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芽大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芽大戟 |
中文名稱:紅芽大戟 科:茜草科 屬:紅芽大戟屬 種:紅芽大戟 |
紅芽大戟,茜草科紅芽大戟屬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生於低海拔曠野草叢中。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菊亞綱
目:龍膽目
分布區域:海南、廣西等省區。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澳大
簡介
紅芽大戟屬,茜草科,約2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和大洋洲,其中紅芽大戟K.corymbosa Willd. 等3種,我國西南部和南部亦產之。直立草本或亞灌木;葉對生;托葉與葉柄合生,全緣或有刺毛;花小,近無柄,排成頂生的聚傘花序或傘房花序,罕為頭狀花序;萼管卵形,萼檐4齒裂,裂片短,近相等或1-2裂,裂片較長,宿存;花冠漏斗狀,4裂,裂片鑷合狀排列;雄蕊4,着生於冠管喉部,花絲短,花葯背着,線形;花盤腫脹;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顆,花柱絲狀,頂端2裂;果小,近球形,有2個不裂的果瓣;種子有一厚而粗的種柄,種皮薄,有肉質的胚乳。[1]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90厘米,被柔毛或短絨毛;莖和小枝圓柱形或鈍四稜柱形,節間延長。
葉膜質,披針形,線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4-10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緊貼短柔毛,下面被毛較濃密;側脈每邊6-9條,纖細,在葉的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6毫米,或缺;托葉長6毫米,頂端3-5裂,裂片刺毛狀,被毛。
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的頂部,長2-6厘米,被柔毛。花小,多數,近無花梗,長2-3毫米;萼管長約1毫米,無毛,萼檐裂片小,三角形,長短不等,具緣毛;花冠白色或紫紅色,管長約2毫米,裂片長不及1毫米,被毛,頂端內彎;花葯長0.8毫米,突出。
果很小,長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無柄或具極短的柄,有不明顯的棱4-8條,頂部冠以宿存的萼檐,成熟時從錐形、宿存的中軸上脫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2]
分布範圍
產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等省區。生於低海拔曠野草叢中。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澳大利亞北部。
價值
據報道在柬埔寨有用作釀酒促發酵劑,其根有泄臟腑水濕和利小便的功效,又能治水腫、腹脹急痛等症。亦作紅大戟用,但品質較次。
藥用
來源:茜草科植物紅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x Pitard的塊根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入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
功在瀉水逐飲,解毒散結。
1.治水腫,胸水,腹水,痰飲喘急[1]。煎服:1-5~3g。
2.治癰腫,用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根含紅大戟素(Knoxiadin)、3-羥基檄樹素(3-Hydroxymoridone)、虎刺醛、茜黃素[1]。
藥理作用:本品所含蒽醌類化合物有刺激腸管,促進腸蠕動,產生導瀉作用[1]。
參考資料: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4.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8.[3]
參考資料
- ↑ 紅芽大戟屬Knoxia,植物通
- ↑ 紅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 Willd.,植物通
- ↑ 紅芽大戟,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