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吉布森·佩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約翰·吉布森·佩頓(1824年-1907年),外文名:Thomas Cranmer,亦譯約翰·巴頓,著名的宣教士,帶領瓦努阿圖(新赫布里底群島)上的食人族成為基督徒。

傳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宣教士,是堅定地信仰宗教[1],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2]

人物簡介

巴頓出生於蘇格蘭鄧弗里斯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家人都是長老會的信徒。他父親以織襪子的微薄收入養家糊口,他11時也輟學幫助父親補襪子以補貼家用。巴頓後來記錄了父親每天早晚兩次帶領全家靈修、督促11個子女周日上教會的情形。巴頓從小在家中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做好了為主獻身的準備。

最初巴頓是在格拉斯哥的城市宣教團工作,他們去貧民窟挨家挨戶敲門,與人分享福音。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他經常會遭到別人的威脅與攻擊,這些經歷對他日後向食人族傳福音很有幫助。在貧民窟工作了10年之後,他聽說南太平洋島上的居民從未聽說過基督並因此在無知中滅亡,於是他決定前往那裡傳福音。別人向他發出警告,因為20年前,約翰·威廉和詹姆斯·哈里斯這兩名宣教士在那裡傳福音時被食人族吃掉,但巴頓並沒有退縮。

1858年4月,巴頓和他的新娘馬麗·安(Mary Ann)坐船前往南太平洋,11月在坦納島登陸。第二年2月12日,他們的兒子降生。3月3日,他妻子去世。17天後,他們剛降生的兒子(他用自己最親愛的父親的名字為孩子命名)也離開了人世。巴頓滿含着眼淚,一邊求神給他加添力量,一邊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兩個親人。後來他在自傳中坦承,在那樣的患難中若不是神親自加添給他力量,他一定會瘋,或者因哀傷過度而死。

巴頓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留在了島上,走過一村又一村,與人分享神在基督里的愛。他一次又一次奇蹟般地躲過了別人的謀害;當島上疾病肆虐甚至奪走了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時,他仍倖免於難;當島上的土著偷走他的食物時,他就逃到島對面的宣教士基地活了下來;追蹤他的人放火焚燒他的小屋、試圖殺死他,他卻坐船逃脫。

後來,巴頓巡訪了澳大利亞和英國,在那裡收集善款,召集更多的宣教士。他還娶了第二任妻子瑪格麗特·懷特克羅斯(Margaret Whitecross),之後重返新赫布里底。這次他們選擇在阿尼瓦島登陸,這個島上的人對福音的反應很積極,於是巴頓夫婦就留在島上,一住就是十幾年。他們在那裡成立了一間教會,建起多所學校和孤兒院,並着手翻譯聖經。

當巴頓年紀漸長,無法繼續在叢林里生活時,他又開始了在澳大利亞、英國和北美的巡迴布道之旅,試圖喚醒更多人宣教的熱情。到了巴頓的晚年,他所建立的學校已經培養出300名當地的傳道人,這些人後來將福音傳遍了新赫布里底的各個島嶼。除了巴頓夫婦的3個孩子(巴頓夫婦共生育了10個孩子),還有24對宣教士夫婦在島上與他們同工。

參考文獻

  1. 宗教與文化.doc,豆丁網,2012-11-01
  2. 基督教的主要聖禮和節日,中國新聞網,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