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馬蹄蓮

中文學名:紅馬蹄蓮

拉丁學名:Zantedeschia

rehmannii Eng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天南星目

科:天南星科

族:千年健族

屬:馬蹄蓮屬

種:紅馬蹄蓮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非洲

命名者及年代:Engl.,1883

紅馬蹄蓮(hóng mǎ tí lián,學名 Zantedeschia rehmannii Engl.):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具塊莖。葉柄光滑,先於花序出現,全長具鞘;葉片二面綠色,飾以透明的線形斑紋,線狀披針形,花序柄長15-20厘米。佛焰苞長7-11厘米:管部長3.5-5.5厘米;檐部偏斜,反卷,向上漸狹為錐狀尖頭;玫瑰紅紫色,內面綠白色,肉穗花序具短梗,雌花序比雄花序短。雌蕊花柱短。漿果倒卵圓形或扁球形,鈍,1-2室,每室種子1枚。種子長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中國雲南昆明栽培。原產非洲納塔爾。美麗的觀賞植物。[1]

目錄

紅馬蹄蓮形態特徵

紅馬蹄蓮是 多年生草本,具塊莖。葉柄光滑,長15-20厘米,先於花序出現,全長具鞘;葉片二面綠色,飾以透明的線形斑紋(昆明栽培的不明顯),線狀披針形,不等側,向葉柄下延極長,先端長漸狹,長20-30厘米,中部寬3厘米,側脈與中肋成15度銳角上舉。

花序柄長15-20厘米。佛焰苞長7-11厘米:管部長3.5-5.5厘米;檐部偏斜,反卷,向上漸狹為錐狀尖頭;玫瑰紅紫色,內面綠白色,向基部過渡為紫色或白色,僅邊緣玫瑰紅色。肉穗花序具短梗,長3-5厘米:雌花序比雄花序短。雌蕊花柱短。[2]

漿果倒卵圓形或扁球形,鈍,1-2室,長6毫米,直徑5-8毫米,每室種子1枚。種子長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3]

紅馬蹄蓮分布範圍

中國雲南昆明有栽培。原產非洲納塔爾[4]

紅馬蹄蓮生長習性

馬蹄蓮既怕寒冷,又畏炎熱和高溫,高溫季節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根莖進入休眠,馬蹄蓮多數冬季低溫期休眠。若溫度適宜,馬蹄蓮可周年開花,但以休眠後再種植的種球開花繁茂。北方溫室栽培花期在11月至翌年5月。切花耐水養,觀賞期冬天15-20天,夏季7-10天。 [5]

紅馬蹄蓮繁殖方式

馬蹄蓮主花期過後或休眠期過後,將叢生的健壯母株的塊莖挖出,根據原塊莖大小及芽點多少,把一叢切分成2-3叢(每叢要帶2-3個芽點),另行栽種,正常管理,3個月即可開花。 [6]

把休眠期塊莖挖出,正常分株後,還可切下一些較小的塊莖。這些小塊莖要露地栽培1-2年才能做開花球。秋季封凍前,整地做床,用普通園土栽培子球,子球生長慢,如改用培養基質,則大部分子球當年即可形成開花球。培養基質用珍珠岩(或粗沙)、腐殖土和泥炭各1份。[7]

此外,種植子球時,每100平方米培養床要施入磷酸二銨10千克,硫酸亞鐵1千克。高床或低床均可。早春,土壤解凍後,儘早栽培種球。1厘米以上子球栽植密度為10厘米×10厘米,深度為5厘米,小於1厘米子球可撒播,密度在5厘米×5厘米左右即可,覆土深度2-3厘米。

栽培後要及時灌水,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時要追施化肥,每10-15天一次,應按氮、磷、鉀1:1:1的完全肥料配成0.5%的水溶液。子球亦有高溫休眠習性,休眠期要減少甚至停止水肥供應。也可採用遮光率為30%-50%的遮陽網降溫,或用松針和闊葉樹落葉等覆蓋物降低土溫,保證較長的生長季,有利於子球長大。

生長期如有花莖出現,應及早除掉,使養分集中,供塊莖生長。至秋季或盛夏高熱季,地上部分乾枯時,起球分級貯藏。

馬蹄蓮組培繁殖應用的外植體為嫩葉及帶芽點塊莖。培養條件:光照度1000-1500lx,光照時間為12-16小時,溫度15-25℃。誘導培養基:MS+BA1㎎/L+NAA0.1㎎/L繼代培養基:MS+BA5-10㎎/L+NAA0.2-0.5㎎/L生根培養基:1/2MS+IBA1-2㎎/L當組培苗根系長到1-2厘米時,打開瓶口煉苗2-3d後上盆,基質用充分消毒過的珍珠岩和草炭土1:1混合物。

然後將盆放在塑料棚下保濕(相對濕度90%-100%)、保溫(溫度20℃左右)7天後去覆蓋物,正常養護,1年左右,小苗可開花。

馬蹄蓮可播種繁殖,但因自然結實率較低,種子不易採到,如播種繁殖,可選留健壯母株,人工輔助授粉,種子成熟後即可採收。采後即播,發芽適溫20℃左右,4周左右幼芽出土,2-3片真葉時移植。在優良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二年能養成開花球。

紅馬蹄蓮栽培技術

普通馬蹄蓮生性強健,不擇土壤。無論是砂土、壤土還是黏土,pH值在6至7.5之都能生長良好。種植時可根據溫棚情況,將畦做成1至1.2米寬,以便除草和採花操作方便,溝寬40厘米,溝深30厘米畦面整平,以備下種。

當最高氣溫不超過30℃時種植。中國長江流域,每年在9月初開始栽植種球。先種大球後種中小球。一定要把大小球分開種植。種植球徑在5厘米以上的大球,畦寬1米,每行3個穴;若畦寬2米,每行4個穴。芽眼多的,每穴放1個球,芽眼少的,每穴放2個球,芽眼向上。鮮切花生產,覆8至10厘米;種球生產覆土6厘米。作為種球生產還可以把莖芽破壞,這樣可以刺激多生小球,但被破種球要立即消毒。

種植中小球,可根據球的大小,行距和株距都要小一些,每穴種球也可以放三四個土淺一些。無論覆土深淺,土一定要細。仔球種植一般採用條播或撒播,覆土厚3厘米。

馬蹄蓮既耐水濕又耐肥,澆水在種球下地後就進行,一般採用噴灌或澆灌,澆水要澆透,只要土壤表皮泛白就要澆水。在壤土和黏土地種植的馬蹄蓮不能用浸灌,這樣土壤會板結,爛根。馬蹄蓮生長得好壞,澆水很關鍵。天氣炎熱後,馬蹄蓮盛花期也就過了。氣溫超過32℃,有的葉片開始泛黃,花的品質下降,地下開始迅速增大,仔球也開始生長。這時要逐步控制澆水量,只要土壤保持濕潤就行。長江流域進入6月就滴水不澆,迫使其休眠,等土壤里水分耗盡,整個地上部分焦黃,進入7月份就可以起球了。

馬蹄蓮整個生長期要施3次肥。第一次是基肥,整地前若條件允許,每100平方米施有機肥10擔左優質複合肥10公斤,缺磷的土壤要加施過磷酸鈣20公斤。如果不施有機肥,每100平方米施複合肥15公斤,磷肥30公斤。施肥後立即翻地,把肥料翻入土中。第二次是追肥,苗高20至30厘米時追施。在行之間開溝,用尿素和複合肥按2 1的比例混合後撒在溝里,然後用土蓋好,立即澆水。第三次是在含苞時,如果基肥中含有機肥,這次就不施尿素,用含磷、鉀量大的優質複合肥,同第二次施肥方法樣。

紅馬蹄蓮主要價值

馬蹄蓮莖杆修長柔軟、花型奇特,是著名的切花品種。在製作 花藝作品時,採用不同的方法製作產品。

綑紮成束:花梗修長是馬蹄蓮最適宜用來製作花束。在製作中儘量使花朵排布的顧盼有致、輕鬆自然,扎口不宜過緊以免勒傷花梗。將綑紮處裝飾後不妨露出參差不齊的基部,使花束看上去更加自然。如插入花瓶之前,一定要將基部剪齊,有利花材吸水保鮮。

劍山固定:馬蹄蓮的莖杆比較粗壯,可材用傳統的劍山(花插)來固定花材。可以同時將4枝馬蹄蓮並列,用鉛絲在莖杆上平行穿兩道刺,將其連接成一個漂亮的弧面,成為作品的觀賞焦點,這樣不僅傳統構圖 增添了新意,同時也擴大了馬蹄蓮莖杆的截面面積,固定在劍山上更加穩定,避免了單支馬蹄蓮在花徑過長時由於頭重腳輕,花梗內部疏鬆而固定不牢容易倒伏的現象。

巧用花序:當馬蹄蓮開始凋謝時,剝去萎靡的苞片,黃色的肉穗花序亦是很好的構圖材料。將花梗剪短後,花序就很容易插入花泥中,為了使得圓柱形花序顯得更奇特美麗,用葉材或花材把花梗完全遮擋住。

紅馬蹄蓮植物文化

紅馬蹄蓮象徵聖潔虔誠,永結同心,吉祥如意,清淨,喜歡。又由其形狀可當作,傾述內心的秘密。

參考來源

  1. 紅馬蹄蓮, 植物智, 2020-01-18
  2. 紅馬蹄蓮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9-20
  3. 馬蹄蓮栽培與管理 .中國花卉報[引用日期2015-09-15
  4. 紅馬蹄蓮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6-04-20
  5. 紅色馬蹄蓮_植物之家 馬蹄蓮圖片專區。提供高清的紅色馬蹄蓮圖片,專區每日更新大量的紅色馬蹄蓮圖片,植物之家的紅色馬蹄蓮圖片植得一看哦!
  6. 孫新政,李慶偉. 紅色馬蹄蓮組織培養技術研究. 《 CNKI 》 , 2007
  7. 《中國植物志》 第13(2)卷 (1979) >> 047頁 PDF >> 紅馬蹄蓮 Zantedeschia rehmann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