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花岩松
t0110a7dd82a1432637.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819170&sid=914399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紅花岩松

漢語拼音:hóng huā yán sōng
別名:山瓦松、瓦指甲、堆山花、石蓮花
性味歸經:味酸、辛,性微寒。歸肝經。有小毒
功能:清熱解毒,止血止痢
主治:咽喉腫痛,痢疾,便血,崩漏;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燒、燙傷

紅花岩松,中藥名。為景天科植物石蓮Sinocrassulaindica(Decne.)Berger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痢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痢疾,便血,崩漏;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燒、燙傷。[1]

中文名稱紅花岩松別名性味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紅花岩松

別名:山瓦松、瓦指甲、堆山花、石蓮花[雲南]

來源

景天科華景天屬植物石蓮Sinocrassula indica (Decne.) Berger[Sedum indicum (Decne.) Hamet],以全草入藥。

性味

酸,平。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用於咽喉腫痛,痢疾,崩漏,便血;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0.5~1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關配伍

治痔瘡:石蓮花、野花生各適量,搗爛外敷。治衄血、吐血、咯血:石蓮花、反背紅各20g,水煎服。[3]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性狀

本品全草長10-30cm;莖枝圓柱形,具縱皺紋,葉皺曲,基生葉平展後呈匙狀長圓形或匙狀倒卵形,長2-6cm,寬6-15m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全緣,綠帶褐紅色;基生葉較小,莖枝頂端具長5-10cm的圓錐狀或近傘房狀花序,花瓣紅色至紫紅色,萼片5,三角狀卵形至披針形,長約2mm,多已脫落;雄蕊5,短於花瓣;心皮5,卵形。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15-50cm,具鬚根。莖直立,無毛。基生葉蓮座狀,匙狀矩圓形,長3-7cm,寬1-1.8cm,漸尖,肉質,干後有時有暗紅色斑點,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但較窄小。秋季開花,花序傘房狀,長寬各5-10cm;上部苞片條形;花梗長3-6mm;萼片5,基部合生,寬三角形,長約2mm,寬約1mm;花瓣5,粉紅色,直立,矩圓形至披針形,長4-5mm,頂端常反折;雄蕊5,較花瓣短;心皮5,基部合生。果為蓇葖果。種子細小,平滑。

分布區域

分布於陝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至高山的陰濕岩石上。[4]

參考資料

  1. 紅花岩松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紅花岩松中醫世家
  3. 紅花岩松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紅花岩松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