都認為,正是因為羅傑斯完成了這項工作,英國人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亨利王執政後期,他批准讓《馬太版聖經》在所有牧區使用,而這部聖經,正是1611年更為著名的《英王欽定本》的藍本。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
  2. 《聖經·舊約》我鍾愛的115個句子,搜狐,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